电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84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3:11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组件,所述电子组件包括电容器主体,所述电容器主体包括多个介电层以及在宽度方向上交替地设置的多个第一内电极和多个第二内电极。所述电容器主体具有第一表面至第六表面,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分别通过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暴露。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并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的一部分。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被设置为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并且均具有在矩形轮廓中包括至少一个凹口的形状,相应的连接端子在所述矩形轮廓中被切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组件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6月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8-006579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近来电子装置中的机械组件的噪声降低有所进步,从多层电容器(MLCC)发出的声学噪声已成为问题。由于多层电容器的介电材料可具有压电特性,因此其可随着施加电压而同步变形。当施加的电压的周期处于可听频带内时,位移可形成振荡并且可通过焊料传递到基板。反之,基板中的振动可体验为声音。这是已知为电子装置中已成为问题的声学噪声。声学噪声的问题在于:当装置的操作环境安静时,用户可将声学噪声识别为异常声音并且可认为装置存在故障,或者当声学噪声叠加在具有音频或声音电路的装置中输出的声音上时,装置的音频输出的质量劣化。除了人耳可听到的声学噪声之外,当在20kHz或更高的高频范围内发生多层电容器的压电振动时,在IT和工业/电子领域中使用的各种类型的电感器可能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在20kHz或更小的可听频率区域中的声学噪声并减少20kHz或更高的高频振动的电子组件。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电子组件包括电容器主体,电容器主体包括多个介电层以及多个第一内电极和多个第二内电极,所述多个第一内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内电极在宽度方向上交替地设置并且所述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所述电容器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分别通过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暴露。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并均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的相应部分。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的第二外电极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每个相应的连接端子具有在矩形轮廓中包括至少一个凹口的形状,相应的连接端子在所述矩形轮廓中被切割。在本公开的一方面,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每个相应的连接端子中,所述至少一个凹口可设置在所述矩形轮廓的面向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另一连接端子的两个拐角处。在本公开的一方面,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每个相应的连接端子中,所述至少一个凹口可沿着所述矩形轮廓的背离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另一连接端子的边缘设置。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每个可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表面上的镀层。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可均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的相应部分和所述第六表面的相应部分,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凹口可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的延伸部的下方。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的延伸部可均具有在矩形轮廓中包括凹口的形状,位于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的相应的延伸部在所述矩形轮廓中被切割。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延伸部可均具有在矩形轮廓中包括至少一个凹口的形状,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相应的延伸部在所述矩形轮廓中被切割。在本公开的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每个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相应的延伸部被切割所在的所述矩形轮廓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所述至少一个凹口可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中的相应的表面的正下方。在本公开的一方面,分别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可均具有在位于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的相应的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被切割所在的矩形轮廓中包括凹口的形状,所述凹口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每个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相应的延伸部被切割所在的矩形轮廓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凹口连通。在本公开的一方面,第一焊料容纳部和第二焊料容纳部可通过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的凹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安装表面上并且可分别设置在与所述安装表面相邻的侧表面上。在本公开的一方面,镀层可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电极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的表面上。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电子组件包括电容器主体,电容器主体包括多个介电层以及多个第一内电极和多个第二内电极,所述多个第一内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内电极在宽度方向上交替地设置并且所述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所述电容器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分别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表面暴露的第一引出部分和第二引出部分。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彼此分开地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第一表面上,并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出部分和所述第二引出部分。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被设置为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第一表面上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每个相应的连接端子具有在矩形轮廓中包括至少一个凹口的形状,所述相应的连接端子在所述矩形轮廓中被切割。在本公开的一方面,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每个相应的连接端子中,所述至少一个凹口设置在所述矩形轮廓的面向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另一连接端子的两个拐角中。在本公开的一方面,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每个相应的连接端子中,所述至少一个凹口沿着所述矩形轮廓的背离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另一连接端子的边缘设置。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电子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交替地堆叠的多个第一内电极和多个第二内电极,并且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堆叠方向平行的表面的相应部分上,并且所述第一外电极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内电极中的每个,所述第二外电极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内电极中的每个。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相应的外电极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每个具有在矩形轮廓中包括至少一个凹口的形状,相应的连接端子在所述矩形轮廓中被切割。在本公开的一方面,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堆叠方向平行的所述表面的所述相应部分上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组件,包括:/n电容器主体,包括多个介电层以及多个第一内电极和多个第二内电极,所述多个第一内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内电极在宽度方向上交替地设置并且所述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所述电容器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分别通过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暴露;/n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并均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的相应部分;以及/n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的第二外电极上,/n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每个相应的连接端子具有在矩形轮廓中包括至少一个凹口的形状,相应的连接端子在所述矩形轮廓中被切割。/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08 KR 10-2018-00657901.一种电子组件,包括:
电容器主体,包括多个介电层以及多个第一内电极和多个第二内电极,所述多个第一内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内电极在宽度方向上交替地设置并且所述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所述电容器主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分别通过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暴露;
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并均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的相应部分;以及
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的第二外电极上,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每个相应的连接端子具有在矩形轮廓中包括至少一个凹口的形状,相应的连接端子在所述矩形轮廓中被切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每个相应的连接端子中,所述至少一个凹口设置在所述矩形轮廓的面向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另一连接端子的两个拐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每个相应的连接端子中,所述至少一个凹口沿着所述矩形轮廓的背离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另一连接端子的边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每个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表面上的镀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均延伸到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五表面的相应部分和所述第六表面的相应部分,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中的凹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的延伸部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的延伸部均具有在矩形轮廓中包括凹口的形状,位于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的相应的延伸部在所述矩形轮廓中被切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延伸部均具有在矩形轮廓中包括凹口的形状,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相应的延伸部在所述矩形轮廓中被切割,
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的凹口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凹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延伸部均具有在矩形轮廓中包括至少一个凹口的形状,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相应的延伸部在所述矩形轮廓中被切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每个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相应的延伸部被切割所在的所述矩形轮廓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所述至少一个凹口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中的相应的表面的正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组件,其中,分别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均具有在位于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的相应的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被切割所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原徹池求愿朴兴吉安永圭朴世训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