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度可调的轴承生产用传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449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度可调的轴承生产用传送带,包括机架、输送装置和调节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固定安装至机架的表面,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方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包括支撑腿、支撑横梁和固定斜杆,所述支撑腿垂直固定在支撑横梁的两端,所述支撑腿与支撑横梁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斜杆,所述固定斜杆两端分别与支撑腿和支撑横梁焊接连接;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辊、从动辊和输送带,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辊之间设有皮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输送带的上方设有调节装置,便于调节输送带表面的通过宽度,使轴承呈单排有序的沿输送带表面进行传送,提高加工设备的加工方便性。

A conveyor belt with adjustable width for bearing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度可调的轴承生产用传送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工
,具体为一种宽度可调的轴承生产用传送带。
技术介绍
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严格的说是由外圈、内圈、滚动体、保持架、密封、润滑油六大件组成。主要具备外圈、内圈、滚动体就可定意为滚动轴承。按滚动体的形状,滚动轴承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两大类。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目前,市场中的滚动轴承在加工时需要对轴承进行多步加工,而在加工工序之间多使用输送装置对轴承进行传送,但是,由于轴承的尺寸不同,在传送带对轴承进行传送说时,容易使轴承堆积在一起,或多个轴承并排输送,给下一步加工的机械带来麻烦,影响加工机械的加工效率。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度可调的轴承生产用传送带,通过在输送带的上方设有调节装置,便于调节输送带表面的通过宽度,使轴承呈单排有序的沿输送带表面进行传送,提高加工设备的加工方便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宽度可调的轴承生产用传送带,包括机架、输送装置和调节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固定安装至机架的表面,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方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包括支撑腿、支撑横梁和固定斜杆,所述支撑腿垂直固定在支撑横梁的两端,所述支撑腿与支撑横梁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斜杆,所述固定斜杆两端分别与支撑腿和支撑横梁焊接连接;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辊、从动辊和输送带,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辊之间设有皮带,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对称安装在支撑横梁的两端,所述输送带位于主动辊和从动辊的表面,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支撑横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外壳、移动板、挡板和转动螺杆,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固定耳件,所述移动板位于外壳的顶部且位于固定耳件之间,所述移动板的底部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螺杆贯穿移动板且与固定耳件转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输送带的表面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位于输送带的中心线上,所述输送带的下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与支撑横梁固定连接且上表面与输送带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设有托架,所述托架与支撑腿和支撑横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托架之间设有固定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的顶部内表面设有滑槽,所述移动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内嵌于滑槽内且与滑槽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转动螺杆与固定耳件的连接处设有轴承座,所述转动螺杆的表面设有对称分布的反向螺纹,所述转动螺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手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输送带的上方设有调节装置,便于调节输送带表面的通过宽度,方便对轴承进行限制,使轴承呈单排有序的沿输送带表面进行传送,提高加工设备的加工方便性,通过使用转动螺杆对移动版进行控制,降低调节装置的结构复杂度,便于维修和养护,提高调节装置使用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宽度可调的轴承生产用传送带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宽度可调的轴承生产用传送带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调节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机架-1,输送装置-2,调节装置-3,支撑腿-4,支撑横梁-5,固定斜杆-6,驱动电机-7,主动辊-8,从动辊-9,输送带-10,皮带-11,转动轴-12,外壳-13,移动板-14,挡板-15,转动螺杆-16,固定耳件-17,橡胶垫-18,支撑板-19,托架-20,固定座-21,滑槽-22,滑块-23,轴承座-24,手轮-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宽度可调的轴承生产用传送带,包括机架1、输送装置2和调节装置3,所述输送装置2固定安装至机架1的表面,所述输送装置2的上方设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机架1包括支撑腿4、支撑横梁5和固定斜杆6,所述支撑腿4垂直固定在支撑横梁5的两端,所述支撑腿4与支撑横梁5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斜杆6,所述固定斜杆6两端分别与支撑腿4和支撑横梁5焊接连接;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驱动电机7、主动辊8、从动辊9和输送带10,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与主动辊8之间设有皮带11,所述主动辊8和从动辊9对称安装在支撑横梁5的两端,所述输送带10位于主动辊8和从动辊9的表面,所述主动辊8和从动辊9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与支撑横梁5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外壳13、移动板14、挡板15和转动螺杆16,所述外壳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固定耳件17,所述移动板14位于外壳13的顶部且位于固定耳件17之间,所述移动板14的底部与挡板15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螺杆16贯穿移动板14且与固定耳件17转动连接。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2所示:所述输送带10的表面设有橡胶垫18,所述橡胶垫18位于输送带10的中心线上,所述输送带10的下方设有支撑板19,所述支撑板19下表面与支撑横梁5固定连接且上表面与输送带10滑动连接,通过在输送带10的表面设有橡胶垫18,提高轴承与输送带10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轴承在输送的过程中滑落,通过在输送带10的下方设有支撑板19,提高输送带10对轴承的支撑力。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电机7的底部设有托架20,所述托架20与支撑腿4和支撑横梁5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7与托架20之间设有固定座21,通过在驱动电机7的底部设有托架20,便于对驱动电机7进行支撑和安装,通过在驱动电机7与托架20之间设有固定座21,便于对驱动电机7进行拆装。具体改进地,如图3所示:所述外壳13的顶部内表面设有滑槽22,所述移动板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块23,所述滑块23内嵌于滑槽22内且与滑槽22滑动连接,通过在移动板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块23并在外壳13的顶部内表面设有滑槽22,提高移动板14滑动的稳定性。更具体改进地,如图3所示:所述转动螺杆16与固定耳件17的连接处设有轴承座24,所述转动螺杆16的表面设有对称分布的反向螺纹,所述转动螺杆1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手轮25,通过在转动螺杆16与固定耳件17的连接处设有轴承座24,减小转动螺杆16与固定耳件17之间的摩擦力,通过在转动螺杆16的表面设有对称分布的反向螺纹,便于使移动板14同时相对或相向运动,通过在转动螺杆16的左端设有手轮25,提高操作人员调节转动螺杆16的方便性。本专利技术的机架-1、输送装置-2、调节装置-3、支撑腿-4、支撑横梁-5、固定斜杆-6、驱动电机-7、主动辊-8、从动辊-9、输送带-10、皮带-11、转动轴-12、外壳-13、移动板-14、挡板-15、转动螺杆-16、固定耳件-17、橡胶垫-18、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宽度可调的轴承生产用传送带,包括机架(1)、输送装置(2)和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2)固定安装至机架(1)的表面,所述输送装置(2)的上方设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机架(1)包括支撑腿(4)、支撑横梁(5)和固定斜杆(6),所述支撑腿(4)垂直固定在支撑横梁(5)的两端,所述支撑腿(4)与支撑横梁(5)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斜杆(6),所述固定斜杆(6)两端分别与支撑腿(4)和支撑横梁(5)焊接连接;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驱动电机(7)、主动辊(8)、从动辊(9)和输送带(10),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与主动辊(8)之间设有皮带(11),所述主动辊(8)和从动辊(9)对称安装在支撑横梁(5)的两端,所述输送带(10)位于主动辊(8)和从动辊(9)的表面,所述主动辊(8)和从动辊(9)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与支撑横梁(5)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外壳(13)、移动板(14)、挡板(15)和转动螺杆(16),所述外壳(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固定耳件(17),所述移动板(14)位于外壳(13)的顶部且位于固定耳件(17)之间,所述移动板(14)的底部与挡板(15)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螺杆(16)贯穿移动板(14)且与固定耳件(17)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度可调的轴承生产用传送带,包括机架(1)、输送装置(2)和调节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2)固定安装至机架(1)的表面,所述输送装置(2)的上方设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机架(1)包括支撑腿(4)、支撑横梁(5)和固定斜杆(6),所述支撑腿(4)垂直固定在支撑横梁(5)的两端,所述支撑腿(4)与支撑横梁(5)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斜杆(6),所述固定斜杆(6)两端分别与支撑腿(4)和支撑横梁(5)焊接连接;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驱动电机(7)、主动辊(8)、从动辊(9)和输送带(10),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与主动辊(8)之间设有皮带(11),所述主动辊(8)和从动辊(9)对称安装在支撑横梁(5)的两端,所述输送带(10)位于主动辊(8)和从动辊(9)的表面,所述主动辊(8)和从动辊(9)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与支撑横梁(5)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外壳(13)、移动板(14)、挡板(15)和转动螺杆(16),所述外壳(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固定耳件(17),所述移动板(14)位于外壳(13)的顶部且位于固定耳件(17)之间,所述移动板(14)的底部与挡板(15)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螺杆(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绪明
申请(专利权)人:灵璧翔宇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