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压力的深度传输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418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压力的深度传输机构。属流体压力的深度传输设备。主要用于解决流体压力在深井长距离作业的传输。由多个组合段衔接组成,每个组合段包括标准套管、承重法兰、压力管道和密封组,标准套管及压力管道是两端管径不等的圆管,在标准套管内的定位台阶上有承重法兰、两根压力管道平行放置在标准套管中由承重法兰托住定位,管道之间装有密封组密封;相邻两个组合段的衔接采用直接插入式,即上一组合段里的压力管的小头直接插入下一组合段里压力管的大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采用新型抽油机在地下采油作业中因地下空间限制无法采用老式压力传输机构的问题。接头无泄漏、自重小,不易容易松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体压力的深度传输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流体压力的深 度传输机构。主要用于解决流体压力在深井长距离作业的传输。
技术介绍
流体压力传动作为三大传动方式之一有其独特的优点,即成本低、重量轻、 易实现、远距离控制压力传输作功大等。不仅在工程机械、冶金机械方面应用广 泛,而且近几十年得到快速发展并日臻完善,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工业、农业、 地下开采、军事等所有的行业都能见到流体压力传动。流体压力传动可分为气体压力传动和液体压力传动,而所有的流体压力传动 目的都是让马达或油缸驱动负载做功,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用管路将带压力的流 体传输给马达或油缸,传输的效率决定了这种流体压力传动的应用优势,尤其在 远距离深井的压力传输方面,与其它机械传输相比优势更为突出。现有的压力传 输仅限于短距离或水平传输,其传输的损失不易控制。石油开采就是液体压力远距离传输应用的一个例子,成千上万种新的设计想 将油田的游梁式抽油机改为液压驱动的泵(多功能缸)的抽油,但一直解决不了 接头泄漏、自重大,容易松动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压力的深度传输机构。将流体压力从地面 有效地传递到上千米深的地下泵的腔室,驱动泵工作。本技术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流体压力的深度传输机构,由多 个组合段衔接组成,每个组合段包括标准套管、承重法兰、压力管道和密封组, 标准套管及压力管道是两端管径不等的圆管,在标准套管内的定位台阶上有承重 法兰、两根压力管道平行放置在标准套管中由承重法兰托住定位,管道之间装有 密封组密封;相邻两个组合段的衔接采用直接插入式,即上一组合段里的压力管的小头直接插入下一组合段里压力管的大头。采用承重法兰托住定位的结构形式,把各节的自重有效地分配到各自的承重法兰上,从而解决了新式抽油机因油田油井深度增加而无法解决的自重问题;压力管道间的连接除轴向有适当的间隙外,径向也留有调整间隙,可软性安装,简化了装配环节;由于新型的压力管道采用相互插入式,解决了长管子在受到高压 后变形变形、泄漏的问题;采用油田的标准套管节作为原始承重机体,成熟的安 装技术和打捞技术降低了下井可能的风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采用新型抽油机在地下采油作业中因地下 空间限制无法采用老式压力传输机构的问题。接头无泄漏、自重小,不易容易松 动。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附图说明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承重法兰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两组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密封组,2、压力管道,3、承重法兰,4、标准套管,3-1、开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所示,压力的深度传输机构由标准套管4、承重法兰3、压力 管道2和密封组1组成,两根压力管道2平行放置在标准套管4中,标准套管4 及压力管道2均是两端管径不同的圆管,准套管4两头有螺纹,管径小端是外螺 纹,管径大端是内螺纹,内螺纹壁设有承重台阶,承重法兰3放置在标准套管内 的承重台阶处。密封组1采用抗压抗冲击的静密封。如图3所示,承重法兰为圆 形,在其上对称设有两组开口,其中的一对开口3-l用于放置压力管道2。压力 管道2的定位由承重法兰托住,在自重作用下两压力管道不能上下串动。如图4所示,压力管道进行连接使用直接插入式,即前一组合段里的压力管 的小头直接插入下一组合段里压力管的大头,管道之间采用密封组进行密封,结 合表面要得到良好的粗糙度保证,这样组成的压力管道之间的密封空间可以保证 流体压力有效地传递到抽油机的腔室。压力管道2的长度大于标准套管4,压力管道2置于标准套管4内须保证大头露出标准套管4内螺纹端面,小头露出标准套管外螺纹端面,这样有利于套管 间的插入;压力管道2插入后,每一个压力管道的小头端面与下一压力管道的大 头密封内孔端面不接触,留有5mm左右的设计量,保证每组(两件)压力管道自 重分别作用在各自相连的承重法兰上,避免累积现象的发生。如图2所示,承重法兰采用开口式结构,其优点A、方便两压力管的装入; B、增加石油原油从标准套管流出的通流能力;C、减少法兰自身的重量,降低标 准套管的承重负担;D、圆形结构使承重法兰在套管内壁台阶固定更牢靠。权利要求1、一种流体压力的深度传输机构,其特征是由多个组合段衔接组成,每个组合段包括标准套管(4)、承重法兰(3)、压力管道(2)和密封组(1);标准套管(4)及压力管道(2)是两端管径不同的圆管,在标准套管(4)内的定位台阶上设有承重法兰(3)、两根压力管道(2)平行放置在标准套管(4)中由承重法兰(3)托住定位,管道之间装有密封组(1)密封;相邻两个组合段的衔接采用直接插入式,即上一组合段里的压力管的小头直接插入下一组合段里压力管的大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压力的深度传输机构,其特征是标准套管 (4)两头有螺纹,管径小端是外螺纹,管径大端是内螺纹,内螺纹壁有承重台阶。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流体压力的深度传输机构,其特征是承重法兰为圆形,在其上对称设有两组开口。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流体压力的深度传输机构,其特征是密封组是抗压抗冲击的静密封。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压力的深度传输机构。属流体压力的深度传输设备。主要用于解决流体压力在深井长距离作业的传输。由多个组合段衔接组成,每个组合段包括标准套管、承重法兰、压力管道和密封组,标准套管及压力管道是两端管径不等的圆管,在标准套管内的定位台阶上有承重法兰、两根压力管道平行放置在标准套管中由承重法兰托住定位,管道之间装有密封组密封;相邻两个组合段的衔接采用直接插入式,即上一组合段里的压力管的小头直接插入下一组合段里压力管的大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采用新型抽油机在地下采油作业中因地下空间限制无法采用老式压力传输机构的问题。接头无泄漏、自重小,不易容易松动。文档编号F16L39/00GK201069026SQ20072003876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1日专利技术者崔万成, 邹宇龄, 顾永润 申请人:徐州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压力的深度传输机构,其特征是:由多个组合段衔接组成,每个组合段包括标准套管(4)、承重法兰(3)、压力管道(2)和密封组(1);标准套管(4)及压力管道(2)是两端管径不同的圆管,在标准套管(4)内的定位台阶上设有承重法兰(3)、两根压力管道(2)平行放置在标准套管(4)中由承重法兰(3)托住定位,管道之间装有密封组(1)密封;相邻两个组合段的衔接采用直接插入式,即上一组合段里的压力管的小头直接插入下一组合段里压力管的大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万成邹宇龄顾永润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