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型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436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化学沉积法的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制备方法为:步骤1:分别称取二氧化锡与镍粉,并将称取的二氧化锡与镍粉混合放入高能球磨机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球磨得到镍氧化锡复合粉体。步骤2:利用硝酸银溶液与氨水配制银氨溶液;步骤3:将经步骤1得到的镍氧化锡粉体加入步骤2形成的银氨溶液并混合均匀,利用还原剂,结合化学沉积法,制备出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依次进行成型、烧结处理,得到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添加辅助元素制备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缓解了现有电接触材料使用过程中Ni与SnO

Preparation method of silver nickel tin oxide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based on Impro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改进型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银基电接触材料应用广泛,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充分接触的Ni和SnO2在高温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Ni氧化生成NiO,SnO2被还原生成了SnO,生成的NiO与Ag基体润湿性较差,在电弧高温下,Ni元素和SnO2易于在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表面形成富集,导致电接触材料温升较高,耐电弧烧蚀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添加辅助元素,利用化学沉积法制得分布均匀的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缓解了现有电接触材料使用过程中Ni与SnO2在高温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等问题,有利于提升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的耐电弧烧蚀性能。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添加辅助元素制备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利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二氧化锡粉体;步骤2:利用硝酸银溶液与氨水配制银氨溶液;步骤3:将经步骤1得到的二氧化锡粉体、Ni粉和辅助元素粉体加入步骤2制得的银氨溶液并混合均匀;然后利用还原剂,结合化学沉积法,制备出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依次进行成型、烧结、复压处理,得到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步骤1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称取二氧化锡粉,并将称取的二氧化锡粉放入高能球磨机中球磨2-8h,球磨机转速300-1200转/分,即得到二氧化锡粉体。步骤2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2.1:分别称取硝酸银与水,并将称取的硝酸银与水混合均匀,得到硝酸银溶液;步骤2.2:取氨水,并将氨水缓慢滴加到经步骤2.1得到的硝酸银溶液中,形成银氨溶液,在滴加过程中,要利用PH计控制溶液的PH值在7-11之间。步骤2.1中硝酸银与水的质量比为:1-5:95-99。步骤3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3.1:按锡元素、镍元素、辅助元素和银元素摩尔比为1:0-5:0-5:2.09-12.5将步骤1中的二氧化锡粉体、Ni粉、辅助元素粉添加到步骤2中形成的银氨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得到分散均匀的悬浮体系;步骤3.2:取还原剂,将还原剂缓慢滴加到经步骤3.1得到的悬浮体系中,采用边滴加边搅拌的方式,在滴加过程中利用盐酸检验悬浮液中银离子,直至悬浮液中无银离子存在,停止滴加还原剂,制备得到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还原剂采用水合肼、抗坏血酸、葡萄糖、甲醛、乙醛、乙二醛、甲酸、甲酸盐、甲酸脂、乙酸、硼氢酸钠或连二亚硫酸钠;Ni粉粒径为100目-600目,辅助元素粉包括Fe粉、Sn粉、Zn粉,粒径为100目-600目。步骤3.2中采用的搅拌方式为机械式搅拌加超声振荡。步骤4具体按照以下方法实施:步骤4.1:将经步骤3得到的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经热挤压工艺或复压加工处理,得到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步骤4.2:将经步骤4.1得到的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依据实际工业生产的需要,于500℃~700℃的温度下退火处理1h~3h,用以调节成品硬度,即得到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制备方法中通过添加辅助元素,利用化学沉积法制得分布均匀的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缓解了现有电接触材料使用过程中Ni与SnO2在高温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等问题,有利于提升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的耐电弧烧蚀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辅助元素,利用化学沉积法制得分布均匀的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称取二氧化锡与镍粉,放入高能球磨机中,球料比1:8-20,在球磨机中球磨2-8h,球磨机转速300-1200转/分,即得到二氧化锡粉体。步骤2:利用硝酸银溶液与氨水配制银氨溶液,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2.1:按质量比为1-5:95-99分别称取硝酸银与水,并将称取的硝酸银与水混合均匀,得到硝酸银溶液;步骤2.2:取氨水,并将氨水缓慢滴加到经步骤2.1得到的硝酸银溶液中,形成银氨溶液,在滴加过程中,要利用PH计控制溶液的PH值在7-11之间。步骤3:将经步骤1得到的二氧化锡粉体、Ni粉、辅助元素粉加入步骤2形成的银氨溶液混合均匀,并利用还原剂,结合化学沉积法,制备出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3.1:按锡元素、镍元素、辅助元素和银元素摩尔比为1:0-5:0-5:2.09-12.5将步骤1中的二氧化锡粉体、Ni粉、辅助元素粉添加到步骤2中形成的银氨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得到分散均匀的悬浮体系;搅拌方式采用机械式搅拌加超声振动,机械搅拌转速10-120转/分,超声功率30-300W/g,超声频率20-100KHZ;Ni粉粒径为100目-600目,辅助元素粉包括Fe粉、Sn粉、Zn粉,粒径为100目-600目。步骤3.2:取还原剂,将还原剂缓慢滴加到经步骤3.1得到的悬浮体系中,采用边滴加边搅拌加超声振动的方式,在滴加过程中利用盐酸检验悬浮液中银离子,直至悬浮液中无银离子存在,停止滴加还原剂,制备得到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其中,还原剂采用水合肼、抗坏血酸、葡萄糖、甲醛、乙醛、乙二醛、甲酸、甲酸盐、甲酸脂、乙酸、硼氢酸钠或连二亚硫酸钠。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依次进行成型、烧结处理,得到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4.1:将经步骤3得到的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经热挤压工艺或复压加工处理,得到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步骤4.2:将经步骤4.1得到的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依据实际工业生产的需要,于500℃~700℃的温度下退火处理1h~3h,用以调节成品硬度,即得到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实施例1称取二氧化锡,放入高能球磨机中,球料比1:9,球磨3h,球磨机转速500转/分,即得到二氧化锡粉体。按质量比为1:99分别称取硝酸银与水,并将称取的硝酸银与水混合均匀,得到硝酸银溶液;取氨水,并将氨水缓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形成银氨溶液,在滴加过程中,要利用PH计控制溶液的PH值在7.5。按锡元素、镍元素、Fe元素和银元素摩尔比为1:1:1:3将制得的二氧化锡粉体、Ni粉、Fe粉添加到银氨溶液中,搅拌加超声均匀后,得到分散均匀的悬浮体系。将还原剂-水合肼缓慢滴加到悬浮体系中,采用边滴加边搅拌加超声的方式,在滴加过程中利用盐酸检验悬浮液中银离子,直至悬浮液中无银离子存在,停止滴加还原剂-水合肼,制备得到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将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经热挤压工艺或复压加工处理,得到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将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依据实际工业生产的需要,于500℃的温度下退火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添加辅助元素制备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n步骤1:称取二氧化锡放入高能球磨机中,球料比1:8-20,球磨2-8h,球磨机转速300-1200转/分,即得到二氧化锡粉体;/n步骤2:利用硝酸银溶液与氨水配制银氨溶液;/n步骤3:将经步骤1得到的二氧化锡粉体、镍粉、辅助元素粉加入步骤2形成的银氨溶液并混合均匀,并利用还原剂,结合化学沉积法,制备出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n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依次进行成型、烧结处理,得到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添加辅助元素制备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称取二氧化锡放入高能球磨机中,球料比1:8-20,球磨2-8h,球磨机转速300-1200转/分,即得到二氧化锡粉体;
步骤2:利用硝酸银溶液与氨水配制银氨溶液;
步骤3:将经步骤1得到的二氧化锡粉体、镍粉、辅助元素粉加入步骤2形成的银氨溶液并混合均匀,并利用还原剂,结合化学沉积法,制备出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银镍氧化锡复合粉体依次进行成型、烧结处理,得到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添加辅助元素制备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2.1:分别称取硝酸银与水,并将称取的硝酸银与水混合均匀,得到硝酸银溶液;
步骤2.2:取氨水,并将氨水缓慢滴加到经步骤2.1得到的硝酸银溶液中,形成银氨溶液,在滴加过程中,要利用PH计控制溶液的PH值在7-1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化学沉积法的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中硝酸银与水的质量比为:1-5:95-9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镍氧化锡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3.1:按锡元素、镍元素、辅助元素和银元素摩尔比为1:0-5:0-5:2.09-12.5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虹华王俊勃刘松涛思芳杨敏鸽游义博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