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011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所述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包括:PET层,所述PET层的两侧面上分别涂覆有A氟涂层和B氟涂层,所述A氟涂层的上表面上淋有第一EVA层,所述B氟涂层的下表面上淋有第二EVA层。所述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成本较低,粘连性能更好,防止电池片上黑点异常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
本技术涉及光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
技术介绍
目前光伏组件隔离汇流条所使用的EPE绝缘条在层压过程中会加垫EVA,以解决头部气泡的问题,该结构的缺陷在于:1.材料用量多,成本较高;2.耐紫外线效果不好;3.绝缘条背面无缓冲,会导致电池片上黑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所述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成本较低,粘连性能更好,防止电池片上黑点异常问题。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所述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包括:PET层,所述PET层的两侧面上分别涂覆有A氟涂层和B氟涂层,所述A氟涂层的上表面上淋有第一EVA层,所述B氟涂层的下表面上淋有第二EVA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EVA层和第二EVA层的厚度范围均为0.17~0.23mm。进一步地,所述A氟涂层和B氟涂层的厚度范围均为0.01mm,所述PET层的厚度范围为0.125mm。进一步地,所述A氟涂层上表面电晕形成上电晕表面,所述第一EVA层粘覆在所述上电晕表面处。进一步地,所述B氟涂层下表面电晕形成下电晕表面,所述第二EVA层粘覆在所述下电晕表面处。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PET层的两侧面上分别涂覆有A氟涂层和B氟涂层从而形成CPC结构,由于所述CPC结构硬度较大,当发生碰撞致使电池板出现裂纹时,光伏组件电池会出现黑点异常,然而所述EVA层较软能够给予CPC结构充分的保护,因此在双面EVA层的保护下,能够防止光伏组件电池会出现黑点异常。并且需要解释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更厚的EVA层能够提高其与氟涂层之间的粘接力,并且缓冲作用更强,但是当EVA层的厚度超过某个范围EVA层与氟涂层之间的粘接力不增反降,且成本提高,因此为了保证所述EVA层与氟涂层之间粘接力的同时提高本技术的抗缓冲性能,第一EVA层400和第二EVA层厚度范围均为0.17~0.23mm。尤其是当所述第一EVA层和第二EVA层厚度均为0.20mm时所述EVA层与氟涂层之间粘接力最强的同时提高本技术的抗缓冲性最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00.PET层,200.A氟涂层,300.B氟涂层,400.第一EVA层,500.第二EVA层,600.上电晕表面,700.下电晕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如图1所示,所述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包括:PET层100,所述PET层100的两侧面上分别涂覆有A氟涂层200和B氟涂层300,所述A氟涂层200的上表面上淋有第一EVA层400,所述B氟涂层300的下表面上淋有第二EVA层500。所述第一EVA层400和第二EVA层500的厚度范围均为0.17~0.23mm,所述A氟涂层200和B氟涂层300的厚度范围均为0.01mm,所述PET层100的厚度范围为0.125mm。需要解释的是,PET层100的两侧面上分别涂覆有A氟涂层200和B氟涂层300从而形成CPC结构,由于所述CPC结构硬度较大,当发生碰撞致使电池板出现裂纹时,光伏组件电池会出现黑点异常,然而所述EVA层较软能够给予CPC结构充分的保护,因此在双面EVA层的保护下,能够防止光伏组件电池会出现黑点异常。并且需要解释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更厚的EVA层能够提高其与氟涂层之间的粘接力,并且缓冲作用更强,但是当EVA层的厚度超过某个范围EVA层与氟涂层之间的粘接力不增反降,且成本提高,因此为了保证所述EVA层与氟涂层之间粘接力的同时提高本技术的抗缓冲性能,第一EVA层400和第二EVA层500厚度范围均为0.17~0.23mm。尤其是当所述第一EVA层400和第二EVA层500厚度均为0.20mm时所述EVA层与氟涂层之间粘接力最强的同时提高本技术的抗缓冲性最优。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所述第一EVA层400与A氟涂层200的上表面的粘接力,以及所述A氟涂层200上表面电晕形成上电晕表面600,所述上电晕表面600能够使得第一EVA层400更牢固地附着在A氟涂层200上。需要解释的是所述上电晕表面600为氟涂层电晕后形成的粗糙的不平整的表面。同样地,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所述第二EVA层500与B氟涂层300的下表面的粘接力,以及所述B氟涂层300下表面电晕形成下电晕表面700,所述下电晕表面700能够使得第二EVA层500更牢固地附着在B氟涂层300上。需要解释的是所述下电晕表面700为氟涂层电晕后形成的粗糙的不平整的表面。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包括:/nPET层(100),所述PET层(100)的两侧面上分别涂覆有A氟涂层(200)和B氟涂层(300),所述A氟涂层(200)的上表面处淋有第一EVA层(400),所述B氟涂层(300)的下表面处淋有第二EVA层(5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包括:
PET层(100),所述PET层(100)的两侧面上分别涂覆有A氟涂层(200)和B氟涂层(300),所述A氟涂层(200)的上表面处淋有第一EVA层(400),所述B氟涂层(300)的下表面处淋有第二EVA层(5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组件层间粘接力的一体化绝缘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EVA层(400)和第二EVA层(500)的厚度范围均为0.17~0.23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强组件层间粘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锴周豪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