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混凝土悬挑梁的承载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380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混凝土悬挑梁的承载力检测装置,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心处搭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顶部固定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顶部嵌合有密封盖,所述底板的四面侧边中心处连接有千斤顶,所述底板的低端设有滚轮,所述保护壳的内部底端设有传动仓。该设计主要是将理论计算方法以具体形式表现出来,首先通过图纸计算出悬挑梁的理论承载力,然后通过该设备的输入端贴合悬挑梁的底端,并在悬挑梁上部增加重物,当悬挑梁上方的重物增大到一定程度,悬挑梁会发生挠度,通过挠度绝对值,压力传感器会接收到信号,当出现信号时则悬挑梁的承载极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混凝土悬挑梁的承载力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混凝土悬挑梁的承载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悬挑梁是静定结构,不是两端都有支撑的,一端埋在或者浇筑在支撑物上,另一端伸出挑出支撑物的梁叫做悬挑梁,可为固定、简支或自由段,长跨面筋在下,短跨面筋在上,其连接的可靠性是悬挑梁接长改造的关键,而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是改造加固的薄弱环节,通过对影响新旧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多重措施确保了悬挑梁接长的可靠性,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材质。而悬挑梁的承载力是检验悬挑梁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承载力越大,则悬挑梁的牢固度越高,相反承载力越小,在高层建筑中,悬挑梁的承载力不够,会发生梁体断裂,然而现在悬挑梁的承载力,一般是通过其横截面以及配筋直径和数量来计算,属于理论知识。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建筑混凝土悬挑梁的承载力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悬挑梁的承载力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混凝土悬挑梁的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心处搭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顶部固定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顶部嵌合有密封盖,所述底板的四面侧边中心处连接有千斤顶,所述底板的低端设有滚轮,所述保护壳的内部底端设有传动仓,所述传动仓的外侧壁连接有电机,且传动仓的低端和转动盘的顶部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仓内以其中心点为原点对称设有一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套接有环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套之间焊接有升降座,且升降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模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插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上套接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板的顶部粘合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等距排列有触点,且触点通过导线和压力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模板呈折叠式设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杆上刻蚀有螺纹,且环套上刻蚀有和限位杆的螺纹相对应的螺纹,且限位杆的总体高度小于保护壳的高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整体高度小于传动仓的顶部到限位杆端部之间的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设计主要是将理论计算方法以具体形式表现出来,首先通过图纸计算出悬挑梁的理论承载力,然后通过该设备的输入端贴合悬挑梁的底端,并在悬挑梁上部增加重物,由于钢筋具有一定的韧性,当悬挑梁上方的重物增大到一定程度,悬挑梁会发生挠度,通过挠度绝对值,压力传感器会接收到信号,当出现信号时则悬挑梁的承载极限。2、该设计平时处于密封状态,以保证压力传感器的洁净度,使用时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从而使限位杆转动,限位杆在转动时其上套接的套环会向上运动,通过套环带动升降座运动,从而使压力传感器升高,当压力传感器升高时,模板会接触到悬挑梁的底端,而模板上设有许多触,可以精准的观测挠绝对值,并将数据通过导线传递给压力传感器,然后通过外接压力传感器的终端设备,可以比较直观的观察出悬挑梁的承载极限。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建筑混凝土悬挑梁的承载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建筑混凝土悬挑梁的承载力检测装置中内部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建筑混凝土悬挑梁的承载力检测装置中模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密封盖;2、保护壳;3、千斤顶;4、底板;5、转动盘;6、滚轮;7、模板;8、压力传感器;9、环套;10、传动仓;11、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限位杆;14、升降座;15、电机;16、传动杆;17、连接板;18、触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混凝土悬挑梁的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底板4,底板4的顶部中心处搭接有转动盘5,转动盘5的顶部固定设有保护壳2,保护壳2的顶部嵌合有密封盖1,底板4的四面侧边中心处连接有千斤顶3,底板4的低端设有滚轮6,保护壳2的内部底端设有传动仓10,传动仓10的外侧壁连接有电机15,且传动仓10的低端和转动盘5的顶部连接。传动仓10内以其中心点为原点对称设有一组限位杆13,限位杆13的下端套接有第一锥齿轮11,限位杆13的上端套接有环套9,限位杆13的作用主要是带动环套9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升降座14运动,其方法是通过第一锥齿轮11的转动带动限位杆13运动;环套9之间焊接有升降座14,且升降座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8的输出端连接有模板7,升降座14在上升或下降后才能带动压力传感器8运动,从而使压力传感器8上的模板7贴合悬挑梁进而感受挠度;电机15的输出端插接有传动杆16,传动杆16上套接有第二锥齿轮12,且第二锥齿轮12和第一锥齿轮11相互啮合,通过电机15带动传动杆16运动,从而使传动杆16上的第二锥齿轮12带动第一锥齿轮11转动;模板7的顶部粘合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顶部等距排列有触点18,且触点18通过导线和压力传感器8相连接,模板7呈折叠式设计,连接板17主要起到扩大接触面积,而触点18则是感受挠度变化的,通过触点18可以将挠度变化传送到压力传感器8上;限位杆13上刻蚀有螺纹,且环套9上刻蚀有和限位杆13的螺纹相对应的螺纹,且限位杆13的总体高度小于保护壳2的高度,通过螺纹才能实现环套9上下运动;压力传感器8的整体高度小于传动仓10的顶部到限位杆13端部之间的高度,该设计是确保,整个设备在完成操作后能完全收入保护壳2内部,从而有利于清洁,减少压力传感器8的误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通过滚轮6将整个设备移动到施工场地,然后启动千斤顶3(型号为QYL),使设备保持固定和水平,此时启动电机15,电机15通过传动杆16使第二锥齿轮12转动,随后第二锥齿轮12带动第一锥齿轮11转动,使限位杆13转动,当限位杆13转动时连接在其上的环套9就会旋转上升,但由于升降座14的约束只能进行上升,当升降座14上升时,会带着压力传感器8上升,在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模板7完全展开,并贴合悬臂梁的底端,此时连接板17上的触点18紧密贴合悬臂梁,再在悬臂梁的顶部施加压力,当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多时,悬臂梁会出现挠度,此时触点18会接受到挠度的产生时所带来的力,并且将其通过导线输送到压力传感器8(型号为KULITE)上,压力传感器8将力转化为数字,并输送到外接电脑上,而此前在电脑上输入,通过图纸得出的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混凝土悬挑梁的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顶部中心处搭接有转动盘(5),所述转动盘(5)的顶部固定设有保护壳(2),所述保护壳(2)的顶部嵌合有密封盖(1),所述底板(4)的四面侧边中心处连接有千斤顶(3),所述底板(4)的低端设有滚轮(6),所述保护壳(2)的内部底端设有传动仓(10),所述传动仓(10)的外侧壁连接有电机(15),且传动仓(10)的低端和转动盘(5)的顶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混凝土悬挑梁的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顶部中心处搭接有转动盘(5),所述转动盘(5)的顶部固定设有保护壳(2),所述保护壳(2)的顶部嵌合有密封盖(1),所述底板(4)的四面侧边中心处连接有千斤顶(3),所述底板(4)的低端设有滚轮(6),所述保护壳(2)的内部底端设有传动仓(10),所述传动仓(10)的外侧壁连接有电机(15),且传动仓(10)的低端和转动盘(5)的顶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混凝土悬挑梁的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仓(10)内以其中心点为原点对称设有一组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的下端套接有第一锥齿轮(11),所述限位杆(13)的上端套接有环套(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混凝土悬挑梁的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套(9)之间焊接有升降座(14),且升降座(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压力传感器(8)的输出端连接有模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媛刘硕兵汪嵬杨意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二检测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