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重锤式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59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重锤式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瓣、重锤和操纵杆,阀瓣置于阀体内,重锤置于阀体外,阀瓣通过阀轴连接操纵杆,重锤固定于操纵杆端部,阀体上设置有用于将阀轴伸出连接操纵杆的端口,端口处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与端口对应,阀轴穿过端口与通孔连接操作杆,其特征在于:通孔与阀轴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金属密封环和密封圈,金属密封环设置于通孔内,金属密封环套设于阀轴外,金属密封环内壁上设置有凹环,在凹环内设置有用于密封阀轴与金属密封环的密封圈,金属密封环与通孔之间为油封。该重锤式止回阀通过密封装置保证了阀轴与支撑板通孔之间的密封连接。

A new type of heavy hammer check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重锤式止回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重锤式止回阀。
技术介绍
重锤式止回阀是依靠介质流体流动和重锤的重力而自动打开或关闭,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其为一种自动阀门,主要作用是防止介质倒流、泵及驱动电机反转以及容器介质的泄放。重锤式止回阀两端连接管道,当管道中的流体介质由水泵流出后,阀门内的阀瓣在流体的冲击力下打开,水泵关闭,阀瓣在重锤的重力作用下关闭。重锤式止回阀阀体内外连接处密封效果直接影响到阀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重锤式止回阀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阀轴与支撑板之间密封性不足,有水滴流出,长时间积累导致该处淤积大片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重锤式止回阀阀盖处密封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重锤式止回阀,该重锤式止回阀通过设置密封装置实现阀轴与支撑板之间的密封连接,保证了阀轴伸出阀体外处的密封效果。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重锤式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瓣、重锤和操纵杆,所述阀瓣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重锤置于所述阀体外,所述阀瓣通过阀轴连接所述操纵杆,所述重锤固定于所述操纵杆端部,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阀轴伸出连接所述操纵杆的端口,所述端口处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端口对应,所述阀轴穿过所述端口与所述通孔连接所述操作杆,所述通孔与所述阀轴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金属密封环和密封圈,所述金属密封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金属密封环套设于所述阀轴外,所述金属密封环内壁上设置有凹环,在所述凹环内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阀轴与所述金属密封环的密封圈,所述金属密封环与所述通孔之间为油封。进一步的,所述阀轴与所述操纵杆通过导向型平键连接。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板朝向阀外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操纵杆过度转动的阻块。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环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凹环和第二凹环,所述第一凹环与所述第二凹环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与阀轴同轴。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两端孔径增加形成第一凹台和第二凹台,所述金属密封环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凹台对应的凸台,所述第二凹台与金属密封环之间为油封。进一步的,所述阀瓣包括圆盘,所述圆盘朝向水流的方向为弧形曲面。进一步的,所述阀瓣还包括支撑片和保护板,所述支撑片连接所述圆盘与所述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设置于所述圆盘背对水流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保护板面积小于所述圆盘面积。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板外侧还设置有阀销,所述阀销包括可抽拉的销轴,在所述操纵杆上设置有销孔,所述销孔与所述销轴相互配合将所述操纵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中的止回阀通过设置金属密封环与密封圈实现支撑板通孔与阀轴之间的密封连接,设置两密封圈与凹台处的油封实现多重密封,保证密封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导向型平键连接阀轴和操纵杆,实现两者之间扭矩的传递,保证效果的同时便于两者的安装和拆卸;为了防止重锤摆动过度,在支撑板朝向阀外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操纵杆过度转动的阻块,当操纵杆摆动至阻块后会在阻块的阻力下不再继续向上摆动;本专利技术中的阀瓣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为弧形曲面,具体可为球形曲面,该设计可增大受力面积,且曲面方向可使阀瓣在水流冲击力下更容易打开;由于阀瓣长期接受流体的冲击力,已损坏进而影响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中的阀瓣包括设置保护板和支撑片,增加了阀瓣厚度,缓解了阀瓣在水流反应运动时圆盘的受力,进而增加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中重锤式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中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中金属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中阀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2、阀瓣,201、圆盘,2011、曲面,202、支撑片,203、保护板,3、重锤,4、操作杆,5、阻块,6、金属密封环,601、第一凹环,602、第二凹环,603、凸台,7、支撑板,701、第一凹台,702、第二凹台,8、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销轴,11、阀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解释说明,但应当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新型重锤3式止回阀,包括阀体1、阀瓣2、重锤3和操纵杆,阀体1两端口连接管道,阀瓣2置于阀体1内,用于打开或关闭阀门,重锤3置于阀体1外,当阀瓣2受到的流体介质不足以使重锤3克服重力向上摆动时,重锤3落下,阀瓣2在重锤3的作用下关闭阀门;阀瓣2通过阀轴11连接操纵杆,阀轴11连接阀瓣2和操纵杆,阀轴11转动连接在阀体1上,阀瓣2绕阀轴11翻转,重锤3固定于操纵杆远离阀轴11的一端端部。阀体1上设置有用于将阀轴伸出连接操纵杆的端口,端口处设置有支撑板7,支撑板7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与端口对应,阀轴穿过端口与通孔连接操作杆,通孔与阀轴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金属密封环6和密封圈,金属密封环6设置于通孔内,金属密封环6设置于阀轴外壁与通孔内壁之间,且金属密封环6与阀轴和通孔同轴,金属密封环6内壁上设置有凹环,凹环设置有两个,两凹环并列设置且与金属密封环6同轴,两凹环分别为第一凹环601和第二凹环602,在第一凹环601与第二凹环602内分别设置第一密封圈8与第二密封圈9,第一密封圈8与第二密封圈9密封连接凹环内壁与阀轴11外壁,第一密封圈8与第二密封圈9实现金属密封环6与阀轴之间的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中的通孔为“工”字形通孔,即在通孔两端孔径增加形成第一凹台701与第二凹台702,第一凹台701朝向阀体1内,第二凹台702朝向阀体1外,本专利技术中的金属密封环6为“T”型结构,即在金属密封环6端部设置有凸台603,凸台603与第一凹台701对应设置,在第二凹台702与金属密封环6外壁之间设置油封,进而实现通孔与金属密封环6之间的密封设置。本专利技术中的阀轴11通过轴承连接金属密封环6,阀轴11穿过金属密封环6后连接操纵杆,本专利技术中的阀轴11与操纵杆之间通过导向型平键连接,导向型平键的设置保证了两者之间力矩的传递,同时方便了操纵杆的拆卸和安装。为了进一步保证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在阀轴11与操作杆4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销杆。在水流较急,冲击力较大时,阀瓣2迅速打开,极易出现重锤3向上摆动过度的状况,进而导致阀瓣2360°翻转,为了避免该状况的发生,在支撑板7朝向阀外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操纵杆过度摆动的阻块5。当操纵杆向上摆动至阻块5后在阻块5的作用下不再继续向上摆动,进而防止摆动过度。为了加强密封效果,本专利技术第一密封圈8为矩形密封圈,第二密封圈9为O型密封圈。本专利技术为了使阀瓣2在较小水流冲击力下即可打开,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阀瓣2包括圆盘201,在圆盘201为球体的一部分,曲面2011一侧朝向水流方向,平面一侧背对水流方向,当打开水泵时,水流冲击至圆盘201的曲面2011侧,受力面积增大,且弧度的设置使得圆盘201翻转,阀瓣2打开。由于阀瓣2长期接受流体的冲击,易损坏,影响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重锤式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瓣、重锤和操纵杆,所述阀瓣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重锤置于所述阀体外,所述阀瓣通过阀轴连接所述操纵杆,所述重锤固定于所述操纵杆端部,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阀轴伸出连接所述操纵杆的端口,所述端口处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端口对应,所述阀轴穿过所述端口与所述通孔连接所述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与所述阀轴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金属密封环和密封圈,所述金属密封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金属密封环套设于所述阀轴外,所述金属密封环内壁上设置有凹环,在所述凹环内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阀轴与所述金属密封环的密封圈,所述金属密封环与所述通孔之间为油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重锤式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瓣、重锤和操纵杆,所述阀瓣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重锤置于所述阀体外,所述阀瓣通过阀轴连接所述操纵杆,所述重锤固定于所述操纵杆端部,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阀轴伸出连接所述操纵杆的端口,所述端口处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端口对应,所述阀轴穿过所述端口与所述通孔连接所述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与所述阀轴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金属密封环和密封圈,所述金属密封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金属密封环套设于所述阀轴外,所述金属密封环内壁上设置有凹环,在所述凹环内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阀轴与所述金属密封环的密封圈,所述金属密封环与所述通孔之间为油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重锤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轴与所述操纵杆通过导向型平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重锤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朝向阀外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操纵杆过度转动的阻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重锤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凹环和第二凹环,所述第一凹环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小朋杨帆吕越方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江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