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51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包括基座、箱体组件和管体组件;箱体组件包括第一液箱、第二液箱、第一隔挡片和第二隔挡片,第一隔挡片将第一液箱分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二隔挡片将第二液箱分为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管体包括多个内管体、多个外管体、两个油管和两个液管,多个内管体与第一空腔接通和第四空腔接通,多个外管体分别套设在多个内管体上,多个外管体与第二空腔接通和第三空腔接通,两个油管分别与第一空腔和第四空腔接通,两个液管分别插分别与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接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冷却高效、体积小、质量轻和制造的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是通过润滑系统的正常工作,把清洁、压力和温度适宜的润滑油输送到发动机各润滑表面进行润滑,以起到润滑、清洁、冷却、密封、防锈等功效,保证发动机各零部件的正常工作。当汽车运行时,发动机升温,润滑油在高温时粘度变稀薄,润滑能力下降,发动机由于润滑不够,会导致快速磨损,并在阻力增加后动力流失,严重的会造成拉缸,烧瓦等机械损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油冷却器不能高效、及时的对润滑油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旨在解决传统冷却器冷却效果一般、体积庞大、质量重和造价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包括基座、箱体组件和管体组件;所述箱体组件包括第一液箱、第二液箱、第一隔挡片和第二隔挡片,所述第一液箱与第二液箱和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液箱和第二液箱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挡片沿所述第一液箱的轴向中心线方向插入所述第一液箱,将所述第一液箱分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二隔挡片沿所述第二液箱的轴向中心线方向插入所述第二液箱,将所述第二液箱分为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所述管体组件包括多个内管体和多个外管体,多个所述内管体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液箱,并与所述第一空腔接通,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液箱,并与所述第四空腔接通,多个所述内管体相互平行,多个所述外管体分别套设在多个所述内管体上,所述外管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内管体的外径,多个所述外管体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液箱,并与所述第二空腔接通,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液箱,并与所述第三空腔接通,两个所述油管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液箱和所述第二液箱,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四空腔接通,所述两个液管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液箱和所述第二液箱,并分别与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接通。其中,多个所述内管与多个所述外管均为S型。其中,所述外管体具有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环绕所述外管体的周侧设置。其中,所述管体组件还包括多个密封圈,多个所述密封圈分别套设在多个所述外管体和多个所述内管体的两端。其中,所述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还包括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底座和多个减震垫片,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基座的下端,多个所述减震垫片抵持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基座之间。其中,所述外管体和所述内管体由铜铝合金制成。本技术的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固定设于发动机外壁上,润滑油经所述油管进入所述第一空腔,再经所述内管和所述第四空腔到所述油管流出,冷却液经所述液管进入所述第二空腔,由于所述内管的内径小于所述外管的内径,因此冷却液流入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的空间,经所述第三空腔到所述液管排出,冷却液包裹在所述内管的外周侧,覆盖面积大,并且不断流动,能充分带走所述内管中流动的润滑液的热量,快速的冷却润滑液。此外,车辆行驶时产生的自然风或者风扇工作产生的风不断的吹过各个所述外管之间的空隙,能有效的带走加热后冷却液的热量,实现对冷却液进行降温,从而高效、及时、循环的实现对发动机润滑油的冷却。本技术的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冷却高效,且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制造成本低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油冷却器不能高效、及时的对润滑油进行冷却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管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00-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10-基座、20-箱体组件、30-管体组件、21-第一液箱、22-第二液箱、23-第一隔挡片、24-第二隔挡片、211-第一空腔、212-第二空腔、221-第三空腔、222-第四空腔、31-内管体、32-外管体、33-油管、34-液管、321-翅片、35-密封圈、40-减震组件、41-底座、42-减震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100,包括基座10、箱体组件20和管体组件30;所述箱体组件20包括第一液箱21、第二液箱22、第一隔挡片23和第二隔挡片24,所述第一液箱21与第二液箱22和所述基座1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10上,所述第一液箱21和第二液箱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挡片23沿所述第一液箱21的轴向中心线方向插入所述第一液箱21,将所述第一液箱21分为第一空腔211和第二空腔212,所述第二隔挡片24沿所述第二液箱22的轴向中心线方向插入所述第二液箱22,将所述第二液箱22分为第三空腔221和第四空腔222;所述管体组件30包括多个内管体31和多个外管体32,多个所述内管体31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液箱21,并与所述第一空腔211接通,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液箱22,并与所述第四空腔222接通,多个所述内管体31相互平行,多个所述外管体32分别套设在多个所述内管体31上,所述外管体32的内径大于所述内管体31的外径,多个所述外管体32一端与插入所述第一液箱21,并与所述第二空腔212接通,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液箱22,并与所述第三空腔221接通,两个所述油管33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液箱21和所述第二液箱22,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211和所述第四空腔222接通,所述两个液管34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液箱21和所述第二液箱22,并分别与所述第二空腔212和所述第三空腔221接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100固定设于发动机水套外壁上,润滑油经所述油管33进入所述第一空腔211,再经所述内管和所述第四空腔222到所述油管33流出,冷却液经所述液管34进入所述第二空腔212,由于所述内管的内径小于所述外管的内径,因此冷却液流入所述内管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箱体组件和管体组件;/n所述箱体组件包括第一液箱、第二液箱、第一隔挡片和第二隔挡片,所述第一液箱与第二液箱和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液箱和第二液箱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挡片沿所述第一液箱的轴向中心线方向插入所述第一液箱,将所述第一液箱分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二隔挡片沿所述第二液箱的轴向中心线方向插入所述第二液箱,将所述第二液箱分为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n所述管体组件包括多个内管体、多个外管体、两个油管和两个液管,多个所述内管体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液箱,并与所述第一空腔接通,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液箱,并与所述第四空腔接通,多个所述内管体相互平行,多个所述外管体分别套设在多个所述内管体上,所述外管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内管体的外径,多个所述外管体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液箱,并与所述第二空腔接通,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液箱,并与所述第三空腔接通,两个所述油管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液箱和所述第二液箱,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四空腔接通,所述两个液管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液箱和所述第二液箱,并分别与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接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水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箱体组件和管体组件;
所述箱体组件包括第一液箱、第二液箱、第一隔挡片和第二隔挡片,所述第一液箱与第二液箱和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液箱和第二液箱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挡片沿所述第一液箱的轴向中心线方向插入所述第一液箱,将所述第一液箱分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二隔挡片沿所述第二液箱的轴向中心线方向插入所述第二液箱,将所述第二液箱分为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
所述管体组件包括多个内管体、多个外管体、两个油管和两个液管,多个所述内管体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液箱,并与所述第一空腔接通,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液箱,并与所述第四空腔接通,多个所述内管体相互平行,多个所述外管体分别套设在多个所述内管体上,所述外管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内管体的外径,多个所述外管体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液箱,并与所述第二空腔接通,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液箱,并与所述第三空腔接通,两个所述油管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液箱和所述第二液箱,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四空腔接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廖昌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驰龙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