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40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节点,包括节点核,节点核包括上端板、下端板、上端接头、下端接头、周接头及核柱;上端板固定设在核柱的上端面,下端板固定设在核柱的下端面;上端接头固定设在上端板的上表面上,下端接头固定设在下端板的下表面上;箱型柱包括上箱型柱和下箱型柱,箱型柱套设在上端接头和下端接头的外侧,箱型柱与上端接头和下端接头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周接头的一端与核柱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桁架框架梁的一端采用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节点核,实现了钢框架梁结构与柱结构的刚性连接,构造简单合理、传力明确,装配速度快、施工质量高。

A fabricated steel frame structure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节点
本技术属于钢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节点。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结构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焊接钢材的建造方式,现场施工作业,噪声大、粉尘多、水体污染严重、建筑垃圾普遍,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加上其占用劳动力资源多、效率低、施工周期长从而直接提高了总体造价;新型的装配式钢结构,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建筑材料,缩短工期,节约劳动力成本,从而使企业成本大大降低。因此,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方面考虑,发展建筑装配式结构意义重大。相对于结构整体设计,节点设计是关键,节点连接的可靠性对结构安全有重大影响;钢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要求节点设计应符合“强节点弱构件、强柱弱梁、强焊缝弱钢材”的“三强”设计原则;同时,在节点设计中,节点域的强度、刚度、延性是抗震设计中三个主要方面,而一旦节点破坏往往会导致与之相连的若干杆件失效,从而导致整个结构破坏。因此,为了既保证结构整体的安全又能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有必要设计一种连接可靠、施工方便、建设周期短的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的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节点,通过节点核,实现了钢框架梁结构与柱结构的刚性连接,本技术构造简单合理、传力明确,材料用量少及装配速度快。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节点,包括节点核、箱型柱、桁架框架梁,节点核分别与箱型柱和桁架框架梁连接;节点核包括上端板、下端板、上端接头、下端接头、周接头及核柱;上端板固定设置在核柱的上端面,下端板固定设置在核柱的下端面;上端接头固定设置在上端板的上表面上,下端接头固定设置在下端板的下表面上;箱型柱包括上箱型柱和下箱型柱,上箱型柱套设在上端接头的外侧,上箱型柱与上端接头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下箱型柱套设在下端接头的外侧,下箱型柱与下端接头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周接头的一端与核柱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桁架框架梁的一端采用螺栓连接。进一步的,周接头包括第一周接头和第二周接头,第一周接头与核柱的第一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周接头与核柱的第二侧壁固定连接,核柱的第一侧壁与核柱的第二侧壁相邻且垂直设置。进一步的,周接头还包括第三周接头,第三周接头与第一周接头对称设置在核柱的两侧,且第三周接头与核柱的第三侧壁固定连接,核柱的第三侧壁与核柱的第一侧壁平行设置。进一步的,周接头还包括第四周接头,第四周接头与第二周接头对称设置在核柱的两侧,且第四周接头与核柱的第四侧壁固定连接,核柱的第四侧壁与核柱的第二侧壁平行设置。进一步的,上端接头或下端接头采用方钢管,下箱型柱与下端接头之间采用自攻螺栓连接;上箱型柱与上端接头之间采用自攻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核柱采用方钢管,上端板与核柱之间采用焊接固定,上端接头与上端板之间采用焊接固定;下端板与核柱之间采用焊接固定,下端接头与下端板之间采用焊接固定。进一步的,周接头采用方钢管,桁架框架梁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及斜腹杆,上弦杆与下弦杆水平对称设置,斜腹杆倾斜固定设置在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上弦杆与周接头的上翼缘通过自攻螺栓连接;下弦杆与周接头的下翼缘通过自攻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桁架框架梁中的上弦杆、下弦杆及斜腹杆均采用槽钢。进一步的,周接头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圆孔,圆孔上设置有内攻丝;桁架框架梁的上弦杆与周接头的连接端设置有若干圆孔,圆孔上设置有内攻丝;下弦杆与周接头的连接端设置有若干圆孔,圆孔上设置有内攻丝;自攻螺栓依次通过上弦杆上的圆孔和周接头上翼缘上的圆孔,将上弦杆与周接头连接在一起;自攻螺栓依次通过下弦杆上的圆孔和周接头下翼缘上的圆孔,将下弦杆与周接头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上箱型柱和下箱型柱内填充有混凝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节点,通过设置节点核,实现了钢框架梁结构与柱结构的刚性连接,材料用量少,构造简单合理、传力明确,装配速度快、施工质量高;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在核柱上第一周接头和第二周接头形成角节点,实现了呈直角分布的钢框架梁结构与柱结构的刚性连接;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在核柱上第一周接头、第二周接头及第三周接头形成边节点,实现了呈丁字型分布的钢框架梁结构与柱结构的刚性连接;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在核柱上第一周接头、第二周接头、第三周接头及第四周接头形成中节点,实现了呈十字分布的钢框架梁结构与柱结构的刚性连接;进一步的,本技术节点核与钢框架结构梁柱之间采用自攻螺栓连接,提高了装配速度,施工更加便捷;进一步的,本技术中的节点核、箱型柱、桁架框架梁等构件均可实现设计规范化、生产工厂化、安装机械化,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劳动强度,缩短了施工工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中节点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中节点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中节点中的中节点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中节点中的中节点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中节点中的中节点核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中节点中的中节点核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中节点中的中节点核正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边节点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边节点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边节点中的边节点核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3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角节点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3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角节点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3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角节点中的角节点核结构示意图;其中,1中节点核,2箱型柱,3桁架框架梁,4自攻螺栓,5边节点核,6角节点核;11上端板,12下端板,13上端接头,14下端接头,15第一周接头,16第二周接头,17第三周接头,18第四周接头,19核柱,21上箱型柱,22下箱型柱,301第一桁架框架梁,302第二桁架框架梁,303第三桁架框架梁,304第四桁架框架梁,31上弦杆,32下弦杆,33斜腹杆,34竖直腹杆转接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节点,包括节点核、箱型柱2、桁架框架梁3,节点核分别与箱型柱2和桁架框架梁3连接;节点核包括上端板11、下端板12、上端接头13、下端接头14、周接头及核柱19;上端板11固定设置在核柱19的上端面,下端板12固定设置在核柱19的下端面;上端板11和下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节点核、箱型柱(2)、桁架框架梁(3),节点核分别与箱型柱(2)和桁架框架梁(3)连接;节点核包括上端板(11)、下端板(12)、上端接头(13)、下端接头(14)、周接头及核柱(19);上端板(11)固定设置在核柱(19)的上端面,下端板(12)固定设置在核柱(19)的下端面;上端接头(13)固定设置在上端板(11)的上表面上,下端接头(14)固定设置在下端板(12)的下表面上;箱型柱(2)包括上箱型柱(21)和下箱型柱(22),上箱型柱(21)套设在上端接头(13)的外侧,上箱型柱(21)与上端接头(13)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下箱型柱(22)套设在下端接头(14)的外侧,下箱型柱(22)与下端接头(14)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周接头的一端与核柱(19)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桁架框架梁(3)的一端采用螺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节点核、箱型柱(2)、桁架框架梁(3),节点核分别与箱型柱(2)和桁架框架梁(3)连接;节点核包括上端板(11)、下端板(12)、上端接头(13)、下端接头(14)、周接头及核柱(19);上端板(11)固定设置在核柱(19)的上端面,下端板(12)固定设置在核柱(19)的下端面;上端接头(13)固定设置在上端板(11)的上表面上,下端接头(14)固定设置在下端板(12)的下表面上;箱型柱(2)包括上箱型柱(21)和下箱型柱(22),上箱型柱(21)套设在上端接头(13)的外侧,上箱型柱(21)与上端接头(13)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下箱型柱(22)套设在下端接头(14)的外侧,下箱型柱(22)与下端接头(14)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周接头的一端与核柱(19)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桁架框架梁(3)的一端采用螺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节点,其特征在于,周接头包括第一周接头(15)和第二周接头(16),第一周接头(15)与核柱(19)的第一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周接头(16)与核柱(19)的第二侧壁固定连接,核柱(19)的第一侧壁与核柱(19)的第二侧壁相邻且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节点,其特征在于,周接头还包括第三周接头(17),第三周接头(17)与第一周接头对称设置在核柱(19)的两侧,且第三周接头(17)与核柱(19)的第三侧壁固定连接,核柱(19)的第三侧壁与核柱(19)的第一侧壁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节点,其特征在于,周接头还包括第四周接头(18),第四周接头(18)与第二周接头(16)对称设置在核柱(19)的两侧,且第四周接头(18)与核柱(19)的第四侧壁固定连接,核柱(19)的第四侧壁与核柱(19)的第二侧壁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国良许振华朱超成羽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