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岳红军专利>正文

玻璃钢缠绕管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199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玻璃钢缠绕管件,包括主管(1),与主管(1)交叉连通的支管(2),主管(1)和支管(2)的连接部位的内表面涂覆有手糊内补强层(8),以及涂覆于主管(1)和支管(2)外表面的补强层(3)和相贯线补强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贯线补强层(4)包括由内向外分布的手糊补强过渡层(7)、间隔分布的纤维缠绕补强层(6)和手糊补强层(5)。(*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管件,特别是指一种玻璃钢缠绕管件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异形连接管件采用FRP手糊成型工艺,采用上述现有工艺制备的产品在结构上存在着质量不稳定,补强层的结构过于肥厚,不能充分满足工程的需要,玻璃纤维与树脂的模量差异大,因局部的应力集中而导致补强结构出现应力开裂产生局部渗漏,抗剥离性差等缺点。而采用连续纤维缠绕成型的国外同类产品在实际应用中时常出现低应力渗漏事故,同时不能实现产品性能的各向同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钢缠绕管件,将传统的手糊成型的产品结构与现有的连续纤维缠绕结构有机地结合,以达到克服现有技术不足之目的。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是玻璃钢缠绕管件,包括主管1,与主管1交叉连通的支管2,主管1和支管2的连接部位的内表面涂覆有手糊内补强层8,以及涂覆于主管1和支管2外表面的补强层3和相贯线补强层4,所述的相贯线补强层4包括由内向外分布的手糊补强过渡层7、间隔分布的纤维缠绕补强层6和手糊补强层5。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还有所述的纤维缠绕补强层6和手糊补强层5均为至少两层。所述的主管1外壁、支管2外壁、手糊补强过渡层7、纤维缠绕补强层6和手糊补强层5相邻的各层之间为粘接固定配合。所述的手糊内补强层8与主管1和支管2的内壁之间为粘接固定连接。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技术有机地将现有两种技术融合为一体,通过手糊补强过渡层、纤维缠绕补强层、手糊补强层三者之间的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该类产品的抗剪性能、防渗性能及层间抗剥离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I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示,其中纤维缠绕补强层6以连续玻璃纤维为主要制作材料,其余各层以70%树脂和30%的短切纤维为主要制作材料,相邻的各工作层之间以及工作层与主管1和支管2的管壁之间采用粘接固定连接,其余结构如前述。权利要求1.玻璃钢缠绕管件,包括主管(1),与主管(1)交叉连通的支管(2),主管(1)和支管(2)的连接部位的内表面涂覆有手糊内补强层(8),以及涂覆于主管(1)和支管(2)外表面的补强层(3)和相贯线补强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贯线补强层(4)包括由内向外分布的手糊补强过渡层(7)、间隔分布的纤维缠绕补强层(6)和手糊补强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缠绕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缠绕补强层(6)和手糊补强层(5)均为至少两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钢缠绕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管(1)外壁、支管(2)外壁、手糊补强过渡层(7)、纤维缠绕补强层(6)和手糊补强层(5)相邻的各层之间为粘接固定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缠绕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糊内补强层(8)与主管(1)和支管(2)的内壁之间为粘接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管件,特别是指一种玻璃钢缠绕管件。包括主管,与主管交叉连通的支管,主管和支管的连接部位的内表面涂覆有手糊内补强层,以及涂覆于主管和支管外表面的补强层和相贯线补强层,所述的相贯线补强层包括由内向外分布的手糊补强过渡层、间隔分布的纤维缠绕补强层和手糊补强层。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质量不稳定,不能充分满足工程的需要,玻璃纤维与树脂的模量差异大,抗剥离性差等缺点。具有良好的抗剪性能、防渗性能及层间抗剥离性能等优点。文档编号F16L41/08GK2572187SQ0225439公开日2003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7日专利技术者岳红军 申请人:岳红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岳红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