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145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包括管夹结构(10),所述管夹结构(10)包括:管夹本体(100),所述管夹本体(100)设置有用于夹持和固定核级仪表管的多个容置空间(110);第一固定件(200),可拆卸地与所述管夹本体(100)连接,多个容置空间(110)沿所述第一固定件(200)的两侧分布;所述第一固定件(200)用于将所述管夹本体(100)固定在安装组件(300)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管夹和弹簧螺母的连接方式,提高了支撑结构的可靠性和抗振性能;通过弹簧螺母或焊接方式的方式分别对管夹和托盘进行固定,有效避免螺栓处产生额外的剪切载荷,保证了支撑组合结构的支撑要求和防护要求。

A support and combination structure of nuclear grade instrument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厂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核电厂运行期间需要对工艺介质、容器或设备的压力、液位、流量等状态进行测量,以获取相关电厂状态信息。核电厂内仪表管星罗密布,几乎遍及电厂的每个角落,在敷设过程中通常跨度较长,因此需要大量仪表管支架提供支撑。支架是仪表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仪表管尺寸规格较小,发生碰撞易损坏,仪表管是采集工艺信号的唯一路经,也是核电厂控制数据的唯一来源,仪表管的可用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核电厂是否可以正常的控制以及核电厂的安全运行。现有技术是使用U型螺栓管夹来实现仪表管的固定,选用匹配规格的螺母固定在角钢上,通过螺母的松紧度来调整管子与U型螺栓的间隙以实现预期的仪表管支架的功能,限位或者固定。如果敷设的是毛细管或核级仪表管等,则可以增加管托盘加强保护作用,通过U型螺栓和螺母将管子和管托盘一起固定在型钢上,但存在以下问题:1)U型螺栓通过调整与仪表管外表面的间隙大小起到限位或固定支撑作用;固定支撑U型螺栓需紧紧压实仪表管,由于仪表管径较小,承受力较小,属于精密部件,这样很容易对仪表管本身造成损伤,导致测量精度的下降甚至仪表管本身弯曲变形或损坏,一旦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就不能使用;2)U型螺栓管夹与螺母相配合直接固定到型钢上,如果运行期间存在较高频率的振动,长期如此则螺栓连接处可能发生松动或者脱落,甚至产生核电厂防止的飞射物对周围设备造成隐患;3)U型螺栓将管托盘和仪表管同时固定在型钢上,站到材料力学角度,这样会对螺栓产生额外的剪切载荷,螺栓存在断裂的风险。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满足支撑要求和防护要求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满足支撑要求和防护要求问题,提供了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本专利技术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包括:包括管夹结构,所述管夹结构包括:管夹本体,所述管夹本体设置有用于夹持和固定核级仪表管的多个容置空间;第一固定件,可拆卸地与所述管夹本体连接,多个容置空间沿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侧分布;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将所述管夹本体固定在安装组件上。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支撑组合结构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与第一螺母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母可弹性地设置在安装组件内。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支撑组合结构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槽钢,所述第一螺母为弹簧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包括:第一螺母本体和第一弹簧体,所述第一弹簧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母本体底部,且第一弹簧体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本体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弹簧体的另一端与槽钢底部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支撑组合结构中,所述管夹本体沿竖直方向开设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螺母本体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贯穿孔直径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直径均与所述第一螺栓直径相适配;所述第一螺栓可拆卸地贯穿所述贯穿孔以及所述第二螺纹孔,并向下延伸至第一弹簧体围合成的空间内;第一弹簧体用于缓解振动,在受压时被压缩,在受拉时被释放。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支撑组合结构中,所述支撑组合结构还包括托盘结构,所述托盘结构与槽钢通过焊接或第二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可活动连接,第二螺母可弹性地设置在所述槽钢内。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支撑组合结构中,所述第二螺母包括:第二螺母本体和第二弹簧体,所述第二弹簧体设置在第二螺母本体的底部并且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母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槽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母本体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直径与所述第二螺栓直径相适配;所述第二螺栓可拆卸地贯通所述第三螺纹孔,并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弹簧体围合成的空间;第二弹簧体用于缓解振动,在受压时被压缩,在受拉时被释放。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支撑组合结构中,所述槽钢包括第一钢体、第二钢体和第三钢体,所述第一钢体、第二钢体和第三钢体围合呈一端开口的矩形空间,所述第一钢体和第二钢体形成所述开口端,当所述托盘结构与槽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时,所述开口端远离所述托盘结构,当所述托盘结构与槽钢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连接时,所述开口端靠近所述托盘结构。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支撑组合结构中,所述托盘结构为一端开口的矩形,当所述托盘结构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与所述槽钢固定连接时,所述托盘结构底部开设有若干方孔和若干圆孔,通过若干所述方孔实现所述管夹本体与所述托盘结构固定连接,通过若干所述圆孔实现所述托盘结构与所述槽钢的固定连接;当所述托盘结构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槽钢固定连接时,所述托盘结构底部开设有若干方孔,通过若干所述方孔实现所述管夹本体与所述托盘结构的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支撑组合结构中,所述管夹本体包括上夹和与所述上夹可拆卸连接的下夹,上夹和下夹对接后通过第一螺栓可拆卸地连接。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支撑组合结构中,所述支撑组合结构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管夹本体和槽钢之间,用于提高所述管夹本体和所述槽钢之间的可靠连接,所述安装板竖直方向上开设有贯通所述安装板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可拆卸地贯通所述第一螺纹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满足支撑要求和防护要求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通过选用新的管夹结构,解决U型螺栓摩擦力不足的缺陷,保证固定支架的功能性满足要求,同时防止因为支架造成的仪表管变形或损坏;通过改进连接件与槽钢的组合方式,新增弹簧螺母,提供预紧力,提高螺栓连接的可靠性,防止螺栓的松动和脱落;并通过改进现有仪表管托盘,提高仪表管的防护等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带管托盘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仪表管托盘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仪表管托盘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另一种仪表管托盘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另一种仪表管托盘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另外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另外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仪表管托盘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满足支撑要求和防护要求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其核心思想是:提供了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通过选用新的管夹结构,解决U型螺栓摩擦力不足的缺陷,保证固定支架的功能性满足要求,同时防止因为支架造成的仪表管变形或损坏;通过改进连接件与槽钢的组合方式,新增弹簧螺母,提供预紧力,提高螺栓连接的可靠性,防止螺栓的松动和脱落;并通过改进现有仪表管托盘,提高仪表管的防护等级。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包括管夹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结构(10)包括:/n管夹本体(100),所述管夹本体(100)设置有用于夹持和固定核级仪表管的多个容置空间(110);/n第一固定件(200),可拆卸地与所述管夹本体(100)连接,多个容置空间(110)沿所述第一固定件(200)的两侧分布;/n所述第一固定件(200)用于将所述管夹本体(100)固定在安装组件(30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级仪表管支撑组合结构,包括管夹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结构(10)包括:
管夹本体(100),所述管夹本体(100)设置有用于夹持和固定核级仪表管的多个容置空间(110);
第一固定件(200),可拆卸地与所述管夹本体(100)连接,多个容置空间(110)沿所述第一固定件(200)的两侧分布;
所述第一固定件(200)用于将所述管夹本体(100)固定在安装组件(3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00)包括第一螺栓(210)和第一螺母(220),所述第一螺栓(210)与第一螺母(220)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母(220)可弹性地设置在安装组件(30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300)包括槽钢(320),所述第一螺母(220)为弹簧螺母,所述第一螺母(220)包括:第一螺母本体(221)和第一弹簧体(222),所述第一弹簧体(222)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母本体(221)底部,且第一弹簧体(222)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本体(221)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弹簧体(222)的另一端与槽钢(320)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本体(100)沿竖直方向开设一贯穿孔(120),所述第一螺母本体(221)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30),所述贯穿孔(120)直径和所述第二螺纹孔(230)直径均与所述第一螺栓(210)直径相适配;所述第一螺栓(210)可拆卸地贯穿所述贯穿孔(120)以及所述第二螺纹孔(230),并向下延伸至第一弹簧体(222)围合成的空间内;第一弹簧体(222)用于缓解振动,在受压时被压缩,在受拉时被释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合结构还包括托盘结构(400),所述托盘结构(400)与槽钢(320)通过焊接或第二固定件(5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500)包括第二螺栓(510)和第二螺母(520),所述第二螺栓(510)和第二螺母(520)可活动连接,第二螺母(520)可弹性地设置在所述槽钢(320)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母(520)包括:第二螺母本体(521)和第二弹簧体(522),所述第二弹簧体(522)设置在第二螺母本体(521)的底部并且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母本体(521)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峰谢勋张旺盛丁丁石舒健刘东波刘全忠吴帆史觊江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