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11876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静电ABS复合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成:ABS树脂40~70份,抗静电剂2~15份,增塑剂2~10份,抗氧剂0.1~2份和润滑剂0.1~1份,所述抗静电剂为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丁基溴化铵‑苯乙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静电AB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长期抗静电性能。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抗静电A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且得到的制品质量好。

An antistatic ABS composit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抗静电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ABS是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是一种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的热塑型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光泽性和耐化学药品性,广泛用于电器、汽车、机械等领域。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属于绝缘材料,在一些特定的使用环境下,易积蓄静电而发生危险。为了减少或消除聚集电荷对ABS材料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提高材料加工环境和使用场所的湿度,有利于抑制静电荷的产生,并促进电荷的泄漏;2)对材料进行结构改性,引入极性化或离子化基团,提高材料的导电性;3)增加空气的电导率,利用以电气或放射性原理工作的电离器来增加空气的电导率,使静电荷迅速地泄露到空气中去;4)提高材料自身的表面电导率,如使用抗静电剂,对材料进行抗静电处理,提高材料的极性和吸湿性;5)在高分子材料中添加导电性填料,如石墨、炭黑、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粉末,提高材料的离子传导和电子传导性。但是以上方法仍然存在有至少以下问题:1)排列在ABS材料表面的抗静电成份很容易因擦拭或洗涤而脱落,从而影响处理聚合物的长期抗静电性能;2)大多数化学抗静电剂在低于180℃(大多数塑料的加工温度)即开始分解或挥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抗静电AB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长期抗静电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静电ABS复合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成:ABS树脂40~70份,抗静电剂2~15份,增塑剂2~10份,抗氧剂0.1~2份和润滑剂0.1~1份,所述抗静电剂为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丁基溴化铵-苯乙烯。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抗静电ABS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成:ABS树脂50~60份,抗静电剂4~10份,增塑剂4~6份,抗氧剂0.2~1份和润滑剂0.2~0.5份。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抗静电ABS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成:ABS树脂55份,抗静电剂7份,增塑剂5份,抗氧剂0.5份和润滑剂0.3份。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抗静电ABS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丁苄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抗静电ABS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1076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按1:2的质量比复配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抗静电ABS复合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润滑剂为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硬脂酸钙和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抗静电A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抗静电剂在70~80℃的热风下,干燥3~4h;步骤二,按质量份数,将步骤一干燥得到的抗静电剂以及ABS树脂、增塑剂、抗氧剂和润滑剂混合,进行预塑化,挤出得到挤出料;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挤出料粉碎,先置于真空烘箱中烘干,再加入注塑机上注塑成型,得到抗静电ABS复合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抗静电A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在步骤二中,挤出过程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双螺杆挤出机的机筒温度为160~210℃,主机转速为1001~1200r/min,喂料转速为360~400r/min。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抗静电A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在步骤三中,烘干温度为85~90℃,烘干时间为2~3h。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丁基溴化铵-苯乙烯作为抗静电剂,其中引入苯乙烯的目的是使得抗静电剂与含有苯乙烯单元的ABS树脂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从而避免像小分子抗静电剂那样经长期擦拭、水洗而从ABS复合材料中脱落,失去抗静电效果。2)本专利技术采用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丁基溴化铵-苯乙烯作为抗静电剂,其稳定性会随阳离子季铵盐比例的增大而下降,为了避免高温下抗静电剂的分解,故加入抗氧剂以及增塑剂以降低成型加工温度,进一步减少抗静电剂的分解。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抗静电剂中还含有溴负离子,其是一种还原性极强的卤素,会使得抗静电剂非常容易被氧化分解,而抗氧剂的加入可以很好的抑制这一过程的发生。3)本专利技术中添加了增塑剂,其不仅有利于ABS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而且其塑剂会增加大分子链间的距离,使分子运动更为容易,提高了高聚物的孔隙率,有利于抗静电剂向制品表面迁移发挥抗静电作用。4)由于抗静电剂是易吸湿物质,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水分的存在会造成制品质量下降,故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在成型前先对抗静电剂进行干燥,从而避免了因水分的存在而导致的ABS复合材料质量下降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实施例1制备抗静电ABS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丁基溴化铵-苯乙烯在70~80℃的热风下,干燥3~4h;步骤二,按质量份数,将步骤一干燥得到的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丁基溴化铵-苯乙烯7份以及ABS树脂55份、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5份、受阻酚类抗氧剂1076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质量比为1:2)共0.5份和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0.3份混合,进行预塑化,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双螺杆挤出机的机筒温度为160~210℃,主机转速为1001~1200r/min,喂料转速为360~400r/min,得到挤出料;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挤出料粉碎,置于85~90℃的真空烘箱中烘干2~3h,再加入注塑机上注塑成型,得到抗静电ABS复合材料。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抗静电ABS复合材料的组成不同:ABS树脂40份,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丁基溴化铵-苯乙烯2份,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份,受阻酚类抗氧剂1076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质量比为1:2)共0.1份和硬脂酸钙0.1份。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抗静电ABS复合材料的组成不同:ABS树脂50份,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丁基溴化铵-苯乙烯4份,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共4份,受阻酚类抗氧剂1076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质量比为1:2)共0.2份和乙撑双硬脂酰胺0.2份。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抗静电ABS复合材料的组成不同:ABS树脂60份,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丁基溴化铵-苯乙烯10份,邻苯二甲酸丁苄酯6份,受阻酚类抗氧剂1076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质量比为1:2)共1份、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和硬脂酸钙共0.5份。其余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抗静电ABS复合材料的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静电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成:ABS树脂40~70份,抗静电剂2~15份,增塑剂2~10份,抗氧剂0.1~2份和润滑剂0.1~1份,所述抗静电剂为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丁基溴化铵-苯乙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成:ABS树脂40~70份,抗静电剂2~15份,增塑剂2~10份,抗氧剂0.1~2份和润滑剂0.1~1份,所述抗静电剂为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丁基溴化铵-苯乙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成:ABS树脂50~60份,抗静电剂4~10份,增塑剂4~6份,抗氧剂0.2~1份和润滑剂0.2~0.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成:ABS树脂55份,抗静电剂7份,增塑剂5份,抗氧剂0.5份和润滑剂0.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丁苄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1076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毅工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