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斗式蒸茶专用茶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61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0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翻斗式蒸茶专用茶盒,属于砖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茶盒包括上下开口的盒体二,盒体二内固定设置有两块对称分布在盒体二的两个正对的内侧面上的导向板,导向板的外端连接有一弧形曲板,两块弧形曲板之间的盒体二上转动连接有一圆筒,圆筒的周面与两块弧形板适配,圆筒为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缺口的不完整筒状结构,在扭簧不受外力作用下,圆筒、连接板和弧形曲板三者遮闭盒体二下端开口;销轴上固定设置有一齿轮,每个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转动连接在盒体二上的轴套,轴套伸出齿轮之外;导向板、弧形曲板和圆筒周面均为网格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下料彻底、免清洗等优点。

A special tea box for steaming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斗式蒸茶专用茶盒
本专利技术属于砖茶生产设备
,涉及一种翻斗式蒸茶专用茶盒。
技术介绍
砖茶生产过程中,蒸茶是极为关键的步骤,蒸茶时间的精度、蒸茶后的出茶时机、茶盒出茶后的清洁度等众多因素,直接影响砖茶的品质和茶砖的质量,传统蒸茶生产线采用人工称茶入料、人工倒茶、人工移至压制输送线,人工作业的不规范性、不可控性和差异性影响砖茶品质和生产效率。受到砖茶生产线上压制输送线的位置的限制,以及称茶下料位置的限制,蒸茶生产线的空间狭小,且在先步骤(称茶下料工序)的位置不可动、在后步骤(压制生产工序)的输送线的位置不可动,使蒸茶时间可调(不同茶叶和不同砖茶品类的需要,蒸茶时间可调尤为重要)、蒸茶后的自动下料、茶盒的免清理等技术问题,成为工序极为关键、且处于砖茶生产线中部的蒸茶生产线难以适配和兼顾,对此,本方案对其进行全方位改良和改造,使其满足需要,且能够实现蒸茶时间可调、下茶时机精准(由于蒸茶完成后的茶叶需要立即进入压制模具进行压制,否则容易造成温度降低、茶叶过熟、互粘性能降低、砖茶压制不紧、口感较差、茶桨流失等问题)、全自动下料、茶盒免清洗(可循环在线重复使用)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翻斗式蒸茶专用茶盒,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蒸茶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翻斗式蒸茶专用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盒包括上下开口的盒体二,所述盒体二内固定设置有两块对称分布在盒体二的两个正对的内侧面上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外端连接有一弧形曲板,两块弧形曲板之间的盒体二上转动连接有一圆筒,所述圆筒的周面与两块弧形板适配,所述圆筒为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缺口的不完整筒状结构,所述圆筒的两端分别通过一销轴转动连接在盒体二上,所述盒体二与销轴之间设置有驱使圆筒的缺口朝向盒体上端开口的扭簧;在扭簧不受外力作用下,所述圆筒、连接板和弧形曲板三者遮闭盒体二下端开口;所述销轴上固定设置有一齿轮,每个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转动连接在盒体二上的轴套,所述轴套伸出齿轮之外;所述导向板、弧形曲板和圆筒周面均为网格结构。对应的下料机构包括设置在侧部支撑杆上的台阶面一和台阶面二,台阶面一与轴套适配,台阶面二与齿轮适配,位于接料斗上方的台阶面二上设置有一个能够与齿轮啮合的齿条。该方案下,茶盒与下料机构配套使用,茶盒在除接料斗处之外的下固定轨道上移动的过程中,茶盒由轴套和台阶面一实现支撑,本方案不设置底部支撑杆,使底部空阔,直至茶盒运行至接料斗所在的位置时,齿轮啮合齿条,使圆筒旋转,并克服扭簧的恢复力,将原本圆筒、连接板和弧形曲板三者遮闭的盒体二的下端开口逐渐打开,使位于盒体二内的茶叶倾出,倾出过程中,圆筒的一侧缘部下行,另一侧缘部上行,均不对茶叶进行挤压,避免茶叶堵塞在活动部位,也避免茶叶因挤压而成渣受损,直至圆筒依次脱离对两个弧形曲板的接触,使盒体二内的茶叶全部倾出,在茶盒继续运行过程中,齿轮脱离与齿条的啮合,扭簧恢复力作用下驱使圆筒复位,重新遮闭盒体二的底部开口。如上方案中,圆筒的弧度小于180°,导向板与盒体二的侧壁之间呈小于70°倾角,弧形曲板的弧度小于60°,这种设置,有如下优点:茶盒底部的蒸汽接触面积大幅增大,提高了蒸茶效率,可加快茶盒运行速度,以提高蒸茶效率;弧形曲板不存在能够藏纳茶叶的死角,导向板与盒体二内壁之间也不存在允许茶叶无法倒出的死角,茶叶在茶盒内存留的量极少,使茶叶的重复蒸制量很少,提高了砖茶的质量和品质;受到圆筒复位过程中扭簧对其的瞬间扭矩作用,圆筒与茶盒之间存在“颤动”,使茶盒内残留的茶叶能够因抖动而掉出,进一步减少茶叶粘附在茶盒内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自动蒸茶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自动蒸茶生产线取出茶盒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方向上的截面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茶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实施例二中下料机构在下料前的状态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二中下料机构在下料时的状态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二中下料机构在下料结束前的状态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二中下料机构的原理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二中底部支撑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自动蒸茶生产线的循环原理示意图。图中,1、机座;2、蒸茶箱;21、入料斗;22、接料斗;23、上固定轨道;24、下固定轨道;25、活动载板一;26、活动载板二;27、底部支撑杆;28、侧部支撑杆;3、茶盒;41、纵向循环推拉机构;42、横向循环推拉机构;51、蒸汽出气管;52、集水部;53、排水阀;54、排气管;61、盒体一;62、滑板;63、限位槽;64、下料推拉机构;65、限位块;71、盒体二;72、导向板;73、弧形曲板;74、圆筒;75、齿轮;76、轴套;77、台阶面一;78、台阶面二;79、齿条;81、接管;82、调整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和12所示,本全自动蒸茶生产线包括机座1、蒸茶箱2、入料斗21、接料斗22和蒸汽发生器,蒸茶箱2固定在机座1上,蒸茶箱2内设置有上固定轨道23、位于上固定轨道23正下方的下固定轨道24、纵向滑动连接在蒸茶箱2内的活动载板一25、纵向滑动连接在蒸茶箱2内的活动载板二26和若干个茶盒3,上固定轨道23和下固定轨道24将蒸茶箱2分隔为上下两层,活动载板一25和活动载板二26分别通过一设置在蒸茶箱2上的纵向循环推拉机构41控制,蒸茶箱2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一个横向循环推拉机构42,其中一个横向循环推拉机构42能够在活动载板一25与上固定轨道23平行时将置于活动载板一25上的茶盒3推向上固定轨道23上,另一个横向循环推拉机构42能够在活动载板二26与下固定轨道24平行时将置于活动载板二26上的茶盒3推向下固定轨道24上;入料斗21固定设置在蒸茶箱2上,且入料斗21的下料口对准位于上固定轨道23上的其中一个茶盒3;接料斗22固定设置在蒸茶箱2上,且接料斗22的进料口对准位于下固定轨道24上的其中一个茶盒3;上固定轨道23和下固定轨道2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蒸汽出气管51,蒸汽出气管51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小孔,两根蒸汽出气管51并联后与蒸汽发生器的出气端相连通;蒸茶箱2上设置有能够将位于接料斗22上方的茶盒3内的茶叶倒入接料斗22内的下料机构。茶盒3的循环轨迹和循环过程如下:活动载板一25和活动载板二26分别通过一导轨等导向结构滑动连接在上固定轨道23和下固定轨道24的两端,上固定轨道23和下固定轨道24相互平行且纵向重叠,两个纵向循环推拉机构41负责对活动载板一25和活动载板二26进行纵向的往复运动,蒸茶箱2内参与循环的茶盒3的数量比整个蒸茶箱2可容纳茶盒3数量少两个,首先,蒸茶箱2一侧的纵向循环推拉机构41将活动载板一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斗式蒸茶专用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盒(3)包括上下开口的盒体二(71),所述盒体二(71)内固定设置有两块对称分布在盒体二(71)的两个正对的内侧面上的导向板(72),所述导向板(72)的外端连接有一弧形曲板(73),两块弧形曲板(73)之间的盒体二(71)上转动连接有一圆筒(74),所述圆筒(74)的周面与两块弧形板适配,所述圆筒(74)为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缺口的不完整筒状结构,所述圆筒(74)的两端分别通过一销轴转动连接在盒体二(71)上,所述盒体二(71)与销轴之间设置有驱使圆筒(74)的缺口朝向盒体上端开口的扭簧;在扭簧不受外力作用下,所述圆筒(74)、连接板和弧形曲板(73)三者遮闭盒体二(71)下端开口;所述销轴上固定设置有一齿轮(75),每个齿轮(7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转动连接在盒体二(71)上的轴套(76),所述轴套(76)伸出齿轮(75)之外;所述导向板(72)、弧形曲板(73)和圆筒(74)周面均为网格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斗式蒸茶专用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盒(3)包括上下开口的盒体二(71),所述盒体二(71)内固定设置有两块对称分布在盒体二(71)的两个正对的内侧面上的导向板(72),所述导向板(72)的外端连接有一弧形曲板(73),两块弧形曲板(73)之间的盒体二(71)上转动连接有一圆筒(74),所述圆筒(74)的周面与两块弧形板适配,所述圆筒(74)为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缺口的不完整筒状结构,所述圆筒(74)的两端分别通过一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鹏邵应强常根生刘明加钱洪辜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香城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