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砖分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2592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砖分切器,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分切器主体,分切器主体上纵向滑动连接有一刀座,刀座的下部固定设置有一刀片,刀座的上部固定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一条状的滑孔,两块安装板之间设置有一驱动块,驱动块中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与两个滑孔适配的管销,驱动块的一端具有一齿钩,驱动块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压臂,分切器主体上设置有能够与齿钩配合的齿条,齿条上的各齿牙纵向分布,齿钩能够在管销沿滑孔向远离齿条的方向滑动时脱离齿条的啮合,齿钩能够在管销沿滑孔向靠近齿条的方向滑动时啮合齿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轻便、尺寸小等优点。尺寸小等优点。尺寸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砖分切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茶砖分切器。

技术介绍

[0002]砖茶使用过程中,需要将砖茶切割成小快,以方便蒸煮饮用,现有技术中,有利用液压缸或气缸作为动力的切茶机,其价格高、体型大、耗能高、适合场景受限,尤其不适于家用,况且,由于油缸、气缸等动力原件的运行存在机油溢出(至少存在机油挥发)的情况,使茶砖受到机油污染,影响砖茶饮用卫生、口感和品质。市场上也存在砖茶剪、橇茶刀等实现茶砖分切的工具,这类切茶工具虽然尺寸较小,但是操作不便、费力、茶屑多,也容易发生切手(或剪手)等安全事故。因此,现有技术中尚没有理想的茶砖分切设备,尤其是对体积大、压制密度大、硬度高的砖茶。
[0003]另外,针对现有技术中自动切茶设备,其除了尺寸庞大、需要接电而限制了使用场景之外,还因切割后粒径大,在蒸煮之前需要二次分切的缺点,通过自动切茶设备切割后的茶砖块往往需要用刀具进行分切成片,以便于蒸煮;市场上,因砖茶在泡制前难于分切,很多消费者不愿意选择砖茶,尤其不愿意购买砖茶回家品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茶砖分切器,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尺寸小、操作轻便的茶砖分切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茶砖分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分切器主体,所述分切器主体上纵向滑动连接有一刀座,所述刀座的下部固定设置有一刀片,所述刀座的上部固定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一条状的滑孔,两块安装板之间设置有一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中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与两个滑孔适配的管销,所述驱动块的一端具有一齿钩,所述驱动块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压臂,所述分切器主体上设置有能够与齿钩配合的齿条,所述齿条上的各齿牙纵向分布,所述齿钩能够在管销沿滑孔向远离齿条的方向滑动时脱离齿条的啮合,所述齿钩能够在管销沿滑孔向靠近齿条的方向滑动时啮合齿条;
[0006]两块安装板之间具有能够与驱动块抵靠的支撑面,所述齿条的相邻齿牙之间形成一个限位面和一个位于限位面下方的避让面,所述限位面与刀座的滑动方向之间呈65
°
至95
°
之间的倾角,所述避让面与限位面之间呈锐角。
[000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块上具有能够与支撑面接触的、呈曲面的接触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分切器主体包括两块侧板和一块背板,两块侧板与底座固定相连,所述齿条设置在背板的内侧面。
[0009]进一步的,两块侧板的内侧面具有与刀座适配的纵向导槽。
[0010]进一步的,两块所述侧板的内侧面分别固定设置有一定位筒,所述定位筒内滑动连接有一个能够部分伸出定位筒开口之外的钢珠,所述钢珠与定位筒底部之间通过一处于
压缩状态下的压紧弹簧抵靠;所述驱动块上具有与钢珠适配的定位口。
[0011]进一步的,所述钢珠抵压在定位口内时,所述刀片远离底座。
[0012]进一步的,所述背板的下端与底座之间形成有出料口。
[0013]进一步的,其中一块侧板的下端与底座之间形成一入料对准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刀片刃部靠近出料口的一侧为斜面,所述刀片刃部另一侧面为与刀座移动方向平行的平直面。
[0015]进一步的,所述刀片在刀座上的纵向位置和横向位置均可调。
[0016]调节方式繁多,如刀座上设置螺栓柱,而刀片上设置横向和纵向的腰型安装孔,通过螺栓将刀片固定在螺柱上,通过腰型安装孔调节刀座与刀片的相对位置。
[0017]进一步的,所述压臂与驱动块之间可拆卸连接。
[0018]作为另一种选择,所述压臂与驱动块之间固定连接。
[0019]工作过程如下:
[0020]调整茶砖分切器至初始状态:外拉压臂使齿钩脱离齿条,上提压臂,使刀片上移,钢珠压入定位口内时即为茶砖分切器的初始状态;
[0021]茶砖进料:将茶砖置于底座上,推动茶砖使茶砖的待切部位置于刀片下方;
[0022]切割茶砖:在把持压臂末端的情况下上提压臂,然后推动压臂使齿钩啮合齿条,随后下压压臂,完成刀片在茶砖上的一次进刀,再次外拉压臂实现齿钩与齿条的分离,上提压臂,然后推动压臂使齿钩再次啮合齿条,齿钩在齿条上的啮合位置较前一次更靠近底座,随后下压压臂,完成刀片在茶砖上的二次进刀,如此反复,齿钩在齿条上的啮合位置逐步下移动、刀片也逐步下移,直至刀片下移至极限位置,该极限位置由纵向导槽对刀座进行限位确定;
[0023]再次控制茶砖分切器至初始状态,刀片远离底座,此时,将将切割后的茶砖块由出料口取出即可。
[0024]两块安装板之间具有能够与驱动块抵靠的支撑面,该支撑面为刀座的顶面,在齿钩啮合齿条时,驱动块上呈曲面的接触面与支撑面抵靠,在下压压臂的过程中形成一省力杠杆结构,即限位面与齿钩的接触点为支点,齿钩与齿条的其中一个限位面的接触点与压臂上的把持位置之间的距离为动力力臂,齿钩与齿条的其中一个限位面的接触点与支撑面与驱动块的抵靠点之间的距离为阻力力臂,可最大程度的在有限尺寸内达到最大的刀片切割下压力,此为本切茶砖器尺寸小、操作轻便的原因之一;另外,本方案采用了分级、分次完成的刀片的整个切茶行程,不仅使压臂在单次摆动角度内刀片的下移距离减小,从而使刀片作用在茶砖上的压强较大,还能使刀片在茶砖上下移较小距离后暂停,配合刀片楔形刀刃,可使被切后的茶砖块呈“千层结构”,在泡制前无需再分切细化,可手撕至达到所需泡制量的要求。
[0025]茶砖通过茶叶加湿、煮熟后压制而成,切割后因刀片挤压形成的多层结构依然相互牵连不断,但是却易于撕开。刀片下行是迅速的,而刀片在两个下行行程之间存在停顿,切因刀座在停顿期间内不受下压力,还因操作压杆使齿钩切换与齿条的啮合位置而使刀片存与茶砖之间存在松动,进而配合刀刃的形状使茶砖被切割后呈多层结构。
[0026]齿条的相邻齿牙之间形成一个限位面和一个位于限位面下方的避让面,限位面与刀座的滑动方向之间呈65
°
至95
°
之间的倾角,以使压臂下压过程中齿钩不会脱离齿条,而
避让面则允许齿钩的端部在相邻齿牙之间的间隙内摆动而不受阻。
[0027]滑孔在驱动块上的齿钩靠近齿条或远离齿条的过程中可对管销进行避让,而在下压压臂驱使刀座下移的过程中有能对管销进行纵向限位,具体而言,滑孔的结构为:条形的、下端朝齿条放心倾斜的结构,滑孔的宽度与管销的直径适配,可确保刀座下移过程中管销与滑孔之间不松动;当然,滑孔也可以由滑槽代替。
[0028]不难看出,本茶砖分切器尺寸小、操作轻便(刀片的单次行程短)、无动力驱动,因此,无机油污染,操作安全可靠,还可以使茶砖分切后呈多层结构,无需再次分切细化,使用场景丰富,克服了传统切茶设备笨重、不安全等问题,家用、商用均可,造价极低。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茶砖分切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图1去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砖分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固定在底座(1)上的分切器主体(2),所述分切器主体(2)上纵向滑动连接有一刀座(31),所述刀座(31)的下部固定设置有一刀片(32),所述刀座(31)的上部固定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安装板(33),所述安装板(33)上开设有一条状的滑孔(34),两块安装板(33)之间设置有一驱动块(35),所述驱动块(35)中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与两个滑孔(34)适配的管销(36),所述驱动块(35)的一端具有一齿钩(37),所述驱动块(35)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压臂(38),所述分切器主体(2)上设置有能够与齿钩(37)配合的齿条(39),所述齿条(39)上的各齿牙纵向分布,所述齿钩(37)能够在管销(36)沿滑孔(34)向远离齿条(39)的方向滑动时脱离齿条(39)的啮合,所述齿钩(37)能够在管销(36)沿滑孔(34)向靠近齿条(39)的方向滑动时啮合齿条(39);两块安装板(33)之间具有能够与驱动块(35)抵靠的支撑面(41),所述齿条(39)的相邻齿牙之间形成一个限位面(42)和一个位于限位面(42)下方的避让面(43),所述限位面(42)与刀座(31)的滑动方向之间呈65
°
至95
°
之间的倾角,所述避让面(43)与限位面(42)之间呈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茶砖分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35)上具有能够与支撑面(41)接触的、呈曲面的接触面(4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鹏程康郑志鹏王芬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香城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