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升气动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96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1:08
一种上升气动杆,包括气缸和底座,所述底座顶面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背离底座一面上设置有塞杆,另一面上设置有缓冲塞,缓冲塞和气缸底部之间形成气室,所述塞杆另一端穿过气缸顶面和顶板连接,所述底座上部设置有电机,所述底座下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通过驱动杆和顶板连接,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杆和驱动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调整长度增加,这样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节约了成本,增加了适用范围,通过电机使得驱动杆上升,在气室压强作用下降,相较于使用弹簧复位能够使用更长时间,不会因为金属疲劳损伤,使得复位作用失效。

A rising pneumatic rod

A rising pneumatic rod includes a cylinder and a base, the top surface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cylinder, the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piston, the piston faces away from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plug rod, the oth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buffer plug, the air chamb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buffer plug and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the other end of the plug rod passes through the top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plate,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motor and the base A bottom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the bottom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plate through a driving rod, and the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rod through a driv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can adjust the length increase, so it can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working environments, save costs and increase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The driving rod is raised through the motor, and the pressure effect in the air chamber is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spring reset, it can be used for a longer time, and the reset effect will not be invalid due to metal fatigue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升气动杆
本技术涉及气弹簧
,尤其是一种上升气动杆。
技术介绍
气弹簧是一种可以起支撑、缓冲、制动、高度调节及角度调节等功能的工业配件,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压力缸、活塞杆、活塞、密封导向套、填充物,缸内控制元件与缸外控制元件(指可控气弹簧)和接头等。原理是在密闭的压力缸内充入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合物,使腔体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的几倍或者几十倍,利用活塞杆的横截面积小于活塞的横截面积从而产生的压力差来实现活塞杆的运动,由于原理上的根本不同,气弹簧比普通弹簧有着很显著的优点:速度相对缓慢、动态力变化不大、容易控制,但现有的气弹簧所能承受的重量小于,柱内外筒导向间隙大,容易造成倾斜,支撑不稳定,进而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气动杆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升气动杆。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升气动杆,包括气缸和底座,所述底座顶面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背离底座一面上设置有塞杆,另一面上设置有缓冲塞,缓冲塞和气缸底部之间形成气室,所述塞杆另一端穿过气缸顶面和顶板连接,所述底座上部设置有电机,所述底座下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通过驱动杆和顶板连接,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杆和驱动杆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底座截面直径大于气缸截面直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缓冲塞圆周面上设置用齿状的凹槽端和直线端,直线端设置在缓冲塞下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气室中的填充物为惰性气体。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底板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驱动杆和顶板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传动杆和驱动杆数量对应,传动杆上设置有螺纹槽,驱动杆上设置有和螺纹槽啮合的连接槽。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气缸顶面上设置有垫圈。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缓冲塞和垫圈的材质皆为弹性橡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调整长度增加,这样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节约了成本,增加了适用范围,通过电机使得驱动杆上升,在气室压强作用下降,相较于使用弹簧复位能够使用更长时间,不会因为金属疲劳损伤,使得复位作用失效。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缸,2、底座,3、活塞,4、塞杆,5、缓冲塞,6、气室,7、顶板,8、电机,9、底板,10、驱动杆,11、传动杆,12、垫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上升气动杆,包括气缸1和底座2,所述底座2顶面设置有气缸1,所述气缸1设置有活塞3,所述活塞3背离底座2一面上设置有塞杆4,另一面上设置有缓冲塞5,缓冲塞5和气缸1底部之间形成气室6,所述塞杆4另一端穿过气缸1顶面和顶板7连接,所述底座2上部设置有电机8,所述底座2下部设置有底板9,所述底板9通过驱动杆10和顶板7连接,所述电机8通过传动杆11和驱动杆10连接,本技术能够调整长度增加,这样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节约了成本,增加了适用范围,通过电机8使得驱动杆10上升,在气室6压强作用下降,相较于使用弹簧复位能够使用更长时间,不会因为金属疲劳损伤,使得复位作用失效。底座2截面直径大于气缸1截面直径,为了便于设置有驱动杆10,缓冲塞5圆周面上设置用齿状的凹槽端和直线端,直线端设置在缓冲塞5下部,能够增加气室6的气密性,保证气体不会泄露,延迟使用寿命,气室6中的填充物为惰性气体,底板9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驱动杆10和顶板7连接,保证顶板7受力均匀,上升平稳,传动杆11和驱动杆10数量对应,传动杆11设置有螺纹槽,驱动杆10上设置有和螺纹槽啮合的连接槽,气缸1顶面上设置有垫圈12,缓冲塞5和垫圈12的材质皆为弹性橡胶,能够减少接触时的磨损。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通过电机8使得传动杆11转动,传动杆11通相互啮合的螺纹槽和连接槽驱动驱动杆10上升,随着驱动杆10上升,顶板7带动塞杆4上升,此时气室6的体积增加,而气室6内的气体总体积不变,压强减小,当电机8停止转动时,活塞3在压强作用下回复。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升气动杆,其特征是,包括气缸(1)和底座(2),所述底座(2)顶面设置有气缸(1),所述气缸(1)设置有活塞(3),所述活塞(3)背离底座(2)一面上设置有塞杆(4),另一面上设置有缓冲塞(5),缓冲塞(5)和气缸(1)底部之间形成气室(6),所述塞杆(4)另一端穿过气缸(1)顶面和顶板(7)连接,所述底座(2)上部设置有电机(8),所述底座(2)下部设置有底板(9),所述底板(9)通过驱动杆(10)和顶板(7)连接,所述电机(8)通过传动杆(11)和驱动杆(1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升气动杆,其特征是,包括气缸(1)和底座(2),所述底座(2)顶面设置有气缸(1),所述气缸(1)设置有活塞(3),所述活塞(3)背离底座(2)一面上设置有塞杆(4),另一面上设置有缓冲塞(5),缓冲塞(5)和气缸(1)底部之间形成气室(6),所述塞杆(4)另一端穿过气缸(1)顶面和顶板(7)连接,所述底座(2)上部设置有电机(8),所述底座(2)下部设置有底板(9),所述底板(9)通过驱动杆(10)和顶板(7)连接,所述电机(8)通过传动杆(11)和驱动杆(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升气动杆,其特征是,所述底座(2)截面直径大于气缸(1)截面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升气动杆,其特征是,所述缓冲塞(5)圆周面上设置用齿状的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璐高进王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莱特气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