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式真空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924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泵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活塞式真空泵,包括抽气箱、第一进气管、拉杆和活塞;还包括第二进气管、左固定板、右固定板、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左连接板、右连接板、第三固定管、第四固定管、第三弹簧、第四弹簧、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还包括上连板、下连板、上支杆、下支杆、上支板、下支板、前滑块、后滑块、插杆、前转杆、后转杆、固定轴、前转板、后转板、前连接轴、后连接轴、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为,在活塞左右移动均可对容器进行抽气,提高使用合理性;减少拉杆晃动,提高使用稳定性。

A piston vacuum pum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accessory device of the vacuum pump, in particular to a piston type vacuum pump, which comprises an air extraction box, a first air inlet pipe, a pull rod and a piston, and also comprises a second air inlet pipe, a left fixed plate, a right fixed plate, a first fixed pipe, a second fixed pipe, a first spring, a second spring,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a first baffle plate, a second baffle plate and a left Connecting plate, right connecting plate, third fixing tube, fourth fixing tube, third spring, fourth spring, third connecting rod, fourth connecting rod, third baffle and fourth baffle; also including upper connecting plate, lower connecting plate, upper supporting rod, lower supporting plate, lower supporting plate, front slider, rear slider, inserting rod, front rotating rod, rear rotating rod, fixed shaft, front rotating plate, rear rotating plate, front connecting shaft The rear connecting shaft, the second motor and the third motor have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container can be aspirated when the piston moves left and right, the use rationality can be improved, the shaking of the pull rod can be reduced, and the use stability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式真空泵
本技术涉及真空泵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活塞式真空泵。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活塞式真空泵是一种抽取容器内空气,以除尽容器内的空气,获得一定真空度容器的装置,其在真空泵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活塞式真空泵包括抽气箱、第一进气管、拉杆、活塞、拉绳、转轴和第一电机,抽气箱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第一进气管右端输出端与抽气箱左侧壁中央区域连通,拉杆左端穿过抽气箱右侧壁中央区域与抽气箱相通,拉杆左端与活塞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拉绳左端与拉杆右端连接,拉绳另一端缠绕在转轴上,转轴前端与第一电机后端输出端连接;现有的活塞式真空泵使用时,向左推动拉杆,使得活塞在抽气箱内向左滑动至抽气箱最左侧,将第一进气管左端输入端与容器连通,将电机通电,电机带动转轴旋转,旋转的转轴使得拉绳不断缠绕在转轴上,从而使得拉绳拉动拉杆向右移动,拉杆带动活塞相右滑动,使得活塞与抽气箱左半区域形成低气压环境,容器内的气压大于抽气箱左半区域气压,此时,容器内的空气通过第一进气管进入抽气箱内,将第一进气管与容器断开,容器内即形成低压环境;现有的活塞式真空泵使用中发现,活塞在向右移动时,才能对容器进行抽气处理,使用合理性较差;拉绳打动拉杆向右移动时易导致拉杆晃动,使用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活塞左右移动均可对容器进行抽气,提高使用合理性;减少拉杆晃动,提高使用稳定性的活塞式真空泵。本技术的一种活塞式真空泵,包括抽气箱、第一进气管、拉杆和活塞,抽气箱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拉杆左端穿过抽气箱右侧壁中央区域与抽气箱相通,拉杆左端与活塞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还包括第二进气管、左固定板、右固定板、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左连接板、右连接板、第三固定管、第四固定管、第三弹簧、第四弹簧、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第一进气管右端输出端和第二进气管左端输出端分别与抽气箱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所述左固定板顶端和右固定板顶端分别与抽气箱内顶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上均设置有多组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固定管右端和第二固定管左端分别与左固定板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右固定板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右端和第二弹簧左端分别与左固定板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右固定板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第一弹簧左端和第二弹簧右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右端和第二连接杆左端连接,抽气箱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抽气箱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下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均与第一储存腔相通,第一连接杆左端和第二连接杆右端分别穿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连接杆左端和第二连接杆右端分别与第一挡板右侧壁中央区域和第二挡板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第二挡板左侧壁与抽气箱右侧壁上半区域紧密接触,所述左连接板顶端和右连接板顶端分别与第一进气管内顶壁和第二进气管内顶壁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管左端和第四固定管右端分别与左连接板右侧壁下半区域和右连接板左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左端和第四弹簧右端分别与左连接板右侧壁下半区域和右连接板左侧壁下半区域连接,第三弹簧右端和第四弹簧左端分别与第三连接杆左端和第四连接杆右端连接,第三连接杆右端和第四连接杆左端分别穿过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三连接杆右端和第四连接杆左端分别与第三挡板左侧壁中央区域和第四挡板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第三挡板左侧壁与抽气箱内左侧壁下半区域紧密接触;还包括上连板、下连板、上支杆、下支杆、上支板、下支板、前滑块、后滑块、插杆、前转杆、后转杆、固定轴、前转板、后转板、前连接轴、后连接轴、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所述上连板左端和下连板左端分别与抽气箱右侧壁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连接,上支杆顶端和下支杆底端分别与上连板底面右半区域和下支板底面右半区域连接,上支杆底端和下支杆顶端分别与上支板顶面中央区域和下支板底面中央区域连接,拉杆右半区域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圆孔,前滑块和后滑块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插杆后端分别穿过第二圆孔、第一圆孔和第三圆孔,前滑块底端和后滑块均卡在上支板和下支板之间,前转杆左端和后转杆左端分别与插杆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固定轴后端穿过前转杆右半区域和后转杆右半区域,前转板左端和后转板左端分别与固定轴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前连接轴后端和后连接轴前端分别与前转板前面右半区域和后转板后面右半区域连接,前连接轴前端和后连接轴后端分别与第二电机后端输出端和第三电机前端输出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活塞(4)式真空泵,还包括连接棒,连接棒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转板(19)后面右半区域和后转板前面右半区域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活塞式真空泵,还包括固定箱,固定箱内部设置有第二储存腔,固定箱顶面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五开口,第五开口与第二储存腔相通,真空泵放置于固定箱内。本技术的一种活塞式真空泵,还包括转门和把手,转门底面与第五开口内前侧壁铰接,把手后端与转门前面上半区域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活塞式真空泵,还包括左拉环和右拉环,所述左拉环底端和右拉环底端分别与固定箱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活塞式真空泵,还包括左滤板和右滤板,固定箱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六开口和第七开口,第六开口和第七开口均与第二储存腔相通,左滤板和右滤板分别安装在第六开口和第七开口处。本技术的一种活塞式真空泵,还包括一组万向轮,所述一组万向轮顶端分别与固定箱底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活塞式真空泵,还包括推板,所述推板左端与固定箱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拉杆向左带动活塞向左移动,活塞右侧气压降低,容器内的空气自第二进气管进入抽气箱,此时,第一弹簧和第四弹簧均处于拉伸状态,抽气箱左半区域空气自第一开口排出,此时第二挡板左侧壁和第三挡板左侧壁分别与抽气箱右侧壁上半区域和内左侧壁下半区域紧密接触,当活塞相右移动时,活塞相右移动时,第一挡板右侧壁和第四挡板右侧壁分别与抽气箱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内右侧壁下半区域紧密接触,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容器内的空气自第一进气管进入抽气箱内部左半区域,抽气箱内部右半区域的空气自第二开口排出即可,活塞向左或向右移动时,均能对容器进行抽气处理,提高使用合理性;在抽气之前,降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同时通电,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分别带动前连接轴和后连接轴旋转,前连接轴和后连接轴分别带动前转板和后转板旋转,前转板和后转板通过固定轴带动前转杆和后转杆旋转,前转杆和后转杆带动前滑块和后滑块沿上支板和下支板左右滑动即可,完成拉杆的左右滑动,上支板和下支板将前滑块和后滑块夹住,减少拉杆晃动,提高使用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拉杆、前滑块、插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式真空泵,包括抽气箱(1)、第一进气管(2)、拉杆(3)和活塞(4),抽气箱(1)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拉杆(3)左端穿过抽气箱(1)右侧壁中央区域与抽气箱(1)相通,拉杆(3)左端与活塞(4)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进气管(5)、左固定板(6)、右固定板、第一固定管(7)、第二固定管、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第一挡板(10)、第二挡板、左连接板(11)、右连接板、第三固定管、第四固定管、第三弹簧、第四弹簧、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第一进气管(2)右端输出端和第二进气管(5)左端输出端分别与抽气箱(1)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所述左固定板(6)顶端和右固定板顶端分别与抽气箱(1)内顶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固定板(6)和右固定板上均设置有多组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固定管(7)右端和第二固定管左端分别与左固定板(6)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右固定板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弹簧(8)右端和第二弹簧左端分别与左固定板(6)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右固定板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第一弹簧(8)左端和第二弹簧右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9)右端和第二连接杆左端连接,抽气箱(1)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抽气箱(1)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下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均与第一储存腔相通,第一连接杆(9)左端和第二连接杆右端分别穿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连接杆(9)左端和第二连接杆右端分别与第一挡板(10)右侧壁中央区域和第二挡板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第二挡板左侧壁与抽气箱(1)右侧壁上半区域紧密接触,所述左连接板(11)顶端和右连接板顶端分别与第一进气管(2)内顶壁和第二进气管(5)内顶壁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管左端和第四固定管右端分别与左连接板(11)右侧壁下半区域和右连接板左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左端和第四弹簧右端分别与左连接板(11)右侧壁下半区域和右连接板左侧壁下半区域连接,第三弹簧右端和第四弹簧左端分别与第三连接杆左端和第四连接杆右端连接,第三连接杆右端和第四连接杆左端分别穿过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三连接杆右端和第四连接杆左端分别与第三挡板左侧壁中央区域和第四挡板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第三挡板左侧壁与抽气箱(1)内左侧壁下半区域紧密接触;还包括上连板(12)、下连板、上支杆(13)、下支杆、上支板(14)、下支板、前滑块(15)、后滑块、插杆(16)、前转杆(17)、后转杆、固定轴(18)、前转板(19)、后转板、前连接轴(20)、后连接轴、第二电机(21)和第三电机(22),所述上连板(12)左端和下连板左端分别与抽气箱(1)右侧壁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连接,上支杆(13)顶端和下支杆底端分别与上连板(12)底面右半区域和下支板底面右半区域连接,上支杆(13)底端和下支杆顶端分别与上支板(14)顶面中央区域和下支板底面中央区域连接,拉杆(3)右半区域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圆孔,前滑块(15)和后滑块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插杆(16)后端分别穿过第二圆孔、第一圆孔和第三圆孔,前滑块(15)底端和后滑块均卡在上支板(14)和下支板之间,前转杆(17)左端和后转杆左端分别与插杆(16)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固定轴(18)后端穿过前转杆(17)右半区域和后转杆右半区域,前转板(19)左端和后转板左端分别与固定轴(18)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前连接轴(20)后端和后连接轴前端分别与前转板(19)前面右半区域和后转板后面右半区域连接,前连接轴(20)前端和后连接轴后端分别与第二电机(21)后端输出端和第三电机(22)前端输出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式真空泵,包括抽气箱(1)、第一进气管(2)、拉杆(3)和活塞(4),抽气箱(1)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拉杆(3)左端穿过抽气箱(1)右侧壁中央区域与抽气箱(1)相通,拉杆(3)左端与活塞(4)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进气管(5)、左固定板(6)、右固定板、第一固定管(7)、第二固定管、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第一挡板(10)、第二挡板、左连接板(11)、右连接板、第三固定管、第四固定管、第三弹簧、第四弹簧、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第一进气管(2)右端输出端和第二进气管(5)左端输出端分别与抽气箱(1)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所述左固定板(6)顶端和右固定板顶端分别与抽气箱(1)内顶壁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固定板(6)和右固定板上均设置有多组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固定管(7)右端和第二固定管左端分别与左固定板(6)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右固定板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弹簧(8)右端和第二弹簧左端分别与左固定板(6)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右固定板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第一弹簧(8)左端和第二弹簧右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9)右端和第二连接杆左端连接,抽气箱(1)左侧壁上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抽气箱(1)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下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均与第一储存腔相通,第一连接杆(9)左端和第二连接杆右端分别穿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连接杆(9)左端和第二连接杆右端分别与第一挡板(10)右侧壁中央区域和第二挡板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第二挡板左侧壁与抽气箱(1)右侧壁上半区域紧密接触,所述左连接板(11)顶端和右连接板顶端分别与第一进气管(2)内顶壁和第二进气管(5)内顶壁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管左端和第四固定管右端分别与左连接板(11)右侧壁下半区域和右连接板左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左端和第四弹簧右端分别与左连接板(11)右侧壁下半区域和右连接板左侧壁下半区域连接,第三弹簧右端和第四弹簧左端分别与第三连接杆左端和第四连接杆右端连接,第三连接杆右端和第四连接杆左端分别穿过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三连接杆右端和第四连接杆左端分别与第三挡板左侧壁中央区域和第四挡板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第三挡板左侧壁与抽气箱(1)内左侧壁下半区域紧密接触;还包括上连板(12)、下连板、上支杆(13)、下支杆、上支板(14)、下支板、前滑块(15)、后滑块、插杆(16)、前转杆(17)、后转杆、固定轴(18)、前转板(19)、后转板、前连接轴(20)、后连接轴、第二电机(21)和第三电机(22),所述上连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旭海高巍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威森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