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间距自动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60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间距自动上料机构,包括固定底板、设在固定底板上的驱动装置、设在固定底板上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旋转的传动轴、设在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齿轮端盖、中间齿轮套筒和轴套、设在固定底板上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移动的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若干对各齿条进行支撑的齿条固定板和齿条固定支撑板,齿条固定支撑板上设有若干根连接过渡板,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模数相等,第二齿轮的齿数是第一齿轮齿数的N倍。能够自动改变多种物料之间的间距调整,满足多种间距的自动上料,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且性能稳定可靠。

A multi spacing automatic feed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 spacing automatic feed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fixed base plate, a driving device arranged on the fixed base plate, a transmission shaft arranged on the fixed base plate to drive rotation through the driving device, a first gear, a second gear, a gear end cover, a middle gear sleeve and a shaft sleeve arranged on the transmission shaft, a first rack and a second rack arranged on the fixed base plate to drive through the first gear The second rack, the third rack and the fourth rack driven by the second gear, the fixed bas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rack fixed plates and rack fixed support plates which support each rack, the rack fixed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connecting transition plates, the modulus of the second gear and the first gear is equal, and the number of teeth of the second gear is n times of the number of teeth of the first gear. The utility model can automatically change the spacing adjustment between various materials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utomatic feeding of various spac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imple operation,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stable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间距自动上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上料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多间距自动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自动上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同时上料多个零件,而当产品型号变动出现切换时,这些零件的间距会有一定的变化,从而导致供给不稳定,影响后续生产,因此需要在自动上料的过程中使上料机构自身可以兼容多种物料间距的取放,使其能自动改变物料间距以适应多种间距。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间距自动上料机构,能够自动改变多种物料之间的间距调整,满足多种间距的自动上料,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且性能稳定可靠。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多间距自动上料机构,包括固定底板、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的驱动装置、设在固定底板上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旋转的传动轴、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齿轮端盖、中间齿轮套筒和轴套、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带动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通过所述第二齿轮带动移动的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到所述传动轴上后与所述轴套贴合,所述中间齿轮套筒安装到所述传动轴上与所述第二齿轮贴合,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到传动轴上与所述中间齿轮套筒贴合,所述齿轮端盖压紧第二齿轮,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若干对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进行支撑的齿条固定板和齿条固定支撑板,所述齿条固定支撑板上设有若干根的连接过渡板,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模数相等,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是所述第一齿轮齿数的N倍。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轴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设有角接触轴承。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用于滑接所述齿条固定板的若干条滑轨,所述齿条固定支撑板和所述齿条固定板上均设有与所述滑轨连接的滑块,所述齿条固定支撑板和所述齿条固定板与所述滑轨之间均通过所述滑块连接滑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与所述伺服电机旋转轴连接的减速机、通过所述减速机带动旋转的主动轮、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从动轮、设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用于传递动力的同步带,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传动轴转速通过所述同步带传递。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U型的电机固定板,所述电机固定板上设有减速机固定板,所述减速机固定到所述减速机固定板上,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电机固定板与所述固定底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缸、通过所述气缸带动旋转的主动轮、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从动轮、设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用于传递动力的同步带,所述气缸与所述传动轴转速通过所述同步带传递。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是所述第一齿轮齿数的3~5倍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轴旋转时,通过传动轴带动第一齿轮正向转动角度θ时,第一齿轮带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向运动,则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连接的连接过渡板反向运动,运行的距离相等X,第二齿轮带动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相向运动,与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连接的连接过渡板反向运动,运行的距离是连接过渡板的N倍,即为NX,反之,则连接过渡板缩回,在自动化流水作业过程中,可以通过驱动装置的调整,自动改变物料的间距,以满足多种物料间距的自动上料,适应多种间距的物料上料,来满足生产的要求;且性能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中:第二齿条1、齿条固定支撑板2、四齿条3、固定底板4、中间齿轮套筒5、驱动装置6、伺服电机7、减速机8、减速机固定板9、主动轮10、电机固定板11、滑轨12、滑块13、第一齿条14、齿条固定板15、连接过渡板16、第三齿条17、第一齿轮18、传动轴19、齿轮端盖20、从动轮21、同步带22、轴承座23、第二齿轮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间距自动上料机构,包括固定底板4、设在所述固定底板4上的驱动装置6、设在固定底板4上通过所述驱动装置6带动旋转的传动轴19、设在所述传动轴19上的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24、齿轮端盖20、中间齿轮套筒5和轴套、设在所述固定底板4上通过所述第一齿轮18带动的第一齿条14和第二齿条1,通过所述第二齿轮24带动移动的第三齿条17和第四齿条3,所述第一齿轮18安装到所述传动轴19上后与所述轴套贴合,所述中间齿轮套筒5安装到所述传动轴19上与所述第二齿轮24贴合,所述第二齿轮24安装到传动轴19上与所述中间齿轮套筒5贴合,所述齿轮端盖20压紧第二齿轮24,所述固定底板4上设有若干对所述第一齿条14、第二齿条1、第三齿条17和第四齿条3进行支撑的齿条固定板15和齿条固定支撑板2,所述齿条固定支撑板2上设有若干根连接过渡板16,所述第二齿轮24与第一齿轮18的模数相等,所述第二齿轮24的齿数是所述第一齿轮18齿数的N倍,N为整数;所述固定底板4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轴19的轴承座23,所述轴承座23与所述传动轴19之间设有角接触轴承;所述固定底板4上设有用于滑接所述齿条固定板15的若干条滑轨12,所述齿条固定支撑板2和所述齿条固定板15上均设有与所述滑轨12连接的滑块13,所述齿条固定支撑板2和所述齿条固定板15与所述滑轨12之间均通过所述滑块13连接滑动;所述驱动装置6包括伺服电机7、与所述伺服电机7旋转轴连接的减速机8、通过所述减速机8带动旋转的主动轮10、设在所述传动轴19上的从动轮21、设在所述主动轮10和从动轮21上用于传递动力的同步带22,所述伺服电机7与所述传动轴19转速通过所述同步带22传递;所述固定底板4上设有U型的电机固定板11,所述电机固定板11上设有减速机固定板9,所述减速机8固定到所述减速机固定板9上,所述主动轮10位于所述电机固定板11与所述固定底板4之间;所述第二齿轮24的齿数是所述第一齿轮18齿数的3~5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部件的位置关系为驱动装置6安装在固定底板4一侧,传动轴19贯穿整个固定底板4且通过驱动装置6带动旋转,其他部件安装在固定底板4的另一侧,其中,第一齿轮18和第二齿轮24固定安装在传动轴19上,第一齿轮18安装到传动轴19上后与轴套贴合,中间齿轮套筒5安装到传动轴19上与第二齿轮24贴合,且齿轮端盖20压紧第二齿轮24,通过第一齿轮18带动第一齿条14和第二齿条1移动,第二齿轮24带动第三齿条17和第四齿条3移动,而各齿条的两端分别通过齿条固定板15和齿条固定支撑板2固定滑动,各齿条在移动过程中,通过齿条固定板15和齿条固定支撑板2进行支撑和移动,能够使其更加灵活,安装位置的固定调节更加方,连接过渡板16安装在齿条固定支撑板2上,第二齿轮24与第一齿轮18的模数相等,第二齿轮24的齿数是第一齿轮18齿数的N倍,当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间距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板、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的驱动装置、设在固定底板上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旋转的传动轴、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齿轮端盖、中间齿轮套筒和轴套、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带动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通过所述第二齿轮带动移动的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到所述传动轴上后与所述轴套贴合,所述中间齿轮套筒安装到所述传动轴上与所述第二齿轮贴合,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到传动轴上与所述中间齿轮套筒贴合,所述齿轮端盖压紧第二齿轮,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若干对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进行支撑的齿条固定板和齿条固定支撑板,所述齿条固定支撑板上设有若干根连接过渡板,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模数相等,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是所述第一齿轮齿数的N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间距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板、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的驱动装置、设在固定底板上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旋转的传动轴、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齿轮端盖、中间齿轮套筒和轴套、设在所述固定底板上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带动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通过所述第二齿轮带动移动的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到所述传动轴上后与所述轴套贴合,所述中间齿轮套筒安装到所述传动轴上与所述第二齿轮贴合,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到传动轴上与所述中间齿轮套筒贴合,所述齿轮端盖压紧第二齿轮,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若干对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进行支撑的齿条固定板和齿条固定支撑板,所述齿条固定支撑板上设有若干根连接过渡板,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模数相等,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是所述第一齿轮齿数的N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间距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轴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设有角接触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间距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用于滑接所述齿条固定板的若干条滑轨,所述齿条固定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吉诚徐征辛佳波黄文杰颜敏波朱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德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