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线热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680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线热粘装置,包括2个相互对称的切线热粘机构,每个所述切线热粘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端连接有角撑,所述两个角撑之间设置有下传感器安装座,所述下传感器安装座一侧设置有吹尘板,所述吹尘板上连接有调节阀,所述底座上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吸尘座,所述吸尘座后端设置有2个吸风管,所述吸尘座上方安装有隔温台,所述隔温台内设置有加温板,所述加温板内设置有发热芯,所述隔温台上方设置有上传感器安装座。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切线热粘装置,线头长度可以控制在1MM左右,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A kind of tangent hot adhesiv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angent hot stick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wo mutually symmetrical tangent hot sticking mechanisms, each of which comprises a base, two ends of the base are connected with angle braces, a lower sensor mounting bas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angle braces, one side of the lower sensor mounting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dust blowing plate, the dust blow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regulating valv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The installation base is connected with a mounting base. The mounting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dust collection base. The rear end of the dust collection base is provided with two air suction pipes. A temperature isolating table is installed above the dust collection base. The temperature isolating table is provided with a heating plate. The hea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heating core. The upper sensor mounting base is arranged above the temperature isolating table. Through the above-mentioned method, the thread head length of the tangent hot sticking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controlled at about 1 mm,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output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can be greatly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线热粘装置
本技术涉及布料自动化加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切线热粘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手工包缝后的产品都需要人工单条烫4个角,产量非常低下,线头浪费大,烫出来线头还要开花松开,水洗后要脱线。一直是生产厂家无法处理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切线热粘装置,线头长度可以精确控制在1MM左右,提高质量和产量,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切线热粘装置,包括2个相互对称的切线热粘机构,每个所述切线热粘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端连接有角撑,所述两个角撑之间设置有下传感器安装座,所述下传感器安装座一侧设置有吹尘板,所述吹尘板上连接有调节阀,所述底座上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吸尘座,所述吸尘座后端设置有2个吸风管,所述吸尘座上方安装有隔温台,所述隔温台内设置有加温板,所述加温板内设置有发热芯,所述隔温台上方设置有上传感器安装座,所述上传感器安装座上设置有2个气缸,每个所述气缸下方连接有切刀安装座,所述切刀安装座上连接有切刀。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一侧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安装有电源罩壳和上罩壳,所述电源罩壳设置在上罩壳下方,所述电源罩壳内设置有陶瓷端子座。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传感器安装座和上传感器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有2个对射激光开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指出的一种切线热粘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切线热粘机构上的两把切刀分开单独切线同时把线融合好,通过对射激光开关精确控制切线,可以把线头长度控制在1mm左右还不切坏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切线热粘装置的爆炸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切线热粘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切线热粘装置,包括2个相互对称的切线热粘机构1,每个所述切线热粘机构1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两端连接有角撑3,所述两个角撑3之间设置有下传感器安装座4,所述下传感器安装座4一侧设置有吹尘板5,所述吹尘板5上连接有调节阀6,用于调节吸尘的风量,所述底座2上端连接有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上设置有吸尘座8,所述吸尘座8后端设置有2个吸风管9,所述吸尘座8上方安装有隔温台10,所述隔温台10内设置有加温板11,所述加温板11内设置有发热芯12,所述隔温台10上方设置有上传感器安装座13,所述上传感器安装座13上设置有2个气缸14,每个所述气缸14下方连接有切刀安装座15,所述切刀安装座15上连接有切刀16。所述底座2一侧安装有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上安装有电源罩壳18和上罩壳19,所述电源罩壳18设置在上罩壳19下方,所述电源罩壳18内设置有陶瓷端子座20。所述下传感器安装座4和上传感器安装座13上分别设置有2个对射激光开关21。工作原理:具体实施时,面料在包缝后通过同步带输送到切刀16的位置,切线热粘机构1上设置有2把切刀16、2个气缸14和2个对射激光开关21,面料通过第一个对射激光开关21时,对应的第一把切刀16通过气缸14下切,面料通过第二个对射激光开关21时,对应的第二把切刀16通过气缸14下切,以此循环,可以把线头长度控制在1mm左右还不切坏产品,2把切刀16单独通过气缸14切线可以跟上面料通过速度,不会有切刀气缸运动时间跟不上面料运动速度而把产品切坏或来不及反应没有切掉线头,吸风管9把每一次切断的线头吸掉,不会造成线头堆起遮挡对射激光开关21造成误判,加温板11内设置有发热芯12,加温板11通过发热芯12加热进行线的热粘,发热芯12温度有控制器控制,恒温效果好,不会烫坏面料,使用能耗小,隔温台10不会传递温度到产品上也不会传递到底座2上。综上所述,本技术指出的一种切线热粘装置,具有以下优点:两把切刀分开单独切线同时把线融合好,通过对射激光开关精确控制切线,可以把线头长度控制在1mm以内还不切坏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线热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2个相互对称的切线热粘机构,每个所述切线热粘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端连接有角撑,所述两个角撑之间设置有下传感器安装座,所述下传感器安装座一侧设置有吹尘板,所述吹尘板上连接有调节阀,所述底座上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吸尘座,所述吸尘座后端设置有2个吸风管,所述吸尘座上方安装有隔温台,所述隔温台内设置有加温板,所述加温板内设置有发热芯,所述隔温台上方设置有上传感器安装座,所述上传感器安装座上设置有2个气缸,每个所述气缸下方连接有切刀安装座,所述切刀安装座上连接有切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线热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2个相互对称的切线热粘机构,每个所述切线热粘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端连接有角撑,所述两个角撑之间设置有下传感器安装座,所述下传感器安装座一侧设置有吹尘板,所述吹尘板上连接有调节阀,所述底座上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吸尘座,所述吸尘座后端设置有2个吸风管,所述吸尘座上方安装有隔温台,所述隔温台内设置有加温板,所述加温板内设置有发热芯,所述隔温台上方设置有上传感器安装座,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