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拾器放置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41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快速更换端拾器领域内的一种端拾器放置支架,包括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上设置有两个立杆,所述立杆之间连接有上横梁和中横梁,所述上横梁上设置有夹紧端拾器主杆的锁紧机构,所述中横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端拾器的支撑机构;将端拾器的横杆放置中横梁上的支撑机构上,端拾器的主杆经锁紧机构固定,使得端拾器可以很稳定地放置,在放置过程中与端拾器的接触点少,不会造成端拾器的磕碰,避免发生变形导致吸盘位置改变,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用于端拾器的放置。

A kind of placement bracket for end pick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d pickup placement bracket in the field of quick replacement of end pickup, which includes a bracket base, on which two vertical rods are arranged, between which an upper crossbeam and a middle crossbeam are connected, on which a locking mechanism for clamping the main rod of the end pickup is arranged, on which a support mechanism for placing the end pickup is arranged, and an end pickup is arranged The cross bar is placed on the support mechanism on the middle crossbeam, and the main bar of the end pickup is fixed by the locking mechanism, so that the end pickup can be placed stably. In the process of placement, there are few contact points with the end pickup, which will not cause collision of the end pickup, avoid deformation and change the position of the suction cup, eliminate safety hazards and ensure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for the placement of the end pickup Pl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拾器放置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放置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公告号:CN206254159U,公告日期:2017-06-16的一种新型端拾器放置支架,包括支架底座及支撑在所述支架底座上的两个前立杆及两个后立杆,所述前立杆的高度小于所述后立杆的高度,两个所述前立杆之间通过前横梁连接,两个所述后立杆之间通过后横梁连接,所述前横梁上均布有多个与端拾器的连接端口相配合的导正销,所述前立杆与后立杆之间通过左、右两侧的加强机构连接,加强机构包括连接立杆及顶部纵梁,连接立杆的一端与前立杆顶部的后侧连接,另一端与顶部纵梁的一端连接,顶部纵梁的另一端与后立杆的顶部连接。本技术端拾器取放操作简单,降低了换工装时的时间;体积、重量小,对车间的布局影响小,保证了端拾器真空吸盘不受任何干涉,有效的提高了端拾器的使用寿命。但是该放置支架与端拾器的接触部分多,在放置过程中容易造成端拾器的磕碰,从而发生变形,导致吸盘位置改变,一旦上机抓料容易出现问题,需要重新调整,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拾器放置支架,在放置过程中与端拾器的接触点少,不会造成端拾器的磕碰,避免发生变形导致吸盘位置改变,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端拾器放置支架,包括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上设置有两个立杆,所述立杆之间连接有上横梁和中横梁,所述上横梁上设置有夹紧端拾器主杆的锁紧机构,所述中横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端拾器的支撑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端拾器的横杆放置中横梁上的支撑机构上,端拾器的主杆经锁紧机构固定,使得端拾器可以很稳定地放置,在放置过程中与端拾器的接触点少,不会造成端拾器的磕碰,避免发生变形导致吸盘位置改变,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生产效率,本技术可以用于端拾器的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根设置在中横梁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放置端拾器横杆的凹槽,所述支撑杆之间留有可容端拾器主杆通过的间隙一,这样端拾器的横杆放置在凹槽内,可以确保端拾器在凹槽内放置稳定,不会出现较大的晃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横梁上的锁紧杆一和锁紧杆二,所述锁紧杆一和锁紧杆二之间留有容端拾器主杆通过的间隙二,所述锁紧杆一上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一对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之间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连接有档杆,所述档杆的长度大于间隙二,这样将端拾器的主杆穿过间隙二,拨动档杆,使得档杆落在锁紧杆二上,使得主杆被限定在锁紧杆二和锁紧杆二之间,避免主杆从间隙二中滑出,造成端拾器的掉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设置在支撑杆的两端,所述紧固件对称设置在锁紧杆一的两端,这样可以在同时放置两台端拾器,使得放置支架得到充分的利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和中横梁之间连接有加强筋,这样可以提升支撑杆的支撑性能,加强支撑机构的强度,可以放置重量较大的端拾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底座上设置有万向轮,这样可以方便运送端拾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万向轮,2立杆,3端拾器,4支架底座,5中横梁,6加强筋,7锁紧杆二,8主杆,9上横梁,10横杆,11凹槽,12支撑杆,13间隙一,14锁紧杆一,15固定块,16转动轴,17间隙二,18档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的一种端拾器3放置支架,包括支架底座4,支架底座4上设置有两个立杆2,立杆2之间连接有上横梁9和中横梁5,其特征在于:上横梁9上设置有夹紧端拾器3主杆8的锁紧机构,中横梁5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端拾器3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两根设置在中横梁5上的支撑杆12,支撑杆12上设置有放置端拾器3横杆10的凹槽11,支撑杆12之间留有可容端拾器3主杆8通过的间隙一13;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横梁9上的锁紧杆一14和锁紧杆二7,锁紧杆一14和锁紧杆二7之间留有容端拾器3主杆8通过的间隙二17,锁紧杆一14上设置有紧固件,紧固件包括一对固定块15,固定块15之间连接有转动轴16,转动轴16上连接有档杆18,档杆18的长度大于间隙二17;凹槽11设置在支撑杆12的两端,紧固件对称设置在锁紧杆一14的两端;支撑杆12和中横梁5之间连接有加强筋6;支架底座4上设置有万向轮1。工作时,将端拾器3的主杆8穿过间隙一13和间隙二17,之后将端拾器3的横杆10放置在支撑杆12上的凹槽11内,此时调整端拾器3放置的角度,使得主杆8倾斜放置并且靠在上横梁9上,此时再将档杆18放下,一端落在锁紧杆二7上,使得主杆8被限定在间隙二17内;当需要运送转移端拾器3时,可以通过万向轮1推动放置支架将端拾器3转移到指定的地点;当需要使用端拾器3时,只需要拨动档杆18,使得使得档杆18旋转脱离锁紧杆二7,抬起端拾器3的横杆10,再向外移出,这样端拾器3即可彻底脱离放置支架;在这一过程中,端拾器3唯有主杆8上端以及横杆10上有两处与放置支架接触,接触点少,不会造成端拾器在放置和取出时的磕碰,避免发生变形导致吸盘位置改变,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生产效率。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拾器放置支架,包括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上设置有两个立杆,所述立杆之间连接有上横梁和中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上设置有夹紧端拾器主杆的锁紧机构,所述中横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端拾器的支撑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拾器放置支架,包括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上设置有两个立杆,所述立杆之间连接有上横梁和中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上设置有夹紧端拾器主杆的锁紧机构,所述中横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端拾器的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拾器放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根设置在中横梁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放置端拾器横杆的凹槽,所述支撑杆之间留有可容端拾器主杆通过的间隙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端拾器放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横梁上的锁紧杆一和锁紧杆二,所述锁紧杆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太生王军领李振岩詹俊勇周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