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547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固定结构,用以将一扩充电路板固定于一主电路板,且包括一固定板以及一支架。固定板具有一顶侧、一底侧及一第一侧面。顶侧相对于底侧。第一侧面介于顶侧及底侧之间。第一侧面用以供扩充电路板设置,且底侧用以固定于主电路板。支架包括相对的一衔接部及一承靠部。衔接部连结于固定板的顶侧。承靠部用以固定于主电路板。

Fixed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ixed structure for fixing an expansion circuit board to a main circuit board, and comprises a fixed board and a bracket. The fixing plate has a top side, a bottom side and a first side. The top side is relative to the bottom side. The first side is between the top side and the bottom side. The first side is used for setting the expansion circuit board, and the bottom side is used for fixing on the main circuit board. The bracket includes a connecting part and a supporting part. The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to the top side of the fixing plate. The supporting part is used for fixing on the main circui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定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将扩充电路板固定于主电路板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扩充电路板的底侧插设于主电路板的插座,而扩充电路板的顶侧则是通过支撑架固定于服务器机壳的侧墙上,借以增加扩充电路板插设于主电路板的稳定性。然而,对于插设在主电路板中较远离侧墙的插座的扩充电路板来说,由于扩充电路板的顶侧较远离于侧墙,因此扩充电路板的顶侧难以稳定地通过传统的支撑架固定在侧墙。故,需要一种无须固定于侧墙便能协助定位扩充电路板的顶侧的支撑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结构,仅需固定于主电路板便能协助定位扩充电路板的顶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结构,用以将一扩充电路板固定于一主电路板,且包括一固定板以及一支架。固定板具有一顶侧、一底侧及一第一侧面。顶侧相对于底侧。第一侧面介于顶侧及底侧之间。第一侧面用以供扩充电路板设置,且底侧用以固定于主电路板。支架包括相对的一衔接部及一承靠部。衔接部连结于固定板的顶侧。承靠部用以固定于主电路板。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结构,支架的衔接部连接于固定板的顶侧、支架中连接于衔接部的承靠部固定于主电路板,且扩充电路板设置于固定板的第一侧面。因此,支架仅需固定在主电路板便能协助定位固定板的顶侧,进而稳定地将扩充电路板固定于主电路板。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侧墙、主电路板、扩充电路板及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固定结构的立体图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图1中的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的固定结构的分解图。图4为图2中的固定结构的主视图。图5为图1中的侧墙、主电路板、扩充电路板及固定结构的另一立体图的局部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固定结构10固定板100顶侧101底侧102第一侧面103第二侧面104锁固孔105承靠件200定位柱300支架400固定部401衔接部402支脚部403承靠部404扩充电路板20定位孔21顶侧22锁固件25主电路板30插座31服务器机壳40侧墙41间隙G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畴。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侧墙、主电路板、扩充电路板及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固定结构的立体图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图1中的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的固定结构的分解图。图4为图2中的固定结构的主视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结构10,其用以将一扩充电路板20固定于一主电路板30,且包括一固定板100、一承靠件200、多个定位柱300以及一支架400。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00具有一顶侧101、一底侧102、一第一侧面103、一第二侧面104及一锁固孔105。顶侧101相对于底侧102。第一侧面103及第二侧面104介于顶侧101及底侧102之间,并彼此相对。锁固孔105位于第一侧面103。然而,固定板100并不限于具有锁固孔105;于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板也可无需具有锁固孔。承靠件200设置于固定板100的底侧102,并用以固定于主电路板30。然而,承靠件200并不限于设置在固定板100的底侧102;于其他实施例中,承靠件也可设置在第二侧面,并朝固定板的底侧延伸而用以固定于主电路板。定位柱300凸出于固定板100的第一侧面103,并分别用以卡合于扩充电路板20的多个定位孔21。然而,固定结构10并不限于包括定位柱300;于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结构也可无需包括定位柱,于此情况中,扩充电路板也无需具有定位孔,且扩充电路板例如可用粘合的方式定位于固定板。本实施例中,支架400包括一固定部401、一衔接部402、一支脚部403及一承靠部404。于本实施例中,固定部401固定于固定板100的第二侧面104并连接于固定板100的顶侧101。衔接部402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固定部401及支脚部403,而使支脚部403与固定板100的第一侧面103之间形成有一间隙G。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03介于固定部401及支脚部403之间,也就是说,固定部401及支脚部403位于固定板100的相对两侧。此外,于本实施例中,衔接部402例如垂直于固定板100,且支脚部403例如平行于固定板100。承靠部404连接于支脚部403远离衔接部402的一侧,并用以固定于主电路板30。再者,本实施例中,支脚部403例如从连接于衔接部402的一侧渐缩至连接于承靠部404的一侧。通过固定部401、衔接部402、支脚部403及承靠部404之间的配合,支架400便能协助定位固定板100的顶侧101。然而,固定部401并不限于固定于第二侧面104;于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也可固定于第一侧面中没有被扩充电路板覆盖且邻近于顶侧的部分。此外,衔接部402并不限于垂直于固定板100;于其他实施例中,衔接部也可与固定板夹一锐角。再者,支脚部403并不限于平行于固定板100;于其他实施例中,支脚部也可与固定板夹一锐角。再者,本专利技术并不以第一侧面103、固定部401及支脚部403之间的位置关系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也可介于第一侧面第一侧面及支脚部之间,也就是说,固定部及支脚部也可位于固定板的同一侧。请参阅图1及图5。图5为图1中的侧墙、主电路板、扩充电路板及固定结构的另一立体图的局部放大图。首先说明扩充电路板20及固定板100的间的固定方式。如图1所示,锁固件25穿设于锁固孔105及扩充电路板20,且定位柱300分别卡合于扩充电路板20的定位孔21,而使得扩充电路板20固定于固定板100的第一侧面103。接着说明固定板100及扩充电路板20固定于主电路板30的方式。如图1及图5所示,扩充电路板20插设于主电路板30的插座31、固定板100的底侧102通过承靠件200固定于主电路板30,且支架400的承靠部404固定于主电路板30。此外,主电路板30例如设置于服务器机壳40,且插座31远离于服务器机壳40的侧墙41。由于扩充电路板20固定于固定板100的第一侧面103,且支架400能协助定位固定板100的顶侧101,因此支架400无须通过侧墙41便能进一步协助定位扩充电路板20的顶侧22。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结构,支架的衔接部连接于固定板的顶侧、支架中连接于衔接部的承靠部固定于主电路板,且扩充电路板设置于固定板的第一侧面。因此,支架仅需固定在主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以将一扩充电路板固定于一主电路板,该固定结构包括:/n一固定板,具有一顶侧、一底侧及一第一侧面,该顶侧相对于该底侧,该第一侧面介于该顶侧及该底侧之间,该第一侧面用以供该扩充电路板设置,且该底侧用以固定于该主电路板;以及/n一支架,包括相对的一衔接部及一承靠部,该衔接部连结于该固定板的该顶侧,该承靠部用以固定于该主电路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以将一扩充电路板固定于一主电路板,该固定结构包括:
一固定板,具有一顶侧、一底侧及一第一侧面,该顶侧相对于该底侧,该第一侧面介于该顶侧及该底侧之间,该第一侧面用以供该扩充电路板设置,且该底侧用以固定于该主电路板;以及
一支架,包括相对的一衔接部及一承靠部,该衔接部连结于该固定板的该顶侧,该承靠部用以固定于该主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还包括一固定部以及一支脚部,该固定部固定于该固定板,该衔接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该固定部及该支脚部,而使该支脚部与该固定板的该第一侧面之间形成有一间隙,该承靠部连接于该支脚部远离该衔接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衔接部垂直于该固定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淑敏王家斌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