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管拉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5437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具有内壁的管的拉拔装置(10),其包括一个中部滑销(12)。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夹板(50、52),所述夹板适合于与中部滑销(12)相互配合,从而使所述夹板(50、52)相对于中部滑销(12)向外膨胀。所述夹板(50、52)包括多个用于与管内壁贴合的环(74、76)。该装置还包括连接在中部滑销(12)上的拉环(92),旋臂或缆绳可连接在拉环上来拉该装置(10)。(*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管拉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与管的内壁接合从而将管从管道或类似件中拉出的拉拔装置。管的拉拔装置已为人所知。例如,可将管的外壁夹紧的拉拔装置。但人们发现这种拉拔装置在所要拉出的管所在的管道内要占据一定空间。而且,这种拉拔装置需要很大的拉力才能将管从管道中拉出。另一种拉拔装置包括可拧入到管中的拉环。这使管产生膨胀,因而降低了在所要拉出的管所在的管道中的间隙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快速而有效地将管从管道中拉出的内管拉拔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内管拉拔装置从管内部将管夹紧,从而使管产生最小的膨胀。本专利技术可使在所要拉出的管所在的管道中具有较大的间隙量。最后,本专利技术降低了将管从管道中拉出所需的力。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具有内壁的管的拉拔装置。该装置包括中部滑销。在优选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两个夹板,所述夹板可与中部滑销相互配合,从而使夹板相对于中部滑销向外膨胀。每个夹板包括多个可与管内壁贴合的环。在优选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与中部滑销连接的拉环,旋臂或缆绳可与拉环连接而牵拉该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管内壁接合从而快速而有效地将管从管道中拉出的内管拉拔装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进行的详细描述中得出。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内管拉拔装置的顶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平面图;图3是将本专利技术的拉拔装置置于管中的侧视平面图;以及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视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和最佳方式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内管拉拔装置在图中用标号“10”来表示。如图2和4所示,装置10包括一个细长的中部滑销12,滑销12具有牵引端14和尾端16。顶部表面18和底部表面20在牵引端14与尾端16之间延伸。在优选实施例中,顶部表面18具有第一顶部楔形面、第二顶部楔形面24和第三顶部楔形面26。底部表面20具有第一底部楔形面28、第二底部楔形面30和第三底部楔形面32。如图4所示,第一细长槽34在第一顶部楔形面22和第一底部楔形面28之间延伸。第二细长槽36在第三顶部楔形面26和第三底部楔形面32之间延伸。牵引端14包括圆柱形头部38和颈部40。头部38和颈部40具有多条螺纹42。头部38具有一个销孔44。如图1和4所示,尾端16包括一个伸出部46,伸出部46具有一个孔48。如图1、2和4所示,装置10包括顶部夹板50和底部夹板52。顶部夹板50包括顶部夹板内表面54和顶部夹板外表面56。底部夹板52包括底部夹板内表面58和底部夹板外表面60。如图2和4所示,顶部夹板内表面54具有第一顶部斜表面62、第二顶部斜表面64和第三顶部斜表面66。第一、第二和第三顶部斜表面62、64和66分别与第一、第二和第三顶部楔形面22、24和26相互配合。底部夹板内表面58具有第一底部斜表面68、第二底部斜表面70和第三底部斜表面72。第一、第二和第三底部斜表面68、70和72分别与第一、第二和第三底部楔形面28、30和32相互配合。如下所述,顶部和底部夹板50和52相对于中部滑销12运动,从而在楔形面作用下使顶部和底部夹板50和52相对于中部滑销12向外膨胀,或者在斜表面62-72与其各自对应的楔形面22-32之间运动。如图2和4所示,顶部夹板外表面56包括多个相互间隔的顶部环74。底部夹板外表面60包括多个间隔开的底部环76。每个环74和76都包括预定角度范围约为40°-50°的尖棱78。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其尖棱角度为45°。如下所述,顶部和底部环74和76的尖棱78与装置10所要拉出的管的内壁配合而牢牢地将管夹紧。如图4所示,顶部夹板50具有第一顶部螺栓孔80和第二顶部螺栓孔82。底部夹板52具有第一底部螺栓孔84和第二底部螺栓孔86。第一螺栓88穿过第一顶部螺栓孔80、第一细长槽34和第一底部螺栓孔84。第二螺栓90穿过第二顶部螺栓孔82、第二细长槽36和第二底部螺栓孔86。第一和第二螺栓88和90可将顶部和底部夹板50和52与中部滑销12活动连接。在使用装置10过程中,这种活动连接可使顶部和底部夹板50和52相对于中部滑销12向外膨胀。关于这一点,在顶部和底部夹板50和52膨胀过程中,第一和第二螺栓88和90可分别在第一和第二细长槽34和36中移动。如图2和4所示,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拉环92,拉环92具有适合于穿入旋臂、缆绳或类似件(未示出)的拉孔94。拉环92具有凹部96,凹部96包括多条螺纹98。螺纹98适合于与中部滑销12之头部38上的螺纹42啮合。拉环92具有一个销孔100。当拉环92设置在头部38上时,销102经拉环92上的销孔100和头部38上的销孔44穿过。销102可将拉环92与中部滑销12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如图2和4所示,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侧壁螺母104,螺母104具有多条螺纹106。螺纹106适合于与中部滑销12的头部38和颈部40上的螺纹42啮合。侧壁螺母104包括贴合表面108,贴合表面108适合于与顶部夹板50的顶部夹板端部110和底部夹板52的底部夹板端部112贴合。侧壁螺母104包括多个扳手卡面114。如下所述,侧壁螺母104可相对于头部38和颈部40运动,以便与顶部和底部夹板端部110和112贴合,从而使顶部和底部夹板50和52相对于中部滑销12向外膨胀。在膨胀过程中,顶部和底部环74和76与被拉出管的内壁贴合,从而在管被拉出之前使顶部和底部夹板50和52形成相对于管内壁的确定位置。现在对本专利技术拉拔装置10的操作和使用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3所示,拉绳(未示出)穿过孔48与中部滑销12的伸出部46相连接。然后,装置10滑入到具有内壁118的塑料管116中。显然,装置10的尺寸大小是根据其所用于的管的大小来确定的。在将装置10插入管116之后,侧壁螺母104沿中部滑销12的头部38和颈部40向着顶部和底部夹板50和52的方向拧紧。侧壁螺母104的贴合表面108贴合在顶部和底部夹板端部110和112上。这就使斜表面62-72与其各自相应的楔形面22-32接合,从而使顶部和底部夹板50和52相对于中部滑销12向外膨胀。拧紧侧壁螺母104,直到顶部和底部环74和76的尖棱78牢牢地与管116的内壁118接合,从而在顶部和底部夹板50和52与内壁118之间形成确定位置。旋臂或缆绳(未示出)穿过拉孔94与拉环92相连接。然后通过旋臂或缆绳来拉装置10。由于顶部和底部夹板50和52与管116的内壁118相接合,装置10的运动就使管116在拉装置10的方向上产生相应的运动。装置10可用于将管从管道(未示出)中拉出。当管116从管道中拉出时,就在中部滑销12的尾端16附近将管切断。拧开侧壁螺母104使其离开顶部和底部夹板50和52,这样就可将装置10从管116中取出。然后,用手或工具沿拉拔装置方向的相反方向推中部滑销12。这种运动就会使顶部和底部夹板50和52与内壁118松开,从而将装置10从管的切断部分中取出。上面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是出于解释的目的。显然,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出多种的变型和改进。因此,上述整个说明书仅仅是解释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后面的权利要求书来进行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具有内壁的管的拉拔装置,其包括:一个中部滑销、至少一个夹板和用于拉所述中部滑销的装置,所述至少一个夹板具有用于与所述中部滑销的配合部分相互配合从而使所述至少一个夹板相对于所述中部滑销向外膨胀的装置,所述至少一个夹板还具有用于夹紧所述管的所述内壁的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L拉文德
申请(专利权)人:艾罗奎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