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5426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管接头,接头主体1具有圆筒状导向部8,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槽孔9,槽孔9中安装有密封件10,在盖形螺母14与导向部8之间设置有圈18将连接管22从盖形螺母14的开口部17中插入,在上述导向部8的外周上外嵌有导向环11,导向环11在将连接管22从盖形螺母14开口部17中插入时被夹在连接管22的内周面与导向部8的外周面之间,由此边均匀挤压密封件10的外周面边在导向部8上滑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只要插入用于供水、供热水等的连接管就能形成连接的管接头。图5、6中示出了一种现有的只要插入用于供水、供热水等的连接管就能形成连接、且不容易拔出的插接式管接头。当根据图5、6进行简单说明时,管接头30是由带有允许连接管38插入的套筒32的套管31、装在成型于套筒32外周上的槽孔33中的密封件34、在套管31内侧形成有面向套筒32的咬入槽36的圈35和用于紧固圈35的帽37构成,当在将帽37拧到套管31上后将连接管38插入套筒32与帽37之间时,圈35的咬入槽36咬入连接管38的外周面上而加以固定。在上述管接头中,当连接管被插入套筒与帽之间时,或如图7所示地在连接管相对套筒轴向倾斜的状态下插接,或当如图8所示地插接没有垂直切断前端面的连接管时,连接管前端揭起了密封件的外周面,造成密封件损伤或切断,所以存在着引起密封不良而发生漏水的问题,操作性和可靠性欠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只要将用于供水、供热水等的连接管插入就能连接起来的管接头中,顺利地实现连接管的插入并提高操作性和防水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管接头,其中接头主体具有将连接管外嵌在成型于外周上的凸螺纹部的内侧上的圆筒状导向部,该导向部在外周面上形成有槽孔,在槽孔中安装有紧密接触连接管内周面的密封件,在拧在上述凸螺纹部上的盖形螺母与导向部之间设置有圈,将树脂制的连接管从盖形螺母的开口部中插入,通过圈挤压连接管外的周面而可连接在接头主体上,在上述导向部的外周上外嵌有能够覆盖密封件的导向环,该导向环在将连接管从盖形螺母开口部中插入时被夹在连接管的内周面与导向部的外周面之间,由此边均匀挤压密封件的外周面边在导向部上滑动。在技术方案2中,上述导向环由外嵌在导向部外周面上的圆筒部和与连接管前端抵接的凸缘部构成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管接头,其中接头主体具有将连接管外嵌在成型于外周上的凸螺纹部的内侧上的圆筒状导向部,该导向部在外周面上形成有槽孔,在槽孔中安装有紧密接触连接管内周面的密封件,在拧在上述凸螺纹部上的盖形螺母与导向部之间设置有圈,将树脂制的连接管从盖形螺母的开口部中插入,通过圈挤压连接管的外周面而可连接在接头主体上,由于在上述导向部的外周上外嵌有能够覆盖密封件的导向环,该导向环在将连接管从盖形螺母开口部中插入时被夹在连接管的内周面与导向部的外周面之间,由此边均匀挤压密封件的外周面边在导向部上滑动,所以,即使当通过盖形螺母的开口部将连接管插入接头主体中时连接管的前端面切断成倾斜状或连接管倾斜时,导向环也均匀地挤压密封件的外周面,密封件不会被掀起扭曲,能够顺利地插入,可迅速地进行管连接作业,并消除因不合理连接引起的漏水的可能性。通过仅将导向环外嵌到现有的管接头的导向部上就能显著提高操作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连接管被接到管接头之前时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连接管与管接头连接过程中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连接管连接在管接头上时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管接头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现有的连接管与管接头连接过程中的纵向剖视图。图6是连接管连接在现有的管接头上时的纵向剖视图。图7示出了图5的连接管在倾斜状态下插接到管接头中的情况。图8示出了将图5中前端面切断成倾斜状的连接管插接到管接头中的情况。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A如图1-图4所示,具有带大致成圆筒形的且外嵌连接管22的导向部8的接头主体1、拧在接头主体1上的盖形螺母14、设置在盖形螺母14与接头主体1之间的圈18以及外嵌在导向部8上的导向环11。如图1、2所示,接头主体1大致成圆筒状并且在内部轴向上贯通地形成了热水流通管道2,为利用扳手等紧固工具固定住它,在其外周面为例如六角状的工具卡止部3的一端外周上形成了与其它接头相连的连接部6,在另一端的外周上形成了比连接部6略粗的凸螺纹部7。在凸螺纹部7的内周上按照预定间隔设置了比连接管22细的圆筒状导向部8,导向部8的前端露在凸螺纹部7的前面,在外周面的前端上轴向并列地形成有环形的槽孔9、9,在槽孔9、9内分别安装了形状相同的密封件10、10。另外,槽孔及密封件可以仅有一个,但设置多个可提高了不透水性能。密封件10为防止漏水和滞留粘附在连接管22内周面上的异物而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当导向环11以及连接管22外嵌在导向部8上时,密封件10、10变形,由此与连接管22内周面不透水地紧密接触而起到密封作用。上述导向环11如图4所示,是由长度能够覆盖装在导向部8外周面上的一个密封件10的长圆筒部12和在面向导向部8前端的端缘处比圆筒部略粗地形成的凸缘部13构成的,并且滑动自如地外嵌在导向部8的外周上。而且,如图2所示,当凸缘部13接触连接管22的端面时,圆筒部12的内周面与密封件10的外周面紧密接触,而且在插入连接管22时,凸缘部13如图3所示地抵靠接头主体1的止动件4上而停住。盖形螺母14在内周面入口处形成拧在接头主体1的凸螺纹部7上的内螺纹部15,在内螺纹部15的尽端形成了朝向插入连接管21的开口部17直径逐渐缩小的锥面16。圈18被插入盖形螺母14中锥面16的内侧,并且如图4所示,在轴向的一部分上形成了缝19,圈18的直径可以扩大和缩小,在其内周面上形成有易于插入连接管22的锥面20以及挤压、咬入连接管22外周面的凹凸形咬入槽21。因此,由于圈18在插入连接管22时直径扩大而易于插入管接头A中,当施加将连接管22从管接头A中拔出的作用力时,圈18的直径缩小,咬入槽21深深地咬入连接管22的外周面内而不能拔出。连接管22是由聚丙烯、聚乙烯等树脂制成的,并且它被插入到接头主体1的导向部8和盖形螺母14之间所形成的空隙中且不透水地外嵌在导向部8上。为了能够从外部的任何方向看到连接管22的前端是否插入到与设置在工具卡止部3内周上的止动件4相接触,在接头主体1的工具卡止部3上沿周面等间隔地贯穿设置了多个确认孔5(在本实施例中是三个)。在本专利技术中,要将连接管22与管接头A连接时,如图1所示,首先在将圈18插入导向环11的状态下,将盖形螺母14拧在接头1的凸螺纹部7上。此时,导向环11外嵌在导向部8的前端上。然后,当从图1的状态将连接管22的前端从盖形螺母14的开口部17插入并外嵌接接头主体1的导向部8上时,连接管22的内周面如图2所示地外嵌在导向环11的圆筒部12的外周面上,并且圆筒部12被夹持在连接管22的内周面与导向部8的外周面之间,圆筒部12的内周面均匀挤压密封件10的整个外周面并覆盖密封件10地滑动。此时,即使连接管22的前端面不是垂直而是切断成倾斜状、或连接管22在倾斜状态下插入盖形螺母14的开口部17中,由于连接管22不与密封件10相接触地外嵌在导向环11上,导向环11的圆筒部12内周面均匀地挤压密封件10的整个外周面,所以密封件10不会因连接管22前端而掀起来,所以不会造成损伤。另外,当将连接管22插入时,导向环11上的凸缘部13受连接管22端面的推压而与连接管22一起移动,如图3所示,导向环11的凸缘部13在抵靠着接头主体1的止动件4时而停止。此时,由于连接管22被夹在接头主体1的导向部8与圈18之间,而且圈18的锥面20挤压连接管22的外周面,咬入槽21咬入外周面内,将连接管22挤压在导向部8的外周面上,所以密封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接头,其中接头主体具有将连接管外嵌在成型于外周上的凸螺纹部的内侧上的圆筒状导向部,该导向部在外周面上形成有槽孔,在槽孔中安装有紧密接触连接管内周面的密封件,在拧在上述凸螺纹部上的盖形螺母与导向部之间设置有圈,将树脂制的连接管从盖形螺母的开口部中插入,通过圈挤压连接管的外周面而可连接在接头主体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向部的外周上外嵌有能够覆盖密封件的导向环,该导向环在将连接管从盖形螺母的开口部中插入时被夹在连接管的内周面与导向部的外周面之间,由此边均匀挤压密封件的外周面边在导向部上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浩二进藤孝彦山田晃石田尚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喜多村合金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