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红河学院专利>正文

燃烧热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4615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理化学实验仪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燃烧热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圆筒、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两根点火连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下部之间通过一根引燃丝连接,第一电极的上部侧面设有一个贯通的第一插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从侧面安装有一个带有螺帽的螺栓,而引燃丝的末端分别安装在各电极及其上的螺帽之间。由此,燃烧热实验装置通过在第一电极的上部设置第一插孔,可以将第一点火连线的第一自张紧接触式插头直接插入固定,能够方便和稳定地进行点火工作;并通过在第一、第二电极上设置螺栓和螺帽,制成固定引燃丝的螺栓紧固螺帽自锁紧装置,以方便高效地对引燃丝进行稳定安装,从而提高了燃烧热实验的效率和成功率。

Combustion heat experimental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experimental instruments, and discloses a combustion heat experimental device. The device comprises a cylinder, a first electrode, a second electrode and two ignition wires.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is connected by a pilot wire. The upper side of the first electrod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first jack.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are both installed with a bolt with a nut from the side, and the end of the pilot wire is respectively installed on each electrode and the screw on each electrode Between the caps. Therefore, the first self tension contact plug of the first ignition wire can be directly inserted and fixed by setting the first jack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rst electrode in the combustion heat experimental device, so that the ignition work can be carried out conveniently and stably; and the bolt fastening nut self-locking device for fixing the ignition wire is made by setting the bolt and nut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electrodes, so as to facilitate and efficiently The pilot wire is installed stably, which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success rate of combustion heat exper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热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物理化学实验仪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热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燃烧热测定实验,即测定1mol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的实验,是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科研和工业测定的重要手段,其整个实验过程对实验数据和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准确度的要求较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物质燃烧热的测定通常是采用氧弹燃烧热测定方法,即将待测物质(主要为苯甲酸或萘等)压制呈片状样品,放入氧弹坩埚内,然后将一根引燃丝中段螺旋部分紧贴在样品表面,两端固定在电极上,旋紧氧弹盖,用万用电表检查两电极是否通路。若通路,则可充氧气。然后将氧弹放置到环境恒温式氧弹量热计内筒中,通过点火丝引燃待测物质并完全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氧弹体周围环境温度升高,通过测定燃烧前后环境温度变化进而获得待测样品的燃烧热的方法。该方法虽然可以对苯甲酸、萘等有机物的燃烧热进行测定,但却往往难以满足该实验过程对实验数据和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准确度的高要求,从而存在实验成功率低、实验时间长以及实验测量数据的精度得不到保证等各种问题。在导致燃烧热测定实验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中,引燃丝的安装出现误差问题是最常出现的情况之一,在安装引燃丝的过程中,需将引燃丝的螺线管部分紧贴在待测样品表面,两端固定在两根电极上,其中一根电极固定端设一小孔,并将引燃丝一端穿入小孔内,并使用辅助工具(如镊子和螺丝刀等)进行打结或固定,一方面,由于引燃丝一般较细,该操作容易成引燃丝局部皱折,导致其在皱折处提前烧断;另一方面,引燃丝固定端缠绕打结部分还会出现自身短路,引起通过引燃丝的电流分流,引燃丝的短路部分的电流因分流变小会难以燃烧,而没短路部分由于电流较大则会燃烧,容易熔融成金属粒黏在电极上或落入不锈钢坩埚,导致实验数据误差增大;还有,如果引燃丝和电极之间的接触不够良好,则会存在较大的接触电阻,从而导致点火不成功。除此之外,引燃丝与另一根电极则是通过小螺丝进行固定,并且需要与待测样品保持相接触,而在具体安装时,于引燃丝和螺丝都较小,在拧紧时难以控制好力度,容易使引燃丝受压移动而与样品相脱离,甚至有可能导致螺钉和螺孔产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烧热实验装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燃烧热实验装置,包括氧弹、第一点火连线、第二点火连线、燃烧热实验装置控制器和温度温差测定仪,所述氧弹包括一个圆筒、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上部均露出在所述圆筒的外部,下部则均插入到所述圆筒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极的底部安装有一个环形架,所述环形架上放置有一个燃烧皿,而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下部分别与一根引燃丝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上部设有绝缘套,所述第二电极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上部侧面设有一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一点火连线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自张紧接触式插头,其中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插孔相配合连接,另一端则用于与燃烧热实验装置控制器相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上部端口设有一个第二插孔,所述第二点火连线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自张紧接触式插头,其中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插孔相配合,另一端则用于与燃烧热实验装置控制器相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圆筒内部的临近下端部处均安装有一个螺栓,各所述螺栓上均套设有一个靠近栓头的螺帽,而所述引燃丝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及其上的所述螺帽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紧密接触,另一端则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极及其上的所述螺帽之间并与所述第二电极紧密接触。本技术中的燃烧热实验装置一方面通过在第一电极的上部设置第一插孔,可以将第一点火连线的第一自张紧接触式插头直接插入固定,能够方便和稳定地进行点火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一、第二电极上设置螺栓和螺帽,制成固定引燃丝的螺栓紧固螺帽自锁紧装置,可以方便高效地对引燃丝进行稳定安装,从而提高了燃烧热实验的效率和成功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圆筒的顶部安装有弹盖,所述弹盖的外部套设有安装帽,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贯穿所述弹盖。由此,弹盖能够对圆筒进行密封,并且电极可以稳定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盖上安装有一根中空的排气管。由此,通过排气管可以将燃烧产生的气体从圆筒中排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极的下部安装有一个水平的遮板,所述遮板位于所述环形架的正上方。由此,遮板能够从上方对燃烧皿中的样品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进行遮挡,以尽量避免其对弹盖等部位产生烧灼损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皿由耐火泥或紫陶泥制成,其上部和下部均为圆柱形,并且上部的尺寸大于下部,而所述环形架则套设在所述燃烧皿的上部和下部之间的外侧。由此,设置了燃烧皿的大致结构,其能够稳定地安装在环形架上,以对样品进行放置和燃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皿的下部为一个底座,上部则为一个实心座,所述实心座的顶部设有样品槽,并且待测样品片能够放置于所述样品槽内。由此,设置了燃烧皿的具体结构,其能够用于稳定放置待测样品片,以进行燃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测样品片呈圆盘状,并且其上表面具有一段凹槽,所述凹槽中能够放置所述引燃丝的螺线管部。由此,设置了待测样品片的具体结构,其在安装时可将引燃丝的螺线管部镶嵌在凹槽中,保证了引燃丝与样品和氧气之间达到充分且稳定的接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测样品片的高度与所述样品槽的深度相等。由此,可以将样品稳定安装在样品槽中,同时,当引燃丝的螺线管部放置在待测样品的凹槽中后,在实验中引燃丝两端能够与电极平直连接,有效避免因引燃丝两端与电极之间不平直连接而导致螺线管部的两端翘起的情况发生,进而有效保证引燃丝与待测样品之间的充分接触,进一步确保实验的成功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螺帽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形成可调节的间隙。由此,在各电极和螺帽之间设置间隙,能够方便地将引燃丝安装到各电极和螺帽之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燃烧热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燃烧热实验装置的其中一部分结构图;图3为用于图1所示燃烧热实验装置的第一点火连线和第二点火连线的结构图;图4为图1所示燃烧皿的剖面结构图;图5为图2所示待测样品片的结构图。图中:圆筒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第一点火连线4,环形架5,燃烧皿6,引燃丝7,螺栓8,排气管9,待测样品片10,弹盖11,安装帽12,第一插孔21,绝缘套22,遮板31,第二插孔32,第二点火连线40,第一自张紧接触式插头41,第二自张紧接触式插头42,弹性金属片43,底座61,实心座62,样品槽63,螺帽8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燃烧热实验装置,图2显示了图1中的其中一部分结构,图3则显示了用于图1中的燃烧热实验装置的第一点火连线的结构,图4显示了图1中的燃烧皿的剖面结构,图5显示了图2中的待测样品片的结构。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燃烧热实验装置,包括氧弹、第一点火连线(4)、第二点火连线(40)、燃烧热实验装置控制器和温度温差测定仪,所述氧弹包括一个圆筒(1)、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所述第一电极(2)和所述第二电极(3)的上部均露出在所述圆筒(1)的外部,下部则均插入到所述圆筒(1)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极(2)的底部安装有一个环形架(5),所述环形架(5)上放置有一个燃烧皿(6),而在所述第一电极(2)和所述第二电极(3)的下部分别与一根引燃丝(7)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极(2)的上部设有绝缘套(22),所述第二电极(3)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2)的上部侧面设有一个第一插孔(21),所述第一点火连线(4)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自张紧接触式插头(41),其中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插孔(21)相配合连接,另一端则用于与燃烧热实验装置控制器相配合连接;/n所述第二电极(3)的上部端口设有一个第二插孔(32),所述第二点火连线(40)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自张紧接触式插头(42),其中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插孔(32)相配合,另一端则用于与燃烧热实验装置控制器相配合连接;/n所述第一电极(2)和所述第二电极(3)位于所述圆筒(1)内部的临近下端部处均安装有一个螺栓(8),各所述螺栓(8)上均套设有一个靠近栓头的螺帽(81),而所述引燃丝(7)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2)及其上的所述螺帽(81)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电极(2)紧密接触,另一端则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极(3)及其上的所述螺帽(81)之间并与所述第二电极(3)紧密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燃烧热实验装置,包括氧弹、第一点火连线(4)、第二点火连线(40)、燃烧热实验装置控制器和温度温差测定仪,所述氧弹包括一个圆筒(1)、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所述第一电极(2)和所述第二电极(3)的上部均露出在所述圆筒(1)的外部,下部则均插入到所述圆筒(1)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极(2)的底部安装有一个环形架(5),所述环形架(5)上放置有一个燃烧皿(6),而在所述第一电极(2)和所述第二电极(3)的下部分别与一根引燃丝(7)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极(2)的上部设有绝缘套(22),所述第二电极(3)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2)的上部侧面设有一个第一插孔(21),所述第一点火连线(4)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自张紧接触式插头(41),其中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插孔(21)相配合连接,另一端则用于与燃烧热实验装置控制器相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3)的上部端口设有一个第二插孔(32),所述第二点火连线(40)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自张紧接触式插头(42),其中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插孔(32)相配合,另一端则用于与燃烧热实验装置控制器相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2)和所述第二电极(3)位于所述圆筒(1)内部的临近下端部处均安装有一个螺栓(8),各所述螺栓(8)上均套设有一个靠近栓头的螺帽(81),而所述引燃丝(7)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2)及其上的所述螺帽(81)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电极(2)紧密接触,另一端则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极(3)及其上的所述螺帽(81)之间并与所述第二电极(3)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显兰张国伟张举成冯绍平何英李泽杨尹铨路
申请(专利权)人:红河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