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储气腔的内排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15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排气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增加储气腔的内排气管,包括主气管和分流机构,主气管的外表面一侧与收缩盖外表面一侧连接,梯形腔外表面另一侧与内排细管外表面一侧连接,主气管内表面与分隔膜的外表面顶部连接,安装薄片的外表面顶部一侧与第一滤网的外表面底部连接,安装薄片的外表面顶部另一侧与第二滤网外表面底部连接,内螺纹圈的外表面与密封筒的内表面连接,外螺纹圈外表面一侧与橡胶圈的内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隔离膜和副气管等的使用,又因橡胶圈和内螺纹圈等的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辅助压缩机进行分流、降噪和储气等,所以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增加压缩机的性能且可以减少噪音。

An inner exhaust pipe for increasing the air storage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inner exhaust pipe, and discloses an inner exhaust pipe for increasing the air storage chamber, which includes a main air pipe and a shunt mechanism, one side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main air pipe is connected with one side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ontraction cover, the other side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trapezoid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one side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ner exhaust pipe,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main air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eparation membrane, and the top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stallation sheet One si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irst filter scree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op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mounting she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filter scree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ner thread 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ealing cylinder,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outer thread 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rubber ring. Through the use of the isolation film, the auxiliary gas pipe, etc., and the use of the rubber ring and the internal thread ring,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tter assist the compressor in the use of split flow, noise reduction, gas storage, etc., so the device can increas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ressor and reduce the noise when it is u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加储气腔的内排气管
本技术涉及内排气管
,具体为一种增加储气腔的内排气管。
技术介绍
压缩机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装置,而原先的压缩机导气管只是简单的一个管子,所以压缩机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而且气流比较大,没有节流缓冲功能,所以容易让压缩机损伤,从而影响压缩机的性能,而现有的压缩机大多没有解决的结构,所以针对此问题,可以设计出一种可以增加压缩机性能的内排气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增加储气腔的内排气管,达到可以增加压缩机性能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加储气腔的内排气管,包括主气管和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包括弱风网、衔接片、挡片、第一滤网、安装薄片、第二滤网、梯形腔、副气管、隔离膜、橡胶圈、密封筒、内螺纹圈和外螺纹圈,所述主气管的外表面一侧与收缩盖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收缩盖的外表面一侧与进气管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主气管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外螺纹圈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外螺纹圈的外表面与内螺纹圈的内表面连接,所述内螺纹圈的外表面一侧与副气管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副气管的外表面一侧与梯形腔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梯形腔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内排细管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主气管的内表面与分隔膜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副气管的内表面与隔离膜的外表面连接,所述主气管的内表面底部一侧与衔接片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衔接片的外表面顶部一侧与弱风网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衔接片的外表面顶部另一侧与挡片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副气管的内表面底部与安装薄片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安装薄片的外表面顶部一侧与第一滤网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安装薄片的外表面顶部另一侧与第二滤网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内螺纹圈的外表面与密封筒的内表面连接,所述外螺纹圈的外表面一侧与橡胶圈的内表面连接。优选的,所述收缩盖的外表面与进气管的连接处设置有透明圈,且透明圈的中部设置有与进气管的大小相适配的圆孔。优选的,所述梯形腔的外表面与内排细管的外表面连接处设置有透明胶圈,且透明胶圈的中部设置有与内排细管的大小相适配的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规格相同,且衔接片和安装薄片的规格相同。优选的,所述主气管的内表面顶部一侧与底部一侧均设置有衔接片,且两个衔接片的规格相同。优选的,所述透明胶圈和进气管的规格相同,且分隔膜和隔离膜的规格相同。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主气管、副气管、进气管、隔离膜和副气管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压缩机气体进行分流,又因为有第一滤网、弱风网、挡片、橡胶圈和内螺纹圈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辅助压缩机进行分流、降噪和储气等,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增加压缩机的性能且可以减少噪音。(2)、本技术通过透明胶圈、分隔膜、内排细管和收缩盖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具有一定的储气功能,又因为有第一滤网、弱风网、第二滤网和挡片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进入的气流进行节流和缓冲,所以在内排细管中加设该装置,从而可以在气体运输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更实用且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密封筒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气管、2收缩盖、3透明圈、4进气管、5分流机构、501弱风网、502衔接片、503挡片、504第一滤网、505安装薄片、506第二滤网、507梯形腔、508副气管、509隔离膜、510橡胶圈、511密封筒、512内螺纹圈、513外螺纹圈、6内排细管、7透明胶圈、8分隔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增加储气腔的内排气管,包括主气管1和分流机构5,分流机构5包括弱风网501、衔接片502、挡片503、第一滤网504、安装薄片505、第二滤网506、梯形腔507、副气管508、隔离膜509、橡胶圈510、密封筒511、内螺纹圈512和外螺纹圈513,主气管1的外表面一侧与收缩盖2的外表面一侧焊接,收缩盖2的外表面一侧与进气管4的外表面一侧插接,主气管1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外螺纹圈513的外表面一侧焊接,外螺纹圈513的外表面与内螺纹圈512的内表面螺纹连接,内螺纹圈512的外表面一侧与副气管508的外表面一侧焊接,副气管508的外表面一侧与梯形腔507的外表面一侧焊接,梯形腔507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内排细管6的外表面一侧插接,主气管1的内表面与分隔膜8的外表面顶部粘接,副气管508的内表面与隔离膜509的外表面粘接,主气管1的内表面底部一侧与衔接片502的外表面底部粘接,衔接片502的外表面顶部一侧与弱风网501的外表面底部焊接,衔接片502的外表面顶部另一侧与挡片503的外表面底部焊接,副气管508的内表面底部与安装薄片505的外表面底部焊接,安装薄片505的外表面顶部一侧与第一滤网504的外表面底部粘接,安装薄片505的外表面顶部另一侧与第二滤网506的外表面底部粘接,内螺纹圈512的外表面与密封筒511的内表面套接,外螺纹圈513的外表面一侧与橡胶圈510的内表面套接,收缩盖2的外表面与进气管4的连接处套接有透明圈3,且透明圈3的中部设置有与进气管4的大小相适配的圆孔,梯形腔507的外表面与内排细管6的外表面连接处套接有透明胶圈7,且透明胶圈7的中部开设有与内排细管6的大小相适配的通孔,第一滤网504和第二滤网506的规格相同,且衔接片502和安装薄片505的规格相同,主气管1的内表面顶部一侧与底部一侧均焊接有衔接片502,且两个衔接片502的规格相同,透明胶圈7和进气管4的规格相同,且分隔膜8和隔离膜509的规格相同,该增加储气腔的内排气管,通过主气管1、副气管508、进气管4、隔离膜509和副气管508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压缩机气体进行分流,又因为有第一滤网504、弱风网501、挡片503、橡胶圈510和内螺纹圈512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辅助压缩机进行分流、降噪和储气等,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增加压缩机的性能且可以减少噪音,通过透明胶圈7、分隔膜8、内排细管6和收缩盖2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具有一定的储气功能,又因为有第一滤网504、弱风网501、第二滤网506和挡片503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进入的气流进行节流和缓冲,所以在内排细管6中加设该装置,从而可以在气体运输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更实用且效果更好。在使用时,将主气管1和副气管508连接在一起,压缩机工作时,气流从进气管4处进入主气管1等的内部,然后遇到弱风网501减弱风速,同时再遇挡片503进行节流,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加储气腔的内排气管,包括主气管(1)和分流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机构(5)包括弱风网(501)、衔接片(502)、挡片(503)、第一滤网(504)、安装薄片(505)、第二滤网(506)、梯形腔(507)、副气管(508)、隔离膜(509)、橡胶圈(510)、密封筒(511)、内螺纹圈(512)和外螺纹圈(513),所述主气管(1)的外表面一侧与收缩盖(2)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收缩盖(2)的外表面一侧与进气管(4)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主气管(1)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外螺纹圈(513)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外螺纹圈(513)的外表面与内螺纹圈(512)的内表面连接,所述内螺纹圈(512)的外表面一侧与副气管(508)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副气管(508)的外表面一侧与梯形腔(507)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梯形腔(507)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内排细管(6)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主气管(1)的内表面与分隔膜(8)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副气管(508)的内表面与隔离膜(509)的外表面连接,所述主气管(1)的内表面底部一侧与衔接片(502)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衔接片(502)的外表面顶部一侧与弱风网(501)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衔接片(502)的外表面顶部另一侧与挡片(503)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副气管(508)的内表面底部与安装薄片(505)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安装薄片(505)的外表面顶部一侧与第一滤网(504)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安装薄片(505)的外表面顶部另一侧与第二滤网(506)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内螺纹圈(512)的外表面与密封筒(511)的内表面连接,所述外螺纹圈(513)的外表面一侧与橡胶圈(510)的内表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加储气腔的内排气管,包括主气管(1)和分流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机构(5)包括弱风网(501)、衔接片(502)、挡片(503)、第一滤网(504)、安装薄片(505)、第二滤网(506)、梯形腔(507)、副气管(508)、隔离膜(509)、橡胶圈(510)、密封筒(511)、内螺纹圈(512)和外螺纹圈(513),所述主气管(1)的外表面一侧与收缩盖(2)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收缩盖(2)的外表面一侧与进气管(4)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主气管(1)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外螺纹圈(513)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外螺纹圈(513)的外表面与内螺纹圈(512)的内表面连接,所述内螺纹圈(512)的外表面一侧与副气管(508)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副气管(508)的外表面一侧与梯形腔(507)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梯形腔(507)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内排细管(6)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主气管(1)的内表面与分隔膜(8)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副气管(508)的内表面与隔离膜(509)的外表面连接,所述主气管(1)的内表面底部一侧与衔接片(502)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衔接片(502)的外表面顶部一侧与弱风网(501)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衔接片(502)的外表面顶部另一侧与挡片(503)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副气管(508)的内表面底部与安装薄片(505)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安装薄片(505)的外表面顶部一侧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麦迪制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