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便利的菌株保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390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便利的菌株保存装置,包括管体、管盖和取样机构,管盖内上部设置有调节层,调节层中心处镂空并设置有内螺纹,调节层下方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下方设置有第一隔菌膜,第一隔菌膜下方设置有硬质隔板,硬质隔板下方设置有第二隔菌膜;取样机构设置于管盖内,取样机构包括刮取杆、轻质弹簧、橡胶套和取样头,刮取杆顶端设置有指托,刮取杆底端套接有取样头,刮取杆贯穿轻质弹簧,轻质弹簧外侧包裹橡胶套,刮取杆中部设置有外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菌株保存管的缺陷,采用在保存管管盖处加装取样机构,使用时无需利用另外的耗材进行操作,方便快捷,操作过程简单,不易污染菌株。

A new and convenient device for strain preserv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convenient strain preserv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tube body, a tube cover and a sampling mechanism. The upper part of the tube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regulating layer, the center of the regulating layer is hollowed out and provided with an internal thread, the lower part of the regulating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buffer layer, the lower part of the buffer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iaphragm,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diaphragm is provided with a hard diaphragm,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hard diaphragm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diaphragm Membrane: the sampling mechanism is set in the pipe cover, and the sampl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scraper rod, a light spring, a rubber sleeve and a sampling head. The top of the scraper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nger bracket, the bottom end of the scraper rod is provided with a sampling head, the scraper rod runs through the light spring, the outside of the light spring is covered with a rubber sleeve, and the middle of the scraper rod is provided with an external thread. According to the defects of the existing strain preservation tub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dding a sampling mechanism at the cover of the preservation tube, and does not need to use other consumables for operation during use, which is convenient and quick, the operation process is simple, and the strain is not easy to be pollu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便利的菌株保存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菌株保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便利的菌株保存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菌株保存装置多为普通的带盖小管,用于临床菌株的保存,但这类管子在每次转种所保存菌株时需使用无菌的取样头或者拭子挑取菌落,当菌株数量大时,需不断开关盖子,此操作较为繁琐,且操作过程易受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便利的菌株保存装置,能解决现有菌株保存装置挑取菌落时操作繁琐且易污染菌株的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便利的菌株保存装置,包括管体、管盖和取样机构,所述管体和管盖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管盖内上部设置有调节层,所述调节层中心处镂空并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调节层下方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下方设置有第一隔菌膜,所述第一隔菌膜下方设置有硬质隔板,所述硬质隔板下方设置有第二隔菌膜;所述取样机构设置于管盖内,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刮取杆、轻质弹簧、橡胶套和取样头,所述刮取杆滑动贯穿缓冲层、第一隔菌膜、硬质隔板和第二隔菌膜,所述刮取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管盖的相对两侧,其中一端设置有指托,另一端套接有所述取样头,所述刮取杆中部活动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侧面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轻质弹簧套设在刮取杆外部,并位于所述指托和外螺纹之间,所述轻质弹簧外侧包裹橡胶套。优选的,所述硬质隔板卡接于管盖内侧。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的外径大于轻质弹簧外径。优选的,所述取样头与刮取杆可拆卸连接,其为接种环和拭子,所述接种环与和拭子不同时与刮取杆连接。优选的,所述指托背离取样头的侧面上开设有容置槽,并设置有杆帽;所述容置槽从指托延伸至刮取杆内部;所述杆帽盖合指托,其内侧面设置有连接头,所述接种环或者拭子通过连接头可拆卸安装在杆帽上,且两者安装在杆帽上时能够容置在容置槽内。优选的,所述管盖外侧面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管体底部设置有管托,所述管体外部贴有标签并划有刻度线。优选的,所述管体与管盖相连接处设有用于两者之间密封配合的密封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现有的菌株保存装置在每次转种所保存菌株时需使用无菌的接种环或者拭子挑取菌落,当菌株数量大时,需不断开关盖子,此操作较为繁琐,且操作过程易受污染,本技术针对现有菌株保存管,采用在保存管管盖内部加装一个取样机构,当需要保存菌株时,可直接用此装置刮取细菌保存;在需要转种使用该菌株时可使用此装置直接将菌株涂抹于平板一区进行分区划线转种,使用时无需利用另外的耗材进行操作,方便快捷,操作过程简单,不易污染菌株。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管盖放大示意图;其中:1、管体;2、管盖;3、管托;4、标签;5、刻度线;6、取样机构;7、指托;8、刮取杆;9、轻质弹簧;10、橡胶套;11、外螺纹;12、内螺纹;13、调节层;14、缓冲层;15、第一隔菌膜;16、硬质隔板;17、第二隔菌膜;18、取样头;19、防滑纹。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便利的菌株保存装置,包括管体1、管盖2和取样机构6。所述管体1底部设置有管托3,可以减缓管体倾倒震动时对菌株的影响;管体1外部贴有标签4,方便记录菌株信息;管体1外壁上划有刻度线5,可以明确加入的保护剂的体积。所述管体1和管盖2采用螺纹连接,优选的,管盖2外侧面设置有防滑纹19,方便拿捏与开启。所述管体1与管盖2相连接处设有用于两者之间密封配合的密封环,使保存管处于密封状态,减少了杂菌进入保存管内的可能性。所述管盖2内上部设置有调节层13,所述调节层13中心处镂空并设置有内螺纹12,所述调节层13下方设置有缓冲层14,所述缓冲层14下方设置有第一隔菌膜15,所述第一隔菌膜15下方设置有硬质隔板16,所述硬质隔板16下方设置有第二隔菌膜17,硬质隔板16用于承托调节层13和缓冲层14并承受取样机构6施加的压力,以防止隔菌膜变形,优选的,所述硬质隔板16卡接于管盖2内侧;第一隔菌膜15和第二隔菌膜17为双层保护机构,可有效防止外部杂菌进入保存管。所述缓冲层14采用软质弹性材料,可在取样机构6下降时抵消外螺纹11对其产生的挤压力,从而有效保护第一隔菌膜15。所述取样机构6设置于管盖2内,所述取样机构6包括刮取杆8、轻质弹簧9、橡胶套10和取样头18,所述刮取杆8滑动贯穿缓冲层14、第一隔菌膜15、硬质隔板16和第二隔菌膜17,所述刮取杆8的两端分别位于管盖2的相对两侧,其中一端设置有指托7,另一端套接有所述取样头18,所述刮取杆8中部活动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侧面设置有与内螺纹12相匹配的外螺纹11,所述轻质弹簧9套设在刮取杆8外部,并位于所述指托7和外螺纹11之间,所述轻质弹簧9外侧包裹橡胶套10。通过对指托7施加压力,可使得刮取杆8朝管体1底部运动,以刮取菌株,而轻质弹簧9的设置能够使得刮取杆8复位以远离管体1底部,即轻质弹簧9自然状态下取样头18与管体1的底部存在一定间距,避免取样头18在不取样时接触菌株。优选的,橡胶套10同时连接指托7和螺纹套,以使得管盖2盖合管体1时整体处于密闭状态。外螺纹11外径大于轻质弹簧9外径,以便有效承托弹簧,防止其滑脱。所述取样头18与刮取杆8可拆卸连接,其为接种环和拭子,所述接种环与和拭子不同时与刮取杆8连接,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的取样头,从而适应不同菌株的取样。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托7背离取样头18的侧面上开设有容置槽,并设置有杆帽;所述容置槽从指托7延伸至刮取杆18内部;所述杆帽盖合指托7,其内侧面设置有连接头,所述接种环或者拭子通过连接头可拆卸安装在杆帽上,且两者安装在杆帽上时能够容置在容置槽内。以通过上述设置来使得两种取样头均能够安装收纳在刮取杆18内,避免取样头丢失。具体工作原理:当需要保存菌株时,可直接用取样机构6刮取细菌保存,在需要转种使用该菌株时可使用取样机构6直接将菌株涂抹于平板一区进行分区划线转种,具体操作为按下指托7,轻质弹簧9和橡胶套10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产生抵抗力,刮取杆8和取样头18在压力作用下向下伸出,以便挑取菌株,当伸出长度不够时,可旋转指托7,在外螺纹11和内螺纹12的配合下,取样机构6可整体升降,以达到合适的伸出长度;当该菌株不适合用取样头挑取时,可将其更换成其他取样头,如拭子。本技术针对现有菌株保存管的缺陷,采用在保存管管盖处加装取样机构,使用时无需利用另外的耗材进行操作,方便快捷,操作过程简单,不易污染菌株。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便利的菌株保存装置,包括管体(1)、管盖(2)和取样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和管盖(2)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管盖(2)内上部设置有调节层(13),所述调节层(13)中心处镂空并设置有内螺纹(12),所述调节层(13)下方设置有缓冲层(14),所述缓冲层(14)下方设置有第一隔菌膜(15),所述第一隔菌膜(15)下方设置有硬质隔板(16),所述硬质隔板(16)下方设置有第二隔菌膜(17);所述取样机构(6)设置于管盖(2)内,所述取样机构(6)包括刮取杆(8)、轻质弹簧(9)、橡胶套(10)和取样头(18),所述刮取杆(8)滑动贯穿缓冲层(14)、第一隔菌膜(15)、硬质隔板(16)和第二隔菌膜(17),所述刮取杆(8)的两端分别位于管盖(2)的相对两侧,其中一端设置有指托(7),另一端套接有所述取样头(18),所述刮取杆(8)中部活动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侧面设置有与内螺纹(12)相匹配的外螺纹(11),所述轻质弹簧(9)套设在刮取杆(8)外部,并位于所述指托(7)和外螺纹(11)之间,所述轻质弹簧(9)外侧包裹橡胶套(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便利的菌株保存装置,包括管体(1)、管盖(2)和取样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和管盖(2)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管盖(2)内上部设置有调节层(13),所述调节层(13)中心处镂空并设置有内螺纹(12),所述调节层(13)下方设置有缓冲层(14),所述缓冲层(14)下方设置有第一隔菌膜(15),所述第一隔菌膜(15)下方设置有硬质隔板(16),所述硬质隔板(16)下方设置有第二隔菌膜(17);所述取样机构(6)设置于管盖(2)内,所述取样机构(6)包括刮取杆(8)、轻质弹簧(9)、橡胶套(10)和取样头(18),所述刮取杆(8)滑动贯穿缓冲层(14)、第一隔菌膜(15)、硬质隔板(16)和第二隔菌膜(17),所述刮取杆(8)的两端分别位于管盖(2)的相对两侧,其中一端设置有指托(7),另一端套接有所述取样头(18),所述刮取杆(8)中部活动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侧面设置有与内螺纹(12)相匹配的外螺纹(11),所述轻质弹簧(9)套设在刮取杆(8)外部,并位于所述指托(7)和外螺纹(11)之间,所述轻质弹簧(9)外侧包裹橡胶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便利的菌株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隔板(16)卡接于管盖(2)内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柳春徐秋红徐少林周婷婷韦文飞覃开益杨峰勋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