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以及摄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216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在光学元件的边缘外周侧面部反射的无用光而产生的鬼影和光斑等的产生,并能够再现清晰画质的光学元件以及摄像镜头。光学元件(100)具有光学有效部(101)以及形成在所述光学有效部(101)的周围的边缘部(102),在所述边缘部(102)的外周侧面部(103)形成有凹凸部(200),在摄像镜头中使用该光学元件(100)。

Optics and camera lens

The obj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n optical element and a camera lens which can suppress the generation of ghost and spot caused by useless light reflected on the peripheral face of the edge of the optical element, and can reproduce a clear picture quality. The optical element (100) has an optical effective part (101) and an edge part (102) formed around the optical effective part (101), a concave convex part (200) is formed on the peripheral side face (103) of the edge part (102), and the optical element (100) is used in the imaging l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元件以及摄像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摄像装置上使用的光学元件以及使用该光学元件的摄像镜头。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以信息终端设备为代表的各种商品中具有摄像头功能。对于安装在这样的设备上的摄像头,需要能够拍摄抑制了鬼影(Ghost)和光斑(Flare)的清晰的图像的摄像镜头。为了抑制鬼影和光斑,抑制无助于成像的无用光变得重要。以往,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作为抑制无用光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具有:有效直径区域,组装在摄影光学系统中,以摄影光轴为中心使有助于摄影的有效光束穿过;有效直径外区域,包围该有效直径区域;以及外周面,包围该有效直径外区域,为了使从物体侧的面入射、在像面侧的面反射并向所述外周面入射再在该外周面反射的光线不向像面入射,将所述外周面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或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相对于摄影光轴倾斜的非平行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摄像光学系统,具有多个光学元件,使物体的光学像成像;摄像光学系统保持部,保持所述摄像光学系统,所述多个光学元件中的至少1个光学元件具有:有效区域部,使来自物体的光束穿过;非有效区域部,设置为在与光轴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包围所述有效区域部;嵌合凹部或嵌合凸部,设置在所述正交方向的所述有效区域部与所述非有效区域部之间,以使相互的光轴一致的方式与相邻的光学元件嵌合;散射部,设置在所述非有效区域部的外周侧面,用于使光散射。散射部认为是“该散射部是将所述非有效区域部的所述外周侧面粗糙化而成的颗粒层。对于该颗粒层的表面,若以十点平均粗糙度评价,表面粗糙度为约10μm以下,优选为约4~6μm。这样的表面粗糙度的表面使用例如Ayamadai有限公司的#1003等来作为粗糙面的压模。”(参照专利文献2的第0033段)。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475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90484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学元件的目的在于,通过将外周面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或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相对摄影光轴倾斜的非平行面,以此控制反射光不向摄像元件侧传播。但是,在使用这样的光学元件的情况下,无法得到使反射光的功率衰减的效果,不能充分抑制在摄像镜头内产生的无用光。对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摄像镜头,除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学元件的结构之外,还在外形侧面部形成颗粒层使光散射,以使反射光的功率衰减。但是,仅通过形成颗粒层不能充分抑制无助于成像的无用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光学元件的外周侧面部形成为用于充分地抑制反射光的形状,充分地抑制无助于成像的无用光的光学元件以及使用该光学元件的摄像镜头。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元件具有光学有效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光学有效部的周围的边缘部,在所述边缘部的外周侧面部形成有凹凸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镜头包括具有以下结构的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具有光学有效部和形成在所述光学有效部的周围的边缘部,在所述边缘部的外周侧面部形成有多个凹凸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能够通过多个凹凸部使从光学元件的内部向外周侧面部入射并反射的光的功率充分地衰减,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鬼影和光斑。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剖面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无用光在外周侧面部的凹凸部的动作情况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将图1的一部分(103)放大的凹凸部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图5是示出应用本专利技术光学元件的摄像镜头构造的一实施方式剖视图。图6A示出在以往的摄像镜头内部产生的无用光的图,图6B示出在图5的摄像镜头中应用本专利技术光学元件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图7A示出在以往的摄像镜头内部产生的无用光的图,图7B示出在图5的摄像镜头中应用本专利技术光学元件的一实施方式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光学元件101光学有效部(透镜部)102边缘部103外形侧面部200凹凸部300、300’摄像镜头301透镜组件302镜筒303遮光板304后方遮光环L1第一透镜L2第二透镜L3第三透镜L4第四透镜L5第五透镜L6第六透镜L1b、L2a、L2b、L3a、L3b、L4a、L5b、L6a透镜嵌合部L1a、L1c、L6c、302a、302b、303c镜筒嵌合部B0光轴上的有效光线束B1最大像高的有效光线束SL光线、无用光X光轴IR滤光片IMG摄像元件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元件,通过在光学有效部的周围所形成的边缘部的外周侧面部形成凹凸部,使在光学元件的外周侧面部反射的无用光衰减。参照图1至图7B,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元件的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对于光学元件100,供有效光线入射的光学有效部101与位于光学有效部101的周围的边缘部102一体形成。在边缘部102的外周侧面部103形成有多个凹凸部200。图2示出图1的光学元件100的剖视图(A-A’)。在图2中,在外周侧面部103上形成的凹凸部200形成为与光学元件100的光轴X的方向平行地延伸。此外,凹凸部200也能够形成为相对光轴X成角度地延伸。图3示出入射到在外周侧面部103形成的凹凸部200的光线SL的动作情况。如图3所示,当光线SL向在外周侧面部103形成的凹凸部200入射时,光线SL通过凹凸部200而变为散射光,从而光的功率衰减。其中,通过使用鬼影模拟软件,能够将凹凸部200的详细形状设定为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光线SL的反射方向的形状。即,在设计阶段能够进行用于抑制鬼影和光斑的解析。能够抑制以往的如下的试错,即,在组装摄像镜头后对鬼影和光斑的产生进行评价,分析原因,再反馈给设计。另外,对于抑制鬼影和光斑,通过凹凸形状使光散射比仅形成颗粒层得到更好的效果。因此,优选在形成于外周侧面部103的凹凸部200的面上形成颗粒层。图4示出凹凸部200的形状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如下的例子,即,将凹凸部200的高度H设为0.065mm,将凸侧的边缘部E1的圆角的半径的大小设为R0.05mm,将凹侧的边缘部E2的圆角的半径的大小设为R0.15mm,将凹凸形状的相同单位形状的重复数设为72(将以光轴为中心的间距P设为5°),在边缘部外周的整周连续形成。此外,凹凸部200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数值。优选凹凸部200的高度H在0.01mm以上,凸侧的边缘部E1的圆角的半径的大小在R0.03mm以上,凹侧的边缘部E2的圆角的半径的大小在R0.03mm以上,也可以将凹凸形状的相同单位形状的重复数设为10以上(将以光轴为中心的间距P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n具有光学有效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光学有效部的周围的边缘部,/n在所述边缘部的外周侧面部具有凹凸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23 JP 2018-0990671.一种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光学有效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光学有效部的周围的边缘部,
在所述边缘部的外周侧面部具有凹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部含有多个重复的相同单位形状的凹凸,该凹凸的重复数为1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部向从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朝向所述外周侧面部的放射方向突出,突出高度为0.01m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部形成为所述凹凸部的凹部或凸部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内达也远藤滋
申请(专利权)人:康达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