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教学的万向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92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教学的万向轮,其包括支架、传动轴、把手、第一调节轴、第二调节轴、旋转接头和齿轮,所述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侧设置有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传动轴一端设置有驱动传动轴进行转动的把手,所述传动轴另一端贯穿右挡板后与第一调节轴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轴另一端与第二调节轴通过旋转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轴另一端贯穿左挡板后与齿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传动轴、第一调节轴和第二调节轴传动,实现万向轮的旋转运动,可以清晰看出万向轮的传动过程,更加直白地展示出万向轮工作原理,本申请设计简单,便于推广和应用。

A kind of universal wheel for teach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universal wheel for teaching,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a transmission shaft, a handle, a first regulating shaft, a second regulating shaft, a rotary joint and a gear. The bracket comprises a base plate, both sides of the base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a left baffle plate and a right baffle plate, one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handle for driving the transmission shaft to rotate, the other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is penetrated through the right baffle plate, and The end of the first regul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regul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regulating shaft through a rotary join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regul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gear through the left baffle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rotary movement of the universal wheel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shaft, the first regulating shaft and the second regulating shaft, and can clearly see the transmission process of the universal wheel, which is more straight and white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universal wheel is shown. The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教学的万向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万向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教学的万向轮。
技术介绍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现代工业与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万向轮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于万向轮方面的人才需要也逐渐增多,所以在许多大专院校里面均设置了相关课程,但是用于实际演示万向轮工作原理的模型少之又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教学的万向轮,通过传动轴、第一调节轴和第二调节轴传动,实现万向轮的旋转运动,可以清晰看出万向轮的传动过程,更加直白地展示出万向轮工作原理。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教学的万向轮,其包括支架、传动轴、把手、第一调节轴、第二调节轴、旋转接头和齿轮,所述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侧设置有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传动轴一端设置有驱动传动轴进行转动的把手,所述传动轴另一端贯穿右挡板后与第一调节轴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轴另一端与第二调节轴通过旋转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轴另一端贯穿左挡板后与齿轮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轴与第二调节轴形状相同,所述第一调节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空心槽,所述第二调节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空心槽,所述旋转接头设置在第一空心槽内,所述第一空心槽和第二空心槽通过旋转接头进行连接。优选的,所述把手包括与传动轴相连接的固定板以及设置在固定板上的拉扣。优选的,所述齿轮上设置有轮子。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教学的万向轮,通过传动轴、第一调节轴和第二调节轴传动,实现万向轮的旋转运动,可以清晰看出万向轮的传动过程,更加直白地展示出万向轮工作原理,便于对学生进行演示,本申请设计简单,便于推广和应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其中,1、支架,11、底板,12、左挡板,13、右挡板,2、传动轴,3、把手,31、固定板,32、拉扣,4、第一调节轴,41、第一空心槽,5、第二调节轴,51、第二空心槽,6、旋转接头,7、齿轮,71、轮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教学的万向轮,其包括支架1、传动轴2、把手3、第一调节轴4、第二调节轴5、旋转接头6和齿轮7,所述支架1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两侧设置有左挡板12和右挡板13,所述传动轴2一端设置有驱动传动轴2进行转动的把手3,所述传动轴2另一端贯穿右挡板13后与第一调节轴4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轴4另一端与第二调节轴5通过旋转接头6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轴5另一端贯穿左挡板12后与齿轮7相连接。支架1起到支撑整个万向轮的作用,通过传动轴2为第一调节轴4与第二调节轴5提供传动力,通过把手3带动传动轴2进行转动,传动轴2带动第一调节轴4转动,第一调节轴4通过旋转接头6与第二调节轴5相连接,第一调节轴4带动第二调节轴5进行转动,第二调节轴5又与齿轮7相连接,第二调节轴5带动齿轮进行转动;由于第一调节轴4与第二调节轴5之间设置有旋转接头6,通过旋转接头6实现万向轮进行旋转动作。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调节轴4与第二调节轴5形状相同,所述第一调节轴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空心槽41,所述第二调节轴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空心槽51,所述旋转接头6设置在第一空心槽41内,所述第一空心槽41和第二空心槽51通过旋转接头6进行连接。第一空心槽41和第二空心槽51相对接,旋转接头6设置在第一空心槽41,旋转接头6设置成十字型,旋转接头6的十字型连接头分别连接第一调节轴4与第二调节轴5,通过旋转接头6的转动,进而带动万向轮进行转动.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把手3包括与传动轴2相连接的固定板31以及设置在固定板31上的拉扣32,通过设置固定板31和拉扣32,便于更加清晰地观察传动轴2转动的转数。优选的方案是,所述齿轮7上设置有轮子71,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万向轮的转动过程。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转动把手,把手给予传动轴进行转动的动力,传动轴带动第一调节轴、第一调节轴带动第二调节轴、第二调节轴带动齿轮、齿轮带动轮子进行转动,使整个传动过程简单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演示,帮助理解应用。以上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教学的万向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架、传动轴、把手、第一调节轴、第二调节轴、旋转接头和齿轮,所述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侧设置有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传动轴一端设置有驱动传动轴进行转动的把手,所述传动轴另一端贯穿右挡板后与第一调节轴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轴另一端与第二调节轴通过旋转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轴另一端贯穿左挡板后与齿轮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教学的万向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架、传动轴、把手、第一调节轴、第二调节轴、旋转接头和齿轮,所述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侧设置有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传动轴一端设置有驱动传动轴进行转动的把手,所述传动轴另一端贯穿右挡板后与第一调节轴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轴另一端与第二调节轴通过旋转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轴另一端贯穿左挡板后与齿轮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教学的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钰李德中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进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