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建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44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建筑体系包括基础、墙/柱和梁,其中,基础包括底座、局部墙/柱和基础梁,基础梁具有第一孔洞,局部墙/柱具有第二孔洞,墙/柱开设纵向贯通的第三孔洞,墙/柱搭建在所述基础梁上时,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对齐,所述墙/柱端部的上侧设置呈阶梯型的第二企口,梁的端头设置呈阶梯型的第二榫头,第二榫头开设竖向贯通的第四孔洞,当所述墙/柱搭建在所述所述基础上、所述梁搭建在所述墙/柱上时,通过预紧筋对局部墙/柱、基础梁、墙/柱和梁施加预紧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模块化施工,标准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整个施工可以实现完全干法,减少模板的使用,减少施工人员。

A building system for prestressed tension constr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uilding system for prestressed tension construction, which includes a foundation, a wall / column and a beam, wherein the foundation includes a base, a local wall / column and a foundation beam, the foundation beam has a first hole, the local wall / column has a second hole, the wall /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hole through longitudinally, when the wall / column is built on the foundation beam, the third hole is opposite to the first hole The upper side of the end of the wall /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step-by-step second groove, the end of the beam is provided with a step-by-step second tenon, and the second tenon is provided with a vertical through fourth hole. When the wall / column is built on the foundation and the beam is built on the wall / column, the pre tightening force is applied to the local wall / column, foundation beam, wall / column and beam through the pre tightening ba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high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 and fast construction speed. The whole construction can realize complete dry method, reduce the use of formwork and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建筑体系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建筑体系。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基础结构较为简单,例如专利申请201610455877.9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包括凸形预制基础,凸形预制基础为混凝土基础,内部设有若干根纵筋,纵筋伸出凸形预制基础的两端并通过套筒与相邻凸形预制基础的纵筋连接;凸形预制基础内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上的连接筋,该连接筋伸出凸形预制基础上部并通过套筒与外墙连接。又例如专利申请201210026247.1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U型槽基础,包括在地基上挖凿成型、用于插入装配式墙板的空腔槽,空腔槽的外周挖设有U型槽,在U型槽内靠近U型槽底面处安装设置有底部钢筋或钢筋网、靠近U型槽的侧壁处间隔布置侧向钢筋及竖向钢筋,U型槽底部、空腔槽底部、U型槽侧壁以及空腔槽侧壁处均固定有用于将U型槽支设成形状呈U型的中空槽的支撑模板,空腔槽的底面上固定有后置锚钩垫块,后置锚钩垫块上固定有用于连接墙板的柱形钢制构件,地基内U型槽、墙板与空腔槽的槽壁间均浇筑有混凝。又例如专利申请2017109734230.1采用了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包括板体和用于连接板体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外壁沿其径向朝向管体轴线方向凹陷形成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管体长度方向上下贯通,所述板体两侧设有与管体形状相适应的凹槽。又例如专利申请201810697277.2公开的装配式墙体结构,依次通过外墙体层、前承重层、后承重层和内装饰层进行拼接。现有技术中的基础结构与墙/柱的连接通过套筒连接或者通过U型槽连接,并由预埋钢筋进行绑扎浇筑,墙/柱与梁的拼接直接绑扎浇筑。现有技术的现有技术中的基础与墙/柱直接拼接,墙/柱与梁直接绑扎浇筑存在诸多缺陷。梁梁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一种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建筑体系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建筑体系,所述建筑体系包括基础、墙/柱和梁,其中,所述基础包括底座、局部墙/柱和基础梁,所述局部墙/柱两侧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基础梁的两端向内凹陷,使基础梁两端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竖向开设贯穿所述凸台的第一孔洞,所述局部墙/柱竖向开设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沿局部墙/柱的侧面穿出;所述基础梁搭建在所述局部墙/柱上时,所述凹陷部的上侧面支撑所述基础梁的底面;所述局部墙/柱的上表面支撑所述凸台的底面,并且所述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对齐;所述墙/柱开设纵向贯通的第三孔洞,所述墙/柱搭建在所述基础梁上时,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对齐,所述墙/柱包括第一墙/柱体和第二墙/柱体,第一墙/柱体的端部和/或中部开有企口,所述第二墙/柱的端部设有榫头,使所述第一墙/柱体与所述第二墙/柱体相交时,所述企口与所述榫头榫卯连接;所述第一墙/柱体的第三孔洞对应企口的位置竖向贯通开设,所述第二墙/柱体的第三孔洞对应所述榫头位置竖向贯通开设,当所述第一墙/柱体与所述第二墙/柱体相交时,所述第一墙/柱体的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二墙/柱体的第三孔洞对齐;所述墙/柱端部的上侧设置呈阶梯型的第二企口,所述墙/柱的第三孔洞在所述第二企口的支撑面的位置竖向贯通;所述梁的端头设置呈阶梯型的第二榫头,所述梁的端头在第二榫头的支撑面的位置开设竖向贯通的第四孔洞,所述梁的第二榫头搭建在所述墙/柱的第二企口上,所述第二榫头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二企口的支撑面抵接,使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四孔洞对齐;当所述墙/柱搭建在所述所述基础上、所述梁搭建在所述墙/柱上时,通过预紧筋穿过所述第一孔洞、第二孔洞、第三孔洞和第四孔洞,对所述局部墙/柱、基础梁、墙/柱和梁施加预紧力。优选地,所述建筑体系还包括楼板,所述楼板开设纵向贯穿的第五孔洞。优选地,梁的第二榫头搭建在墙/柱的第二企口上,所述楼板覆盖所述墙/柱与所述梁拼接后的上表面,所述第五孔洞与第四孔洞对齐。优选地,所述基础梁上侧设有凸出部,所述墙/柱下侧位于所述第三空洞的位置开有凹槽,所述第一孔洞贯穿所述凸出部,当所述墙/柱搭建在所述基础梁上时,所述凸出部嵌入到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对齐。优选地,所述梁的第二榫头搭建在所述墙/柱的第二企口上时,所述墙/柱的上表面与所述梁的上表面齐平。优选地,所述墙/柱、底座、局部墙/柱和基础梁在工厂预制,所述底座与局部墙/柱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第一孔洞和/或所述第二孔洞和/或第三孔洞和/或第四孔洞内预埋套管。优选地,所述预埋套管为波纹金属套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墙/柱体与所述第二墙/柱拼接成“T”型墙/柱,或者拼接成“一”字型墙/柱,或者拼接成“L”型墙/柱。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建筑体系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预制构件包括预制基础、墙/柱和梁,所述基础包括底座、局部墙/柱和基础梁,所述局部墙/柱两侧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基础梁的两端向内凹陷,使基础梁两端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竖向开设贯穿所述凸台的第一孔洞,所述局部墙/柱竖向开设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沿局部墙/柱的侧面穿出;所述墙/柱开设纵向贯通的第三孔洞,所述墙/柱搭建在所述基础梁上时,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对齐,所述墙/柱包括第一墙/柱体和第二墙/柱体,第一墙/柱体的端部和/或中部开有企口,所述第二墙/柱的端部设有榫头,使所述第一墙/柱体与所述第二墙/柱体相交时,所述企口与所述榫头榫卯连接;所述第一墙/柱体的第三孔洞对应企口的位置竖向贯通开设,所述第二墙/柱体的第三孔洞对应所述榫头位置竖向贯通开设,所述墙/柱端部的上侧设置呈阶梯型的第二企口,所述墙/柱的第三孔洞在所述第二企口的支撑面的位置竖向贯通;所述梁的端头设置呈阶梯型的第二榫头,所述梁的端头在第二榫头的支撑面的位置开设竖向贯通的第四孔洞;(2)搭建基础梁与墙/柱固定局部墙/柱,将基础梁搭建在所述局部墙/柱上,所述凹陷部的上侧面支撑所述基础梁的底面,所述局部墙/柱的上表面支撑所述凸台的底面,且所述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对齐;将所述墙/柱搭建在所述基础梁上,使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对齐;(3)搭建梁与墙/柱将墙/柱搭建在基础梁上后,固定墙/柱,所述梁的第二榫头搭建在所述墙/柱的第二企口上,使第三孔洞与第四孔洞对齐;(4)施加预紧力在所述第一孔洞、第二孔洞、第三孔洞和第四孔洞内穿设预紧筋,张拉预紧筋并在第一孔洞、第二孔洞、第三孔洞和第四孔洞内灌注浆料。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建筑体系,可模块化施工,标准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整个施工可以实现完全干法,减少模板的使用,减少施工人员。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技术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附图说明参考随附的附图,本技术更多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体系包括基础、墙/柱和梁,其中,/n所述基础包括底座、局部墙/柱和基础梁,所述局部墙/柱两侧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基础梁的两端向内凹陷,使基础梁两端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竖向开设贯穿所述凸台的第一孔洞,所述局部墙/柱竖向开设第二孔洞;/n所述基础梁搭建在所述局部墙/柱上时,所述凹陷部的上侧面支撑所述基础梁的底面;所述局部墙/柱的上表面支撑所述凸台的底面,并且所述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对齐;/n所述墙/柱开设纵向贯通的第三孔洞,所述墙/柱搭建在所述基础梁上时,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对齐,/n所述墙/柱包括第一墙/柱体和第二墙/柱体,第一墙/柱体的端部和/或中部开有企口,所述第二墙/柱的端部设有榫头,使所述第一墙/柱体与所述第二墙/柱体相交时,所述企口与所述榫头榫卯连接;/n所述第一墙/柱体的第三孔洞对应企口的位置竖向贯通开设,所述第二墙/柱体的第三孔洞对应所述榫头位置竖向贯通开设,当所述第一墙/柱体与所述第二墙/柱体相交时,所述第一墙/柱体的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二墙/柱体的第三孔洞对齐;/n所述墙/柱端部的上侧设置呈阶梯型的第二企口,所述墙/柱的第三孔洞在所述第二企口的支撑面的位置竖向贯通;/n所述梁的端头设置呈阶梯型的第二榫头,所述梁的端头在第二榫头的支撑面的位置开设竖向贯通的第四孔洞,所述梁的第二榫头搭建在所述墙/柱的第二企口上,所述第二榫头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二企口的支撑面抵接,使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四孔洞对齐;/n当所述墙/柱搭建在所述基础上、所述梁搭建在所述墙/柱上时,通过预紧筋穿过所述第一孔洞、第二孔洞、第三孔洞和第四孔洞,对所述局部墙/柱、基础梁、墙/柱和梁施加预紧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体系包括基础、墙/柱和梁,其中,
所述基础包括底座、局部墙/柱和基础梁,所述局部墙/柱两侧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基础梁的两端向内凹陷,使基础梁两端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竖向开设贯穿所述凸台的第一孔洞,所述局部墙/柱竖向开设第二孔洞;
所述基础梁搭建在所述局部墙/柱上时,所述凹陷部的上侧面支撑所述基础梁的底面;所述局部墙/柱的上表面支撑所述凸台的底面,并且所述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对齐;
所述墙/柱开设纵向贯通的第三孔洞,所述墙/柱搭建在所述基础梁上时,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对齐,
所述墙/柱包括第一墙/柱体和第二墙/柱体,第一墙/柱体的端部和/或中部开有企口,所述第二墙/柱的端部设有榫头,使所述第一墙/柱体与所述第二墙/柱体相交时,所述企口与所述榫头榫卯连接;
所述第一墙/柱体的第三孔洞对应企口的位置竖向贯通开设,所述第二墙/柱体的第三孔洞对应所述榫头位置竖向贯通开设,当所述第一墙/柱体与所述第二墙/柱体相交时,所述第一墙/柱体的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二墙/柱体的第三孔洞对齐;
所述墙/柱端部的上侧设置呈阶梯型的第二企口,所述墙/柱的第三孔洞在所述第二企口的支撑面的位置竖向贯通;
所述梁的端头设置呈阶梯型的第二榫头,所述梁的端头在第二榫头的支撑面的位置开设竖向贯通的第四孔洞,所述梁的第二榫头搭建在所述墙/柱的第二企口上,所述第二榫头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二企口的支撑面抵接,使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四孔洞对齐;
当所述墙/柱搭建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霓徐福泉张兰英蔡玉龙易国辉刘长松
申请(专利权)人:国住人居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