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OSG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成形丝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307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形丝锥,该成形丝锥能够比以往容易地获得具有目标加工精度的内螺纹内径尺寸。成形丝锥(1)通过使被加工材料的底孔塑性变形来形成内螺纹,该成形丝锥具有以螺纹状沿径向突出的外螺纹部(3)。外螺纹部具有:至少1个突出部(5),其具有在轴向上配置的、沿径向突出的多个第一螺纹牙(51)和形成于在轴向上相邻的第一螺纹牙之间的第一谷底(52);以及至少1个调整部(6),其与至少1个突出部一同配置在外螺纹部的1导程内,该至少1个调整部的与1导程内的第一谷底相对应的部分的距轴心的距离比该第一谷底的谷径长,且比与该第一谷底相邻的第一螺纹牙的牙径短。

Forming tap

The obj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forming tap, which can easily obtain the inner diameter size of the internal thread with the target machining accuracy than before. The forming tap (1) forms an internal thread by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bottom hole of the processed material, and has an external thread part (3) protruding radially in the form of a thread. The external thread part has at least one protrusion part (5), a plurality of first thread teeth (51) arranged axially and protruding radially, and a first valley bottom (52)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thread teeth adjacent axially, and at least one adjustment part (6),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lead of the external thread part together with at least one protrusion part, and the first valley in the lead of the at least one adjustment part The distance from the axis of the corresponding part of the bottom is longer than the valley diameter of the first valley bottom, and shorter than the tooth diameter of the first threaded tooth adjacent to the first valley bott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形丝锥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使被加工材料的底孔塑性变形来形成内螺纹的成形丝锥。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形成内螺纹的工具,公知有成形丝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述的成形丝锥具有主体部、螺纹部、倒角部(日文:食付き部)以及抛光部。主体部为以圆筒状延伸的部位。倒角部为在主体部的外周以螺纹状配设的部位,并具有与内螺纹相对应的形状。倒角部是设于螺纹部的前端侧的部位,且是朝向前端去而逐渐变小径的部位。倒角部的谷形成为比相邻的螺纹部的谷浅。倒角部的谷径与通过加工而形成的内螺纹的内径尺寸大致相等。抛光部能够在主体部向另一方向旋转时将倒角部的谷向内螺纹的顶部按压来进行精加工。该成形丝锥在相对于被加工材料的底孔使主体部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利用螺纹部使被加工材料塑性变形并成形,来形成内螺纹。该成形丝锥在使主体部向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利用抛光部对所形成的内螺纹的顶部进行精加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720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以往的成形丝锥中,为了获得具有目标加工精度的内螺纹内径尺寸,需要高精度地调整底孔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形丝锥,该成形丝锥能够比以往容易地获得具有目标加工精度的内螺纹内径尺寸。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成形丝锥通过使被加工材料的底孔塑性变形来形成内螺纹,其中,该成形丝锥具有以螺纹状沿径向突出的外螺纹部,该外螺纹部具有:至少1个突出部,其具有在轴向上配置的、沿所述径向突出的多个第一螺纹牙和形成于在所述轴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螺纹牙之间的第一谷底;以及至少1个调整部,其与所述至少1个突出部一同配置在所述外螺纹部的1导程内,该至少1个调整部的与所述1导程内的所述第一谷底相对应的部分的距轴心的距离比该第一谷底的谷径长,且比与该第一谷底相邻的所述第一螺纹牙的牙径短。由于本技术方案的成形丝锥在外螺纹部的1导程内具有至少1个突出部和至少1个调整部,因此,能够利用突出部使被加工材料的底孔塑性变形,并且能够利用调整部来调整内螺纹的内径。因此,成形丝锥能够在不像以往那样严密地调整底孔的尺寸精度的情况下,比以往容易地获得具有目标加工精度的内螺纹内径尺寸。也可以是,在本技术方案的成形丝锥中,所述至少1个调整部具有在所述轴向上配置的、沿所述径向突出的多个第二螺纹牙和形成于在所述轴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二螺纹牙之间的第二谷底,所述第二谷底的谷径比所述第一谷底的谷径长,且比与该第一谷底相邻的所述第一螺纹牙的牙径短。该情况中的成形丝锥能够通过第二螺纹牙来抑制在突出部的作用下塑性变形后的被加工材料因调整部而在绕轴心的方向上过度地变形。也可以是,在本技术方案的成形丝锥中,所述第二谷底的经过所述轴心的所述轴向的剖面的轮廓为直线状。该情况中的成形丝锥能够利用调整部使内螺纹牙顶形成为平面状。也可以是,在本技术方案的成形丝锥中,所述1导程内的所述第一螺纹牙的牙径比所述第二螺纹牙的牙径长。该情况中的成形丝锥在通过调整部使在突出部的作用下塑性变形后的被加工材料变形时,能够使沿第二谷底塑性变形后的被加工材料在绕轴心的方向上松开。也就是说,成形丝锥能够抑制如下情况,即,在通过调整部使在突出部的作用下塑性变形后的被加工材料变形时,因没有使被加工材料在绕轴心的方向上变形的余地,导致成形丝锥无法进一步转动。也可以是,在本技术方案的成形丝锥中,所述外螺纹部在所述1导程内具有多个且数量相同的所述至少1个突出部和所述至少1个调整部,所述至少1个突出部和所述至少1个调整部在所述1导程内交替地配置。该情况中的成形丝锥在外螺纹部的1导程内将突出部和调整部交替地配置,因此,能够高效且有效地执行内螺纹的形成和内螺纹的内径的调整。附图说明图1是成形丝锥1的主视图。图2是成形丝锥1的右视图。图3是放大成形丝锥1的外螺纹部3得到的主视图。图4是利用成形丝锥1对被加工材料80的底孔81进行塑性加工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图5是在完整牙部32中,在使螺纹牙的轴向的中心一致的状态下,将1导程内的突出部5的轴向的轮廓L1和调整部6的轴向的轮廓L2重叠之后的说明图。图6是评价试验结果的说明图。图7是变形例的成形丝锥90的右视图。图8是变形例的成形丝锥91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参照图1~5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成形丝锥1的各部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用AX表示成形丝锥1的轴心,在沿轴心AX的方向即轴向上,将相对于柄部(shank)2设有外螺纹部3的一侧称作前端侧,将与前端侧相反的那一侧称作后端侧。在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上,将远离轴心AX的方向称作径向。将以轴心AX为中心的圆的圆周方向称作周向。[1.成形丝锥1的物理结构]如图1所示,成形丝锥1是用于使被加工材料的底孔塑性变形来形成内螺纹的工具。成形丝锥1具有柄部2和外螺纹部3。柄部2的材质是高速工具钢,柄部2是具有轴心AX的圆柱状。柄部2的材质并不限于高速工具钢,也可以是超硬合金。柄部2在后端侧(图1左侧)具有四角部21,该四角部21形成为其剖面呈大致四边形状。四角部21由例如加工中心等加工机床的保持部(省略图示)来保持。外螺纹部3是用于使设于被加工材料的底孔塑性变形来形成内螺纹的部位。外螺纹部3以与柄部2相同的材料与该柄部2一体地形成。外螺纹部3从具有与柄部2相同的轴心AX的圆柱的侧面,沿与规定的导程角相对应的虚拟的螺旋线,以螺纹状沿径向突出。外螺纹部3在轴向上具有倒角部31和完整牙部32。倒角部31是指,在利用成形丝锥1进行的内螺纹的加工中,进入到被加工材料的底孔的表层部来使该表层部塑性变形,从而滚轧成形内螺纹的部分。倒角部31与从外螺纹部3的前端侧起算的数个间距(例如2~5个间距)相对应。间距是图3中由P所示的、相邻的螺纹牙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完整牙部32是指,在利用成形丝锥1进行的内螺纹的加工中,对利用倒角部31成形的内螺纹表面进行精加工的部分。完整牙部32的形状与利用成形丝锥1形成的、成为被加工材料的内螺纹的螺纹牙的形状大致一致。本例的成形丝锥1还具有油槽4。油槽4是用于在内螺纹的塑性加工工序中提高润滑效果的槽,能够将攻丝油向被加工材料的塑性加工面供给。油槽4从外螺纹部3的前端侧到后端侧以与轴心AX平行的直线状形成。外螺纹部3在周向上具有突出部5和调整部6。本例的外螺纹部3在1导程内具有多个且数量相同的突出部5和调整部6,突出部5和调整部6在1导程内交替地配置。1导程以内是指,成为绕轴心AX的虚拟的螺旋线旋转1周的量的、周向的范围。本例的外螺纹部3在1导程内具有3个突出部5和3个调整部6,突出部5和调整部6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在本例中,油槽4的数量与1导程内的突出部5的数量和调整部6的数量之和一致。将油槽4在周向上配设于突出部5与调整部6之间。也就是说,在油槽4与油槽4之间配置有突出部5或调整部6。突出部5和调整部6的周向上的延伸设置范围被油槽4分隔。在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形丝锥,其通过使被加工材料的底孔塑性变形来形成内螺纹,其特征在于,/n该成形丝锥具有以螺纹状沿径向突出的外螺纹部,/n该外螺纹部具有:/n至少1个突出部,其具有在轴向上配置的、沿所述径向突出的多个第一螺纹牙和形成于在所述轴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螺纹牙之间的第一谷底;以及/n至少1个调整部,其与所述至少1个突出部一同配置在所述外螺纹部的1导程内,该至少1个调整部的与所述1导程内的所述第一谷底相对应的部分的距轴心的距离比该第一谷底的谷径长,且比与该第一谷底相邻的所述第一螺纹牙的牙径短。/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成形丝锥,其通过使被加工材料的底孔塑性变形来形成内螺纹,其特征在于,
该成形丝锥具有以螺纹状沿径向突出的外螺纹部,
该外螺纹部具有:
至少1个突出部,其具有在轴向上配置的、沿所述径向突出的多个第一螺纹牙和形成于在所述轴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螺纹牙之间的第一谷底;以及
至少1个调整部,其与所述至少1个突出部一同配置在所述外螺纹部的1导程内,该至少1个调整部的与所述1导程内的所述第一谷底相对应的部分的距轴心的距离比该第一谷底的谷径长,且比与该第一谷底相邻的所述第一螺纹牙的牙径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丝锥,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1个调整部具有在所述轴向上配置的、沿所述径向突出的多个第二螺纹牙和形成于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一光
申请(专利权)人:OSG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