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交替摆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8630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装置,特别是一种左右连杆交替前后互联摆动的一种前后交替摆动装置。包括左连杆组合,左齿轮,前导柱组合,螺丝I,固定架,右齿轮,右连杆组合,后导柱组合,螺丝II和齿条架。结构合理,装配方便,摆动时所述左连杆组合和所述右连杆组合的相位刚好相反。

A kind of back and forth alternate sw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chanical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front and back alternate swing device for the left and right connecting rods to alternate front and back interconnected swing. It includes left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left gear, front guide pillar assembly, screw I, fixing frame, right gear, right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rear guide pillar assembly, screw II and rack frame. The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the assembly is convenient, and the phase of the left connecting rod combination and the right connecting rod combination is just opposite when swin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后交替摆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装置,特别是一种左右连杆交替前后互联摆动的一种前后交替摆动装置。
技术介绍
人体双手前后摆臂,左右手臂的相位刚好相反。摆臂的相位是由大脑神经控制并通过肌肉运动实现的。左右连杆交替前后摆动时,为了确保左右连杆前后摆动的相位刚好相反,必须使左右连杆摆动时能实现互联。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后交替摆动装置,左边的连杆脚蹬做前后摆动时,右边的连杆脚蹬也会同时前后摆动,但是相位刚好相反。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种前后交替摆动装置包括左连杆组合,左齿轮,前导柱组合,螺丝I,固定架,右齿轮,右连杆组合,后导柱组合,螺丝II和齿条架。所述左连杆组合设有左切口圆孔。所述左齿轮设有左切口圆柱。所述固定架设有前导套,前止位,后止位,左圆柱孔,右圆柱孔和后导套。所述齿条架设有左下齿条,右上齿条,前定位孔和后定位孔。所述左切口圆孔与所述左切口圆柱配合。所述前导柱组合设有前导柱和前短柱。所述后导柱组合设有后导柱和后短柱。所述前导柱与所述前导套配合。所述后导柱与所述后导套配合。将所述前短柱插入所述前定位孔,并用所述螺丝I固定连接。将所述后短柱插入所述后定位孔,并用所述螺丝II固定连接。所述左齿轮的转动轴与所述左圆柱孔配合,所述左齿轮与所述左下齿条啮合。所述右齿轮的转动轴与所述右圆柱孔配合,所述右齿轮与所述右上齿条啮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一种前后交替摆动装置结构合理,装配方便,摆动时所述左连杆组合和所述右连杆组合的相位刚好相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图形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3是所述左连杆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所述左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所述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图7是所述齿条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所述前导柱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所述后导柱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连杆组合,2.左齿轮,3.前导柱组合,4.螺丝I,5.固定架,6.右齿轮,7.右连杆组合,8.后导柱组合,9.螺丝II,10.齿条架,11.左切口圆孔,12.左切口圆柱,13.前导套,14.前止位,15.后止位,16.左圆柱孔,17.右圆柱孔,18.后导套,19.左下齿条,20.右上齿条,21.前定位孔,22.后定位孔,23.前导柱,24.前短柱,25.后导柱,26.后短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图2,所述一种前后交替摆动装置包括所述左连杆组合1,所述左齿轮2,所述前导柱组合3,所述螺丝I4,所述固定架5,所述右齿轮6,所述右连杆组合7,所述后导柱组合8,所述螺丝II9和所述齿条架10。如图3,所述左连杆组合1设有所述左切口圆孔11。如图4,所述左齿轮2设有所述左切口圆柱12。如图5,所述固定架5设有所述前导套13,所述前止位14,所述后止位15,所述左圆柱孔16,所述右圆柱孔17和所述后导套18。如图6、图7,所述齿条架10设有所述左下齿条19,所述右上齿条20,所述前定位孔21和所述后定位孔22。所述左齿轮2的转动轴与所述左圆柱孔16配合,所述左齿轮2与所述左下齿条19啮合。所述右齿轮6的转动轴与所述右圆柱孔17配合,所述右齿轮6与所述右上齿条20啮合。较优地,装配时,所述左齿轮2和所述左下齿条19啮合的初始位置以及所述右齿轮6和所述右上齿条20啮合的初始位置,应该使得所述左连杆组合1和所述右连杆组合7的摆动相位刚好相反。所述左切口圆孔11与所述左切口圆柱12配合。所述左切口圆孔11与所述左切口圆柱12之间没有相对转动。如图8,所述前导柱组合3设有所述前导柱23和所述前短柱24。如图9,所述后导柱组合8设有所述后导柱25和所述后短柱26。所述前导柱23与所述前导套13配合。所述后导柱25与所述后导套18配合。将所述前短柱24插入所述前定位孔21,并用所述螺丝I4固定连接。将所述后短柱26插入所述后定位孔22,并用所述螺丝II9固定连接。较优地,所述左连杆组合1摆动的幅度受到所述前止位14和所述后止位15限制。使用时,所述左连杆组合1向前摆动,所述左齿轮2转动,所述左下齿条19向前移动,所述齿条架10向前移动,所述右上齿条20向前移动,所述右齿轮6转动,于是所述右连杆组合7向后摆动。反之,亦然。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仅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后交替摆动装置,包括左连杆组合,左齿轮,前导柱组合,螺丝I,固定架,右齿轮,右连杆组合,后导柱组合,螺丝II和齿条架;其特征是:所述左连杆组合设有左切口圆孔;所述左齿轮设有左切口圆柱;所述固定架设有前导套,前止位,后止位,左圆柱孔,右圆柱孔和后导套;所述齿条架设有左下齿条,右上齿条,前定位孔和后定位孔;所述左切口圆孔与所述左切口圆柱配合;所述前导柱组合设有前导柱和前短柱;所述后导柱组合设有后导柱和后短柱;所述前导柱与所述前导套配合;所述后导柱与所述后导套配合;将所述前短柱插入所述前定位孔,并用所述螺丝I固定连接;将所述后短柱插入所述后定位孔,并用所述螺丝II固定连接;所述左齿轮的转动轴与所述左圆柱孔配合,所述左齿轮与所述左下齿条啮合;所述右齿轮的转动轴与所述右圆柱孔配合,所述右齿轮与所述右上齿条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交替摆动装置,包括左连杆组合,左齿轮,前导柱组合,螺丝I,固定架,右齿轮,右连杆组合,后导柱组合,螺丝II和齿条架;其特征是:所述左连杆组合设有左切口圆孔;所述左齿轮设有左切口圆柱;所述固定架设有前导套,前止位,后止位,左圆柱孔,右圆柱孔和后导套;所述齿条架设有左下齿条,右上齿条,前定位孔和后定位孔;所述左切口圆孔与所述左切口圆柱配合;所述前导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