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以及各种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581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该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在盖体关闭操作时可发挥大的缓和性能,防止盖体骤然落下,在开启操作时发挥较小的缓和性能,可以用轻巧力道打开盖体的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包括:气缸构件、轴杆构件、活塞构件、旋转扭矩控制机构、及流体缓冲机构;旋转扭矩控制机构包括:设于轴杆构件的端部的凸轮部、设于活塞构件的端部的凸轮从动部及对活塞构件施力而使凸轮从动部压接于凸轮部的弹性构件;流体缓冲机构由以下元件构成:夹着活塞构件而设于轴杆构件侧的第一流体室、设于相反侧的第二流体室、形成于活塞构件的外周与气缸构件的内周之间的第一通路、设于活塞构件的第二通路及依盖体的开闭方向而遮断第二通路的阀体。

Hinge with rotating buffer and various machin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inge with a rotating buffer, which can play a large relaxation performance when the cover body is closed, prevent the cover body from falling suddenly, and play a small relaxation performance when the cover body is opened. The hinge with a rotating buffer of the cover body can be opened with a light force way, including: cylinder component, shaft rod component, piston component and rotating torque control The rotating torque control mechanism includes: a cam part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shaft member, a cam follower part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piston member and an elastic member applying force to the piston member so that the cam follower part is pressed to the cam part; the fluid buffer mechanism is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elements: a first fluid chamber arranged at the side of the shaft member sandwiched with the piston member, and a first fluid chamber arranged at the side of the shaft member The second fluid chamber on the opposite side, the first passage formed between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piston member and the inner circumference of the cylinder member, the second passage arranged on the piston member and the valve body blocking the second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direction of the cove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以及各种机器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在洗衣机、洗碗机、冷冻库、办公机器、家具及便器等各种机器中,适合对机器本体开闭盖体的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以及使用该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的各种机器。
技术介绍
过去,在汽车车内、洗衣机、家具、厕所等的机器中,用于对机器本体开闭盖体时的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例如日本特开平11-247522号公开专利公报所记载,现有技术在旋转铰链部中组合旋转扭矩控制机构与流体缓冲机构。该日本特开平11-247522号公开专利公报的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显示一种包括:安装于机器本体的气缸构件;将其一端安装于盖体,其另一端可旋转地收容于具有凸轮部的气缸构件中的轴杆构件;及压接于该凸轮部而驱动的凸轮从动部;并且在由可旋转且可向轴线方向滑动地收容于气缸构件中的活塞构件;及将该活塞构件向轴杆构件侧压接的弹性构件而构成的旋转铰链部中,组合在气缸构件中夹着活塞构件而设于轴杆构件侧并充填了流体的第一流体室;在气缸构件中夹着活塞构件而设于与轴杆构件相反侧并充填流体的第二流体室;及使活塞构件在轴线方向贯穿而设置的流体的第一通路构成的流体缓冲机构;通过流体随着盖体的开闭操作通过第一通路而在第一流体室与第二流体室之间流通,以缓和铰链部随着盖体的开闭操作而骤然的开闭动作的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日本特开平11-247522号公开专利公报中记载的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旋转铰链部对机器本体进行盖体的开启操作时与关闭操作时,流体缓冲机构的缓和能力相同。但是,使用旋转铰链部对机器本体在上下方向开闭的盖体时,为了防止盖体急速落下,在关闭操作时具有大的缓和能力,另外,在开启操作时,主要为了减轻举起盖体的负荷,防止盖体骤然弹起,而希望能发挥比关闭操作时较小的缓和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对机器本体进行盖体的开启操作时与关闭操作时,在旋转铰链部对旋转扭矩的缓和性能上设置差异,在盖体关闭操作时发挥大的缓和性能,防止盖体骤然落下,在开启操作时发挥比较小的缓和性能,可以采用轻巧力道打开盖体的使用流体缓冲机构的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以及使用该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的机器。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的特征为:是由以下元件构成:气缸构件,其安装于机器本体与对该机器本体安装的盖体的任何一侧;轴杆构件,其将其一端部安装于前述机器本体与前述盖体的任何另一侧,并可限制沿一个方向滑动而可旋转地收容在前述气缸构件中;活塞构件,其是在前述气缸构件中,可与该气缸构件一起旋转且可对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旋转扭矩控制机构,其以减轻经由前述活塞构件的前述气缸构件与前述轴杆构件相对旋转时需要的旋转扭矩的方式进行控制;及流体缓冲机构,其缓和前述气缸构件与前述轴杆构件的相对旋转;前述旋转扭矩控制机构包括:凸轮部,其设于前述轴杆构件的端部;凸轮从动部,其设于前述活塞构件与前述凸轮部相对的端部;及弹性构件,其是在前述气缸构件中对前述活塞构件施力,而使前述凸轮从动部压接在前述凸轮部;前述流体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流体室,其是在前述气缸构件中夹着前述活塞构件而设于前述轴杆构件侧并充填流体;第二流体室,其在前述气缸构件中夹着前述活塞构件而设于与前述轴杆构件相反侧并充填流体;流体的第一通路,其形成于前述活塞构件的外周与前述气缸构件的内周之间;流体的第二通路,其使前述活塞构件的中心部在轴线方向贯穿设置;及阀体,其设于前述第二通路中,并依前述盖体的开闭方向遮断在前述第二通路流通的流体。进一步地,前述活塞构件包括放射状的引导沟,其与形成于前述气缸构件的内周面的轴线方向的凸条部啮合,限制前述活塞构件的旋转,前述第一通路是形成于前述活塞构件的外周与前述气缸构件的内周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包括板构件,其从前述弹性构件侧插入前述活塞构件本体的中心,而形成前述弹性构件的支撑面,前述第二通路由贯穿前述活塞构件的中心孔、贯穿前述板构件的中心孔及形成于插入前述活塞构件本体的前述板构件与前述活塞构件本体之间的间隙而构成,并在该间隙中设置前述阀体。进一步地,前述板构件包括突起部,其与前述阀体抵接,并在前述阀体与前述板构件之间形成流体的通路,前述阀体通过向前述活塞构件本体侧移动,而从前述板构件的前述第二通路遮断前述活塞构件本体的前述第二通路,通过向前述板构件侧移动,前述突起部形成的前述间隙使前述活塞构件本体的前述第二通路与前述板构件的前述第二通路连通。进一步地,前述气缸构件包括阶差部,其从其一端侧的开口插入前述轴杆构件,并从其另一端侧的开口在使前述轴杆构件的一部分突出的状态下与前述轴杆构件啮合,而限制向前述另一端侧移动,前述轴杆构件在前述阶差部与前述凸轮部之间具有前述第一流体室的密封构造。进一步地,包括栓构件,其固定于前述气缸构件的前述一端侧的开口,在压缩状态下支撑前述弹性构件,并使前述轴杆构件啮合于前述阶差部,前述栓构件中具有前述第二流体室的密封构造。进一步地,前述气缸构件包括安装板,其从其侧面沿着旋转轴线而呈放射状突出设置,前述气缸构件使用该安装板而固定于前述盖体。进一步地,不包括限制前述活塞构件的斜度的活塞轴,而包括比前述活塞构件的直径大的前述活塞构件与前述气缸构件在轴线方向的接触长度,通过限制前述活塞构件的斜度,前述活塞构件的与轴线方向垂直的剖面整体来自流体的受压面。进一步地,在前述盖体关闭状态下,前述凸轮部的顶上部的上面与前述凸轮从动部的顶上部的上面皆形成平坦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权利要求1至8项中任一项的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各种机器的特征为:以将前述气缸构件安装于前述盖体,并将前述轴杆构件安装于前述机器本体,在关闭前述盖体的过程压缩前述弹性构件,并且阀体遮断前述第一通路,在打开前述盖体的过程减少前述弹性构件的压缩,并且通过阀体开放前述第一通路的方式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时,可提供对机器本体进行盖体的关闭操作时与开启动作时,在旋转扭矩控制机构送出的旋转扭矩的缓和性能上设置差异,在盖体的关闭操作时可发挥大的缓和性能,而开启操作时发挥较小的缓和性能,以提高盖体开闭时的操作性的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时,可以简单的构造阻止活塞构件对气缸构件旋转。而后,即使从轴杆构件向活塞构件传导大的扭矩,而沟部与突起部的接触压力变大时,流体担任润滑材料,活塞构件仍可在轴线方向平滑地移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3的专利技术时,可以不使用螺丝等固定构件的简单构造将阀体向轴线方向移动地保持。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4的专利技术时,在阀体向弹性构件密封构件侧移动时,可经由阀体与弹性构件密封构件的间隙,使流体从第二通路向第三通路减少阻力而流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5的专利技术时,从气缸构件的一端侧的开口插入轴杆构件,并使轴杆构件的一部分从其另一端侧的开口突出时,气缸构件的阶差部与轴杆构件啮合,而将轴杆构件定位于轴线方向的指定位置。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6的专利技术时,在栓构件中通过支撑一端的弹性构件,并经由活塞构件施压轴杆构件,使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其特征为:由以下元件构成:气缸构件,其安装于机器本体与对该机器本体安装的盖体的任何一侧;轴杆构件,其将其一端部安装于前述机器本体与前述盖体的任何另一侧,并限制沿一个方向滑动而可旋转地收容于前述气缸构件中;活塞构件,其在前述气缸构件中,可与该气缸构件一起旋转且可对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旋转扭矩控制机构,其以减轻经由前述活塞构件的前述气缸构件与前述轴杆构件相对旋转时需要的旋转扭矩的方式进行控制;及流体缓冲机构,其缓和前述气缸构件与前述轴杆构件的相对旋转;/n前述旋转扭矩控制机构包括:凸轮部,其设于前述轴杆构件的端部;凸轮从动部,其设于前述活塞构件与前述凸轮部相对的端部;及弹性构件,其在前述气缸构件中对前述活塞构件施力,而使前述凸轮从动部压接在前述凸轮部;/n前述流体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流体室,其在前述气缸构件中夹着前述活塞构件而设于前述轴杆构件侧并充填流体;第二流体室,其在前述气缸构件中夹着前述活塞构件而设于与前述轴杆构件相反侧并充填流体;流体的第一通路,其形成于前述活塞构件的外周与前述气缸构件的内周之间;流体的第二通路,其使前述活塞构件的中心部在轴线方向贯穿设置;及阀体,其设于前述第二通路中,并依前述盖体的开闭方向遮断在前述第二通路流通的流体。/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21 JP 2018-0970411.一种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其特征为:由以下元件构成:气缸构件,其安装于机器本体与对该机器本体安装的盖体的任何一侧;轴杆构件,其将其一端部安装于前述机器本体与前述盖体的任何另一侧,并限制沿一个方向滑动而可旋转地收容于前述气缸构件中;活塞构件,其在前述气缸构件中,可与该气缸构件一起旋转且可对轴线方向滑动地设置;旋转扭矩控制机构,其以减轻经由前述活塞构件的前述气缸构件与前述轴杆构件相对旋转时需要的旋转扭矩的方式进行控制;及流体缓冲机构,其缓和前述气缸构件与前述轴杆构件的相对旋转;
前述旋转扭矩控制机构包括:凸轮部,其设于前述轴杆构件的端部;凸轮从动部,其设于前述活塞构件与前述凸轮部相对的端部;及弹性构件,其在前述气缸构件中对前述活塞构件施力,而使前述凸轮从动部压接在前述凸轮部;
前述流体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流体室,其在前述气缸构件中夹着前述活塞构件而设于前述轴杆构件侧并充填流体;第二流体室,其在前述气缸构件中夹着前述活塞构件而设于与前述轴杆构件相反侧并充填流体;流体的第一通路,其形成于前述活塞构件的外周与前述气缸构件的内周之间;流体的第二通路,其使前述活塞构件的中心部在轴线方向贯穿设置;及阀体,其设于前述第二通路中,并依前述盖体的开闭方向遮断在前述第二通路流通的流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活塞构件包括放射状的引导沟,其与形成于前述气缸构件的内周面的轴线方向的凸条部啮合,限制前述活塞构件的旋转,前述第一通路是形成于前述活塞构件的外周与前述气缸构件的内周之间的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板构件,其从前述弹性构件侧插入前述活塞构件本体的中心,而形成前述弹性构件的支撑面,前述第二通路由贯穿前述活塞构件的中心孔、贯穿前述板构件的中心孔及形成于插入前述活塞构件本体的前述板构件与前述活塞构件本体之间的间隙而构成,并在该间隙中设置前述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旋转缓冲器的铰链,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廷翰
申请(专利权)人: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H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