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923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戴显示设备,涉及智能产品领域,包括贴脸组件,该贴脸组件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空气流通通道;且内壳上设置有内散热孔,外壳上设置有外散热孔,外散热孔与内散热孔错开设置。因贴脸组件上设置有空气流通通道,使用过程中人眼、脸部以及设备内部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均可传递到空气流通通道中,再被通过外散热孔流动的空气带走,从而实现了散热的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错开设置的内散热孔和外散热孔,仍能够保持人眼部分处于纯黑暗环境中。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头戴显示设备,同步兼容散热与遮光功能,无需增加额外部件,结构简单易实现。

Head wear displa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d wear display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products, including a face fitting component, the face fitting component includes an inner shell and an outer shell, and an air circulation channel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shell and the outer shell; the inn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cooling hole, the outer cooling hole is provided on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outer cooling hole and the inner cooling hole are staggered. Due to the air circulation channel set on the face-to-face components, the heat generated by the eyes, face and 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equipment can be transferred to the air circulation channel, and then be taken away by the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external cooling holes, so as to realize the heat dissipation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user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stagger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oling holes can still keep the human eye part in a pure dark environment.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head wear display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ynchronously compatible with the functions of heat dissipation and light shielding, does not need to add additional components, and has a simple structure and is easy to real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戴显示设备
本技术涉及智能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头戴显示设备均有贴脸部分散热不良的问题,由于头戴显示设备为了保证沉浸感,需要在人眼部分保持纯黑暗环境,因此需要良好的遮光效果。为了达到遮光效果,人眼与镜片之间通常会做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但是在佩戴期间,人眼、脸部以及设备内部元器件均会持续发热,在长时间佩戴后,会出现由于散热不良导致的起雾、发热等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头戴显示设备大多以下两种方案来解决。其一是贴遮光透气膜,其二是降低功耗来降低热量。虽然以上两种方案,以上两种方案均各自存在缺点:遮光透气膜散热效果较差,且组装难度大,存在开胶脱落的风险;而降低功耗会影响用户体验,均无法较好实现可靠的散热遮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设备,该设备同时兼容散热与遮光功能,无需增加额外部件,结构简单易实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贴脸组件,所述贴脸组件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围成空气流通通道;且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内散热孔,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散热孔,所述外散热孔与所述内散热孔错开设置。优选方式为,所述内壳的左端面和/或右端面上设置所述内散热孔。优选方式为,所述外壳的上端面或/和下端面设置所述外散热孔。优选方式为,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多条所述内散热孔;和/或,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多条所述外散热孔。优选方式为,所述内散热孔分成两组设置,并且分设在所述左端面和所述右端面上。优选方式为,所述外散热孔包括第一组散热孔、第二组散热孔、第三组散热孔以及第四组散热孔;所述第一组散热孔和所述第二组散热孔分设在所述头戴显示设备上端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组散热孔和所述第四组散热孔分设在所述头戴显示设备下端面的左右两侧。优选方式为,所述内散热孔沿所述头戴显示设备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外散热孔沿所述头戴显示设备的前后方向延伸。优选方式为,所述内散热孔和所述外散热孔均为长条形通孔。优选方式为,各组所述内散热孔和/或各组所述外散热孔均匀排列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的头戴显示设备,包括贴脸组件,该贴脸组件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空气流通通道;且内壳上设置有内散热孔,外壳上设置有外散热孔,外散热孔与内散热孔错开设置。因贴脸组件上设置有空气流通通道,使用过程中人眼、脸部以及设备内部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均可从内散热孔传递到空气流通通道中,再被通过外散热孔流动的空气带走,从而实现了散热的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错开设置的内散热孔和外散热孔,仍能够保持人眼部分处于纯黑暗环境中。可见,本技术的头戴显示设备,同步兼容散热与遮光功能,无需增加额外部件,还减少了组装不到位引起的问题,结构简单易实现。由于内壳的左端面和/或右端面上设置内散热孔;靠近设备的发热部件设置,使热量更好的散去。由于内壳上设置有多条内散热孔;和/或,外壳上设置有多条外散热孔;增加了散热面积,加速了空气流动,热量更好。由于内散热孔沿头戴显示设备的上下方向延伸;外散热孔沿头戴显示设备的前后方向延伸;散热位置最佳,保持遮光效果最佳。由于各组内散热孔和各组外散热孔均匀排列设置;使结构更加优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头戴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贴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贴脸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贴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方向的放大剖面图;图中:1-内壳,2-外壳,3-内散热孔,4-外散热孔,40-第一组外散热孔,41-第二组外散热孔,42-第三组外散热孔,43-第四组外散热孔,12-空气流通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除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5共同所示,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贴脸组件,贴脸组件包括内壳1和外壳2,内壳1和外壳2之间形成空气流通通道12;且内壳1上设置有内散热孔3,外壳2上设置有外散热孔4,外散热孔4与内散热孔3错开设置。本实施例的内壳1和外壳2可以组装设置,也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本技术的头戴显示设备,因贴脸组件上设置有空气流通通道12,使用过程中人眼、脸部以及设备内部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均可透过内散热孔3传递到空气流通通道12中,再被外散热孔4流动的空气带走,从而实现了散热的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错开设置的内散热孔3和外散热孔4,仍能够保持人眼部分处于纯黑暗环境中。可见,本技术的头戴显示设备,同步兼容散热与遮光功能,无需增加额外部件,结构简单易实现,还减少了组装不到位引起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设备为虚拟现实设备,下面以虚拟现实设备为例进行描述。如图1至图5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内壳1的左端面和/或右端面上设置内散热孔3;外壳2的上端面或/和下端面设置外散热孔4。内壳1上设置有多条内散热孔3;和/或,外壳2上设置有多条外散热孔4。所有内散热孔3分成两组设置,且分设在左端面和右端面上,优选的对称设在左端面和右端面上,以便加速空气流动速度,散热效果更好。如图5所示,外散热孔4包括第一组散热孔40、第二组散热孔41、第三组散热孔42以及第四组散热孔43;第一组散热孔40和第二组散热孔41分设在头戴显示设备上端面的左右两侧、第三组散热孔42和第四组散热孔43分设在头戴显示设备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其中第一组散热孔40和第二组散热孔41左右对称设置,第三组散热孔42和第四组散热孔43左右对称设置;第一组散热孔40和第三组散热孔42上下对称设置,第二组散热孔41和第四组散热孔43上下对称设置。这样,左端面的内散热孔3,第一组散热孔40、第三组散热孔42以及空气流通通道12形成一条散热通路;右端面的内散热孔3,第二组散热孔41、第四组散热孔43以及空气流通通道12形成另外一条散热通路。可见,本实施例的虚拟现实设备,贴脸组件上具有两条散热通路,热量传播方向,如图5中上下方向的箭头代表热量可以从下到上贯穿整个贴脸支撑结构,在结构内部形成一个空气流动的路径,同时脸部的热量会由这个空气流带动出去,从而降低内部热量,避免出现起雾现象。与此同时,由于上下与中间的孔是错开的,可以避免开孔引起的漏光问题。如图1至图5共同所示,各内散热孔3和各外散热孔4均为长条形通孔,加工方便,不限长条形,圆形也可;各组内散热孔3和各组外散热孔4均匀排列设置,实现均匀散热。并且,内散热孔3沿虚拟现实头戴设备的上下方向设在内壳1上;外散热孔4沿虚拟现实头戴设备的前后方向设在外壳2上,便于加工,降低了成本;当然,可以沿任何方向设置。...

【技术保护点】
1.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贴脸组件,所述贴脸组件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围成空气流通通道;且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内散热孔,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散热孔,所述外散热孔与所述内散热孔错开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贴脸组件,所述贴脸组件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围成空气流通通道;且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内散热孔,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散热孔,所述外散热孔与所述内散热孔错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左端面和/或右端面上设置所述内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上端面或/和下端面设置所述外散热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多条所述内散热孔;和/或,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多条所述外散热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散热孔分成两组设置,并且分设在左端面和右端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风雷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