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207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包括:设于地面机动车道上方的环形高架道路,所述环形高架道路设有一组或两组公交停靠区;每组公交停靠区为两个,相对设置在环形高架道路的两侧;所述地面机动车道具有地面匝道,所述公交停靠区通过引桥与对应的地面匝道相连,所述环形高架道路还设有与对应的公交停靠区邻近的候车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高架式空间分层可以分隔道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设置环形高架道路,乘客可以在环形道路选择不同方向进行公交乘坐的选择,同时行人可以在环形道路进行通行,既保证了公交车辆与非公交车辆分流,也保证了车辆与行人通行安全。

Elevated ring bus platfor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vated ring bus platform, which comprises: a ring viaduct arranged above the ground motor vehicle lane, the ring viaduct is provided with a group or two groups of bus stop areas; each group of bus stop areas is two, which are rela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ing viaduct; the ground motor vehicle lane is provided with a ground ramp, and the bus stop ar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bus stop area through an approach bridge. The ring elevated road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waiting booth adjacent to the corresponding bus stop area.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elevated space stratification to separate the roads and improve the traffic capacity of the roads; the circular elevated roads are set, and passengers can choose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ride on the circular roads, and pedestrians can pass on the circular roads at the same time, which not only ensures the separation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and non-public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but also ensures the traffic safety of vehicles and pedestria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交汽车站台,尤其涉及一种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
技术介绍
公交站台是专门为市民出行候车的公共建筑设施,它提供了人们候车场所,为市民候车提供临时的挡雨遮阳。目前,常见的公交车站台有港湾式、直线式等类型,但传统类型往往占用较多的道路空间,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时对车辆及行人的安全产生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运用高架形式的巧妙方法来建立上下分层、多向行驶、互不干扰的交通道路。同时,公交车辆与非公交车辆、车辆与行人进行分流,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增强车辆及行人的安全效果。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包括:设于地面机动车道上方的环形高架道路,所述环形高架道路设有一组或两组公交停靠区;每组公交停靠区为两个,相对设置在环形高架道路的两侧;所述地面机动车道具有地面匝道,所述公交停靠区通过引桥与对应的地面匝道相连,所述环形高架道路还设有与对应的公交停靠区邻近的候车亭。优选,候车亭处于所述环形高架道路的环形的内环侧或外环侧。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地面机动车道为双向直行行驶道路,道路两外侧各设一条地面匝道;所述公交停靠区为一组,沿车辆行进方向,每个公交停靠区的两端各通过一个引桥与对应的地面匝道相连。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环形高架道路还设有两个楼梯,每个楼梯连接地面以及对应的候车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地面机动车道为形成交叉路口的四条道路,所述环形高架道路处于交叉路口的上方;四条道路均为双向行驶道路,每条道路两外侧各设一条地面匝道;所述公交停靠区为两组,沿车辆行进方向,每个公交停靠区的两端各通过一个引桥与对应的地面匝道相连。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地面机动车道为形成交叉路口的三条道路,所述环形高架道路处于交叉路口的上方;三条道路均为双向行驶道路,每条道路两外侧各设一条地面匝道;所述公交停靠区为两组,沿车辆行进方向,其中两个公交停靠区的两端各通过一个引桥与对应的地面匝道相连,另外两个公交停靠区的一端各通过一个引桥与对应的地面匝道相连。优选,处于同侧的引桥、地面匝道与邻近的地面机动车道同向行驶。优选,沿车辆行进方向,所述引桥通过护栏或绿化带分隔形成人行道路和公交行驶道路。优选,所述人行道路处于引桥的外侧;每个引桥为单向道路。优选,所述环形高架道路在相邻两个公交停靠区之间的道路为供行人换乘的换乘道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高架式空间分层可以分隔道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设置环形高架道路,乘客可以在环形道路选择不同方向进行公交乘坐的选择,同时行人可以在环形道路进行通行,既保证了公交车辆与非公交车辆分流,也保证了车辆与行人通行安全。本专利技术还针对不同的道路情况如直行、三岔路或四岔路等设置优选的解决方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本专利技术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包括:设于地面机动车道1上方的环形高架道路2,高架道路2为圆环形或椭圆环形。环形高架道路1的底部设有与地面垂直连接的支撑柱6,支撑柱6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是钢管混凝土结构,起到支撑环形公交站台的作用。环形高架道路2设有一组公交停靠区,每组公交停靠区为两个,相对设置在环形高架道路的两侧。环形高架道路2的两侧还各设一个候车亭3,每个候车亭3与对应的公交停靠区201相邻近,候车亭3处于环形高架道路的环形的内环侧或外环侧。环形高架道路2在两个公交停靠区201之间的道路为供行人换乘对面公交的换乘道路202。地面机动车道1可以为四车道,当然也可以为两车道、三车道、六车道等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地面机动车道1为双向直行行驶,相邻的两个互为反向行驶的车道之间通过护栏或绿化带分隔,提高行驶安全性。地面机动车道1的两外侧各设一条地面匝道4。沿车辆行进方向,每个公交停靠区201的两端各通过一个引桥5与对应的地面匝道4相连。处于同侧的引桥5、地面匝道4与邻近的地面机动车道1同向行驶。沿车辆行进方向,每个引桥5通过护栏7或绿化带分隔形成人行道路503和公交行驶道路504。人行道路503处于引桥5的外侧,行人能够靠路边行进,远离公交车和其他机动车,提高安全性,此时,候车亭3处于环形高架道路的环形的外环侧更具有优势,行人可直接通过人行道路503进入同侧的候车亭3,不需要穿越公交行驶路线。每个引桥均为单向道路,供公交单向行驶。正常路况下,机动车在地面机动车道上行驶,公交车从地面匝道通过与地面匝道相连的引桥的公交行驶道路驶入公交停靠区,在候车亭等候的行人上车后,公交车驶出公交停靠区通过引桥进入地面匝道,再汇入地面机动车道。行人或乘客通过引桥的人行道路可以进入候车亭,需要换成反向公交车或者到对面道路时,行人或乘客从一侧候车亭通过连接两个公交停靠区之间的换乘道路进入对面的候车亭,既保证了公交车辆与非公交车辆分流,也保证了车辆与行人通行安全。实施例2如图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环形高架道路2还设有两个楼梯203,每个楼梯连接地面以及对应的候车亭3,为行人的上下站台提供便利。实施例3如图3,本专利技术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包括:设于地面机动车道1上方的环形高架道路2,高架道路2为圆环形或椭圆环形。环形高架道路1的底部设有与地面垂直连接的支撑柱6,支撑柱6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是钢管混凝土结构,起到支撑环形公交站台的作用。环形高架道路2设有两组公交停靠区,每组公交停靠区为两个,相对设置在环形高架道路的两侧。环形高架道路2的还设四个候车亭3,每个候车亭3与对应的公交停靠区201相邻近,候车亭3处于环形高架道路的环形的内环侧或外环侧。环形高架道路2在相邻两个公交停靠区201之间的道路为供行人换乘的换乘道路202。地面机动车道1可以为四车道,当然也可以为两车道、三车道、六车道等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地面机动车道1为形成交叉路口的四条道路,环形高架道路2处于交叉路口的上方;四条道路均为双向行驶道路,每条道路相邻的两个互为反向行驶的车道之间通过护栏或绿化带分隔,提高行驶安全性;每条道路两外侧各设一条地面匝道;公交停靠区为两组,沿车辆行进方向,每个公交停靠区201的两端各通过一个引桥5与对应的地面匝道4相连。处于同侧的引桥5、地面匝道4与邻近的地面机动车道1同向行驶。沿车辆行进方向,每个引桥5通过护栏或绿化带分隔形成人行道路503和公交行驶道路504。人行道路503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地面机动车道(1)上方的环形高架道路(2),所述环形高架道路设有一组或两组公交停靠区(201);每组公交停靠区为两个,相对设置在环形高架道路的两侧;所述地面机动车道(1)具有地面匝道(4),所述公交停靠区通过引桥(5)与对应的地面匝道相连,所述环形高架道路还设有与对应的公交停靠区邻近的候车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地面机动车道(1)上方的环形高架道路(2),所述环形高架道路设有一组或两组公交停靠区(201);每组公交停靠区为两个,相对设置在环形高架道路的两侧;所述地面机动车道(1)具有地面匝道(4),所述公交停靠区通过引桥(5)与对应的地面匝道相连,所述环形高架道路还设有与对应的公交停靠区邻近的候车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其特征在于,候车亭处于所述环形高架道路的环形的内环侧或外环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机动车道为双向直行行驶道路,道路两外侧各设一条地面匝道;所述公交停靠区为一组,沿车辆行进方向,每个公交停靠区的两端各通过一个引桥与对应的地面匝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高架道路还设有两个楼梯,每个楼梯连接地面以及对应的候车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机动车道为形成交叉路口的四条道路,所述环形高架道路处于交叉路口的上方;四条道路均为双向行驶道路,每条道路两外侧各设一条地面匝道;所述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楷刘路王琨罗辉辉郭仙君王金辉周文凯刘庆凯苏春雷翟娟陶巍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