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广场道路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85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广场道路路面结构,其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垫层、路面基层、路面表层和设置在路面表层顶端左右两侧的路牙石,还包括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侧路牙石下侧的储水箱;所述路面表层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透水孔,在路牙石的底部有朝向路面设置的第二透水孔;道路中线两侧的第一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连通于同一侧的储水箱,所述储水箱顶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路面基层与垫层之间设置有固定部;所述道路本体底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分别与两侧排水管连通的纵向排水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广场道路路面结构,具有排水效果较好的效果。

Road pavement structure of Ecological Squa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oad surface structure of an ecological square, which includes a road body, the road body comprises a cushion layer, a road base layer, a road surface layer arranged from bottom to top, a road rubble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road surface layer, and two water storage tank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lower sides of the road rubble respectively; the road surface layer is provided with several first water permeable holes, A second permeable hole is arranged towards the road surface at the bottom of the road curb; the first permeable hole and the second permeable hole on both sides of the road centerlin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storage tank on the same side, and the top of the water storage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age pipe; a fixed par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oad base and the cushi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road body are provided with longitudinal drainage ditche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drainage pipes on both sides. The ecological square road surface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better drainag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广场道路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铺筑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生态广场道路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生态广场道路路面结构一般由垫层、路面基层、路面表层组成。为了保障行人、车辆交通安全,一般在路面基层的两侧设置有路牙石,但是在雨水较多的季节,为了避免路面积水过多,通常是通在路面基层内设置排水层进行对路面排水,把水流到路面基层内进行储水和排水。但是该种做法容易忽略了路牙石处的积水,路牙石与路面基层之间形成的槽内容易积有大量的雨水排不走。雨水长期沉积在路牙石处容易对路基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目前亟需研发一种排水效果较好的生态道路路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效果较好的生态道路路面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生态广场道路路面结构,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垫层、路面基层、路面表层和设置在路面表层顶端左右两侧的路牙石,还包括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侧路牙石下侧的储水箱;所述路面表层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透水孔,在路牙石的底部有朝向路面设置的第二透水孔;道路中线两侧的第一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连通于同一侧的储水箱,所述储水箱顶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路面基层与垫层之间设置有固定部;所述道路本体底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分别与两侧排水管连通的纵向排水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水时,大部分水流通过若干个第一透水孔进入路表面层,小部分水流沉积在路牙石与路面之间形成的凹槽处,通过第二透水孔流入。由路面中线两侧的第一透水孔流入的水流和第二透水孔分别流入同一侧的排水箱内。解决了路牙石处不易排水的难题,使得路面排水更为全面,排水效果较好,避免路牙石处积水较多影响了路面使用。当降水量较多时,储水箱内的水较多,使得水位上升,直至水位达到排水管的管口处,水流就会由排水管排出至排水沟中。固定部有效地加强了路面基层与垫层之间的稳固性,避免由于储水箱的设置影响了两者之间的稳固性。而且储水箱设置在路牙石下侧,取代了以往储水箱设置在路面基层中部的做法,避免路面基层中部由于储水箱的设置导致结构不稳定,使得大幅降低路面基层的承载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取水管,所述取水管的出口端设置有取水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急切需要用水时,通过打开取水阀门把储水区的水抽取出来进行取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水管内设置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由储水箱取出的水的质量,有效地防止储水区的雨水不利于取用,通过过滤网对储水箱的水的质量进行优化,使得储水区的水取出即可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在路面基层底部的圆柱状凸起和设置在垫层顶部与圆柱状凸起配合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了路面基层与垫层之间的连接性,通过凸起和凹槽的紧密卡接,提升了路面基层与垫层之间的结构稳定性,避免路面基层结构不稳定导致垫层结构破坏,影响垫层的隔水和防冻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所述第一透水孔等间距设置且间距为10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透水孔之间较短间距的设置有效把周围沉积的雨水快速排出,提升了第一透水孔的排水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面表层包括若干层沥青混凝土面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路面平整少尘、减少透水、经久耐用,在雨天降水时,打落至路面中部的大量雨水朝向路面的透水孔流入,进而通过流入到储水箱进行储水,有效地减少渗入路面基层的雨水水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不少于有3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路面表层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磨耗效果,避免道路路面的耐磨性能较低,使得透水孔损伤,从而影响了透水孔的透水效果,进而影响了道路结构内的排水系统运作,使得路面较多雨水沉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态广场道路路面结构,还包括护栏,所述护栏分别对称的安装在垫层、路面基层、路面表层两侧且包围储水箱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栏有效地对垫层、路面基层和路面表层防护,进一步加固路面结构,使得路面结构更为稳定。另外,护栏有效保护储水箱,避免由于外界因素影响了储水箱的正常工作,导致路面积水较多。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该道路结构通过在第一路表面层设置的第一透水孔和在第二路表面层设置的第二透水孔,能够全面的排出路面上沉积的雨水,并且排水能力较强;2.储水箱设置在路牙石下侧,取代了以往储水箱设置在路面基层中部的做法,避免路面基层中部由于储水箱的设置导致结构不稳定,使得大幅降低路面基层的承载效果;3.通过固定部的设置,使得路面结构的稳固性不会由于储水区而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道路本体;2、垫层;3、路面基层;4、路面表层;5、路牙石;6、储水箱;7、第一透水孔;8、第二透水孔;9、取水管;91、取水阀门;92、过滤网;10、固定部;101、圆柱状凸起;102、凹槽;11、排水沟;12、沥青混凝土面层;13、护栏;14、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生态广场道路路面结构,包括公路本体。在公路本体底端设置有两个纵向的排水沟11,两个排水沟11分别设置在公路本体的左右两侧。公路本体包括垫层2、路面基层3、路面表层4和路牙石5。路面基层3铺垫在垫层2上方,路表面层铺垫在路面基层3上方。路牙石5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路面表层4顶端的左右两侧。路面表层4包括若干层沥青混凝土面层1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层。在路表面层内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的第一透水孔7,第一透水孔7之间的间距为10cm。在路牙石5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透水孔8,第二透水孔8朝向路面设置。在两侧路牙石5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水箱。道路中线两侧的第一透水孔7和第二透水孔8连通于同一侧的储水箱6。储水箱6位于路面基层3内。储水箱6的顶部设置有排水管14,当水位高于排水管14时,由排水管14排出。储水区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应急取水用的取水管9,取水管9内设置有过滤网92,取水管9的出口端处设置有取水阀门91,雨水通过过滤网92进行过滤,再打开取水阀门91取用。在路面基层3与垫层2之间设置有用于提升两者之间稳固性固定部10。固定部10包括圆柱状凸起101和凹槽102,圆柱状凸起101设置在路面基层3的底部,凹槽102设置在垫层2的顶部且与三圆柱状凸起101紧固地插接配合。在垫层2、路面基层3、路面表层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护栏13,护栏13包围储水箱6设置。路面降水时,水流通过若干个第一透水孔7和第二透水孔8流入。由路面中线两侧的第一透水孔7流入的水流和第二透水孔8分别流入同一侧的排水箱内。解决了路牙石5处不易排水的难题,使得路面排水更为全面,排水效果较好,避免路牙石5处积水较多影响了路面使用。当降水量较多时,储水箱6内的水较多,使得水位上升,直至水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生态广场道路路面结构,包括道路本体(1),所述道路本体(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垫层(2)、路面基层(3)、路面表层(4)和设置在路面表层(4)顶端左右两侧的路牙石(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侧路牙石(5)下侧的储水箱(6);所述路面表层(4)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透水孔(7),在路牙石(5)的底部有朝向路面设置的第二透水孔(8);道路中线两侧的第一透水孔(7)和第二透水孔(8)连通于同一侧的储水箱(6),所述储水箱(6)顶部设置有排水管(14);所述路面基层(3)与垫层(2)之间设置有固定部(10);所述道路本体(1)底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分别与两侧排水管(14)连通的纵向排水沟(11)。/n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态广场道路路面结构,包括道路本体(1),所述道路本体(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垫层(2)、路面基层(3)、路面表层(4)和设置在路面表层(4)顶端左右两侧的路牙石(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侧路牙石(5)下侧的储水箱(6);所述路面表层(4)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透水孔(7),在路牙石(5)的底部有朝向路面设置的第二透水孔(8);道路中线两侧的第一透水孔(7)和第二透水孔(8)连通于同一侧的储水箱(6),所述储水箱(6)顶部设置有排水管(14);所述路面基层(3)与垫层(2)之间设置有固定部(10);所述道路本体(1)底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分别与两侧排水管(14)连通的纵向排水沟(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广场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6)的底部设置有取水管(9),所述取水管(9)的出口端设置有取水阀门(9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广场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宸珲龙树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中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