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导电复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638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导电复合板,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能够解决组件在层压过程中导致的碎片发生的问题。所述导电复合板包括导电连接层和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基层,所述导电连接层嵌于所述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基层中;所述导电连接层包括若干导电金属线、以及与所述导电金属线连接的汇流带,所述导电金属线用于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电连接。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电复合板,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裁剪成各种尺寸和形状,方便与各种背板结合使用,适用场景灵活,用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连接时,具有效率高、耐隐裂、可实现电池的薄片化等优点,从而了降低成本,适用于MWT、EWT、IBC等多种太阳能电池结构。

A back contact solar cell conductive composite pane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ck contact solar cell conductive composite plate,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olar cells, and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debris caused by the component in the lamination process. The conductive composite plate includes a conductive connecting layer and a base layer made of thermoplastic material, the conductive connecting layer is embedded in the base layer made of the thermoplastic material, the conductive connecting layer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metal wires and a bus bar connected with the conductive metal wires, and the conductive metal wires are used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the back electrode of the back contact solar cell sheet. The conductive composite plat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cost, convenient cutting into various sizes and shapes, convenient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various backboards, flexible application scenarios, high efficiency, crack resistance, thin-section of the battery, etc. when used for the connection of back contact solar cells, the utility model reduces the cost, and is suitable for MWT, EWT, IBC And other solar cell structu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导电复合板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导电复合板。
技术介绍
目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如IBC、MWT、EWT太阳能电池)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其正面没有主栅线,甚至没有任何电极图形,正极和负极都设在电池片的背面,减少了电池片的遮光,从而有效增加了电池片的短路电流,使电池片的能量转化效率得到。由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较常规电池要高出许多,因此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组件制作就要求尽可能降低其串联电阻,以减少组件的欧姆损耗,提高组件的光转化效率。现有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互联主要采用焊带焊接或导电背板连接两种方式。焊带焊接方式不能直接使用传统焊接方式进行电池片间的连接,因为使用单面焊接冷却后产生的应力会导致电池片弯曲弓片,破片率非常高,为了解决平面焊接产生的这些问题,需要先将电池片在弯曲机构上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弯曲再焊接串联成电池串,弯曲焊接是通过手工焊接过程实现的,生产效率较低;而使用导电背板和导电胶实现背接触电池片之间的导电互联时,导电背板由图案化处理过的铜箔层和背板层层叠构成,大面积铜箔层的使用造成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这也是目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未大规模量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发一种低成本、高生产效率、高适应性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用导电复合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导电复合板,能够解决组件在层压过程中导致的碎片发生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导电复合板,其技术方案为: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导电复合板,所述导电复合板包括导电连接层和基层,所述基层由热塑性材料制成,所述导电连接层嵌于所述基层中;所述导电连接层包括若干导电金属线、以及与所述导电金属线连接的汇流带,所述导电金属线用于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电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导电复合板,还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其中,每排或列的所述导电金属线呈多段式结构排布,相邻排或列的所述导电金属线排布位置不同,间隔排或列的所述导电金属线排布位置相同。其中,每排第n段导电金属线的末尾端靠近相邻排或列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的中心位置处,每排的第n+1段导电金属线的起始端靠近相邻排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的中心位置处;或,每列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的末尾端靠近相邻列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的中心位置处,每列的第n+1段导电金属线的起始端靠近相邻列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的中心位置处。其中,所述导电金属线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金属线和第二导电金属线,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线与第2n-1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的N型主栅和第2n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的P型主栅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线与第2n+1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的P型主栅和第2n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的N型主栅连接;其中,第2n太阳能电池片旋转180°后与第2n-1太阳能电池片对齐排列。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线和第二导电金属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其中,所述导电金属线上设置有若干弯折,所述弯折位于相邻太阳片的连接处,所述弯折之前的导电金属线与每排或列的太阳能电池片的N型主栅相连,所述弯折之后的导电金属线与相邻的每排或列的太阳能电池片的P型主栅相连;其中,相邻太阳能电池片依次排列对齐即可。其中,所述弯折为Z字型结构。其中,所述导电金属线还包括离散型分布的第三导电金属线,所述第三导电金属线用于与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的副栅连接。其中,相邻所述导电金属线之间的间距为0.1-20mm。其中,所述导电金属线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椭圆形、矩形、六边形、八边形、梯形或菱形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为整片电池片或切割形成的子太阳能电池片。本技术的实施包括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导电复合板仅包括基层和导电结构层两层,基层的材料为热塑性的封装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本技术先将导电连接层利用层压工艺嵌于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基层内,然后将导电连接层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电极进行连接的制备方法,可实现柔性互联,从而避免了组件在层压过程中导致的碎片的发生。并且,本技术的导电复合板便于裁剪成各种尺寸和形状,方便与各种背板结合使用,适用场景灵活,用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连接时,具有效率高、耐隐裂、可实现电池的薄片化等优点,从而了降低成本,适用于MWT、EWT、IBC等多种太阳能电池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电复合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导电复合板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导电复合板的示意图。图中,1-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基层,2-金属导电线,3-汇流带,21-第一金属导电线,22-第二金属导电线,23-第三金属导电线,24-弯折。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导电复合板:所述导电复合板包括导电连接层和基层1,所述基层由热塑性材料制成,所述导电连接层嵌于所述基层1中;所述导电连接层包括若干导电金属线2、以及与所述导电金属线2连接的汇流带3,所述导电金属线2用于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基层1的厚度不小于300um。本技术的导电复合板仅包括基层和导电结构层两层,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本技术先将导电连接层利用层压工艺嵌于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基层内,然后将导电连接层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电极进行连接的制备方法,可实现柔性互联,从而避免了组件在层压过程中导致的碎片的发生。并且,本技术的导电复合板便于裁剪成各种尺寸和形状,方便与各种背板结合使用,适用场景灵活,用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连接时,具有效率高、耐隐裂、可实现电池的薄片化等优点,从而了降低成本,适用于MWT、EWT、IBC等多种太阳能电池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带3设置于导电连接层的两端,所述汇流带3与导电金属线2连接,本实施中的汇流带用于汇流、输出导电金属线收集到的太阳能电池片上的电流。如图1-2所示,每排或列的所述导电金属线2呈多段式结构排布,相邻排或列的所述导电金属线2排布位置不同,间隔排或列的所述导电金属线2排布位置相同。优选地,每排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2的末尾端靠近相邻排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2的中心位置处,每排的第n+1段导电金属线2的起始端靠近相邻排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2的中心位置处;或,每列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2的末尾端靠近相邻列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2的中心位置处,每列的第n+1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导电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复合板包括导电连接层和基层,所述基层由热塑性材料制成,所述导电连接层嵌于所述基层中;所述导电连接层包括若干导电金属线、以及与所述导电金属线连接的汇流带,所述导电金属线用于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导电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复合板包括导电连接层和基层,所述基层由热塑性材料制成,所述导电连接层嵌于所述基层中;所述导电连接层包括若干导电金属线、以及与所述导电金属线连接的汇流带,所述导电金属线用于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导电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每排或列的所述导电金属线呈多段式结构排布,相邻排或列的所述导电金属线排布位置不同,间隔排或列的所述导电金属线排布位置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导电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每排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的末尾端靠近相邻排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的中心位置处,每排的第n+1段导电金属线的起始端靠近相邻排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的中心位置处;或,每列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的末尾端靠近相邻列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的中心位置处,每列的第n+1段导电金属线的起始端靠近相邻列的第n段导电金属线的中心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导电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线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金属线和第二导电金属线,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线与第2n-1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的N型主栅和第2n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的P型主栅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金属线与第2n+1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的P型主栅和第2n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的N型主栅连接;其中,第2n太阳能电池片旋转180°后与第2n-1太阳能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刘继宇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