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液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00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液泵,涉及微型泵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进水嘴、出水嘴、活塞、偏心联动机构和电机,所述偏心联动机构联动电机和活塞,还包括上端连通进水嘴的进水通道和上端连通出水嘴的出水通道,活塞的塞囊分别连通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下端,活塞的囊杆连接偏心联动机构,进水通道的一侧设置有供水流单向从分隔板流入塞囊方向的进水伞座,出水通道的一侧设置有供水流单向从塞囊流入分隔板方向的出水伞座;塞囊包括设置于沿深度方向延伸的加深段、设置于底面和囊杆连接的底面段以及连接于底面段和弧形段;所述塞囊内侧的深度在2至4mm之间,弧形段的厚度在0.4至0.8mm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持续稳定出水的优点。

Micro liquid pum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cro liquid pump,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micro pump. The technical key points include water inlet, water outlet, piston, eccentric linkage mechanism and motor, the eccentric linkage mechanism linkage motor and piston, the upper end connecting the water inlet channel of the water inlet and the upper end connecting the water outlet channel of the water outlet, the plug capsule of the piston connecting the lower end of the water inlet channel and the water outlet channel respectively, the bladder rod of the piston connecting the eccentric linkage mechanism, one side of the water inlet channel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umbrella seat with one-way water supply flow from the partition board to the plug bag direction, one side of the outlet channel is provided with an outlet umbrella seat with one-way water supply flow from the plug bag to the partition board direction; the plug bag includes a deepening section extending along the depth direction, a bottom section connecting the bottom surface and the bag rod, and a bottom section and an arc section connecting the bottom surface section; the depth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plug bag is between 2 and 4mm, The thickness of the arc section is between 0.4 and 0.8mm,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tinuous and stable water out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液泵
本技术涉及微型泵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微型液泵。
技术介绍
目前,公告号为CN1025361356B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微型液泵,包括上盖、伞座、水囊座、底座、水囊、曲杆、主动轮、从动轮及电机;电机安装在底座中,主动轮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从动轮与主动轮啮合且安装在底座中,其上设置偏心孔;驱动轴一端插入偏心孔中,另一端与曲杆连接;水囊座安装在底座上,其上形成安装水囊的安装孔,水囊底部安装在曲杆上;伞座安装在水囊座上,其上设置进水孔与出水孔,进水孔上及出水孔上分别安装伞形单向进水阀及伞形单向出水阀,其整个伞面的厚度均匀一致,且伞面的正向与伞把成锐角;上盖安装在伞座上,其设置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进水通道与进水孔相通,出水通道与出水孔相通。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微型液泵,其需要持续提供微小的压力下,使得液泵持续微量出水,而现有中的微型液泵,由于其水囊结构尺寸比例不合适,水囊提供动力不能够持续,将导致微型液泵呈滴状出水,不够连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液泵,其具有持续稳定出水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液泵,包括进水嘴、出水嘴、活塞、偏心联动机构和电机,所述偏心联动机构联动电机和活塞,还包括上端连通进水嘴的进水通道和上端连通出水嘴的出水通道,活塞的塞囊分别连通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下端,活塞的囊杆连接偏心联动机构,进水通道的一侧设置有供水流单向从分隔板流入塞囊方向的进水伞座,出水通道的一侧设置有供水流单向从塞囊流入分隔板方向的出水伞座;塞囊包括设置于沿深度方向延伸的加深段、设置于底面和囊杆连接的底面段以及连接于底面段和加深段的弧形段;所述塞囊内侧的深度在2至4mm之间,弧形段的厚度在0.4至0.8mm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偏心联动机构将电机轴输出的动力转化为驱动囊杆上下移动作用力,使得塞囊缩放。并在进水伞座和出水伞座的作用下,使得水流依次经过进水嘴、进水通道、塞囊、出水通道,从出水嘴排出。而通过限制塞囊内侧的深度的在2至4mm之间,使得塞囊整体较浅,使得偏心联动机构只需带动塞囊进行小范围的上下移动就能够稳定供水,而使弧形段的厚度在0.4至0.8mm之间,使得弧形段壁厚较厚,在长期的塞囊缩放的过程中,较厚的弧形段侧壁,具有较长的寿命,进一步到到了稳定出水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深段朝外的一侧端面加厚,使得所述加深段的厚度厚于弧形段,所述加深段的厚度在0.5mm至1mm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塞囊中主要起形变作用的为弧形段。因此加深段厚于弧形段后,使得弧形段和内壁之间会产生间距,使塞囊内填满水流弧形段向外变形时,弧形段也不会和微型水泵的内壁接触摩擦,提升弧形段的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段的厚度为0.6mm,所述加深段的厚度为0.7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段0.6mm的壁厚,在完全充水后变形量也不会过大,而加深段和弧形段之间0.1mm的差距,能够稳定保证弧形段不会和微型水泵的内壁接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段的内径在1.4至3.4mm之间,弧形段的外径在2至4mm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需要的供水量调节弧形段的内径和外径,而较优内径的范围在1.4至3.4mm之间,能够避免内径过小导致的供水水压减小,使得供水量较难持续,也能够避免内径过大,导致对噪声、负载的提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伞座包括遮挡于进水通道开口实现单向通闭的进水伞头和用于卡接配合进水通道的进水伞杆;所述进水伞头包括圆柱状的进水基头和连接于进水基头上周侧外壁的进水伞片;进水基头轴向长度的尺寸范围为0.9至1.5mm,进水基头直径范围为2.6至3mm,进水伞片为上下端面的径向外侧均向下倾斜的环形片,进水伞片的上端面和进水基头的上水平端面之间的夹角范围设置在15至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伞片的上下端面会和进水基头的上下端面平齐,因此,进水基头的轴向长度、进水基头直径和进水伞片的上端面和进水基头的上水平端面之间的夹角,将对进水伞座的单向密封强度和单向流通打开的阀值产生影响,通过上述参数的设置能够将单向密封的强度,和单向流通的阀值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基头轴向长度的尺寸为1.2mm,进水基头直径为2.8mm,所述进水伞片的上端面和进水基头的上水平端面之间的夹角范围设置在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尺寸长度,经过试验在对电机的功耗方面,和微型液泵的供水流量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伞座包括遮挡于出水通道开口实现单向通闭的出水伞头和用于卡接配合出水通道的出水伞杆,所述出水伞头包括圆柱状的出水基头和连接于出水基头上周侧外壁的出水伞片;所述出水基头的轴向长度的尺寸范围为1至1.5mm;出水基头直径范围为2.8至3.2mm;所述出水伞片为上下端面的径向外侧均向下倾斜的环形片,所述出水伞片的上端面和出水基头的上水平端面之间的夹角范围设置在12至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伞片的上下端面会和出水基头的上下端面平齐,因此,出水基头的轴向长度、出水基头直径和出水伞片的上端面和出水基头的上水平端面之间的夹角,将对出水伞座的单向密封强度和单向流通打开的阀值产生影响,而在设置中一般进水伞座是头朝下设置,而出水伞座是头朝上设置,因此将出水伞座具有的空间较大,其次水流还需要克服重力进入出水伞座,因此将出水基头的轴向长度、出水基头直径的尺寸将设置的比进水基头大,而将出水伞片的上端面和出水基头的上水平端面之间的夹角设置较小,来保证出水量和进水量平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基头的轴向长度的尺寸为1.3mm;出水基头直径为3mm;所述出水伞片的上端面和出水基头的上水平端面之间的夹角范围设置在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尺寸长度,经过试验在对电机的功耗方面,和微型液泵的供水流量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偏心联动机构包括偏心座、连杆和承接座,所述偏心座的下端面沿轴心竖直开设有连接电机输出轴的连接槽,所述偏心座的上端面倾斜开设有圆柱形的偏心槽,偏心槽的下端处于偏心座的径向外侧,上端处于径向内侧;偏心槽的轴心线和偏心座的轴心线之间夹角为5至8°,所述连杆插接固定于偏心槽内,连杆的上端从偏心槽中穿出,承接座套接在连杆的上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偏心槽的轴心线和偏心座的轴心线之间5至8°的夹角,能够使得连杆带动承接座摆动,实现对活塞稳定的上下驱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座的上端面和连杆轴心线相垂直,且活塞的囊杆连接于承接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座的上端面和连杆轴心线相垂直,且轴承座上端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等于偏心槽的轴心线和偏心座的轴心线之间夹角的角度;能够承接座带动囊杆不会发生太大的翻转,从而提升承接座和囊杆连接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液泵,包括进水嘴(11)、出水嘴(12)、活塞(6)、偏心联动机构(7)和电机(5),所述偏心联动机构(7)联动电机(5)和活塞(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端连通进水嘴(11)的进水通道(21)和上端连通出水嘴(12)的出水通道(22),活塞(6)的塞囊(61)分别连通进水通道(21)和出水通道(22)的下端,活塞(6)的囊杆(62)连接偏心联动机构(7),进水通道(21)的一侧设置有供水流单向从分隔板(2)流入塞囊(61)方向的进水伞座(8),出水通道(22)的一侧设置有供水流单向从塞囊(61)流入分隔板(2)方向的出水伞座(9);塞囊(61)包括设置于沿深度方向延伸的加深段(611)、设置于底面和囊杆(62)连接的底面段(612)以及连接于底面段(612)和加深段(611)的弧形段(613);所述塞囊(61)内侧的深度在2至4mm之间,弧形段(613)的厚度在0.4至0.8mm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液泵,包括进水嘴(11)、出水嘴(12)、活塞(6)、偏心联动机构(7)和电机(5),所述偏心联动机构(7)联动电机(5)和活塞(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端连通进水嘴(11)的进水通道(21)和上端连通出水嘴(12)的出水通道(22),活塞(6)的塞囊(61)分别连通进水通道(21)和出水通道(22)的下端,活塞(6)的囊杆(62)连接偏心联动机构(7),进水通道(21)的一侧设置有供水流单向从分隔板(2)流入塞囊(61)方向的进水伞座(8),出水通道(22)的一侧设置有供水流单向从塞囊(61)流入分隔板(2)方向的出水伞座(9);塞囊(61)包括设置于沿深度方向延伸的加深段(611)、设置于底面和囊杆(62)连接的底面段(612)以及连接于底面段(612)和加深段(611)的弧形段(613);所述塞囊(61)内侧的深度在2至4mm之间,弧形段(613)的厚度在0.4至0.8m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深段(611)朝外的一侧端面加厚,使得所述加深段(611)的厚度厚于弧形段(613),所述加深段(611)的厚度在0.5mm至1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613)的厚度为0.6mm,所述加深段(611)的厚度为0.7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613)的内径在1.4至3.4mm之间,弧形段(613)的外径在2至4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伞座(8)包括遮挡于进水通道(21)开口实现单向通闭的进水伞头(81)和用于卡接配合进水通道(21)的进水伞杆(82);所述进水伞头(81)包括圆柱状的进水基头(83)和连接于进水基头(83)上周侧外壁的进水伞片(84);进水基头(83)轴向长度的尺寸范围为0.9至1.5mm,进水基头(83)直径范围为2.6至3mm,进水伞片(84)为上下端面的径向外侧均向下倾斜的环形片,进水伞片(8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莲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科际精密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