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管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99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气管消声器,涉及排气系统消声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前盖壳和后盖壳,后盖壳上穿设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封闭端与前盖壳固定连接,前盖壳上穿设有出气管,出气管的封闭端与后盖壳固定连接,避免废气气流对进气管、出气管冲击使其发生振动,产生噪音,废气通过进气管上的第一消声孔压缩在膨胀室膨胀,经出气管的第二消声孔排出消声器,前盖壳与后盖壳之间设置隔板,隔板上设置第三消声孔,便于分级卸压,进气管内侧壁设置减速消声片,减速消声片上设有通气孔,前盖壳与隔板之间设置扰流板、扰流管,扰流管内部设有扰流片,扰流片上设有扰流孔,增加气体在进气管、扰流管内的运动时间,消耗废气能量,噪音显著减少。

An exhaust pipe muffl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xhaust pipe muffler,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ilencing equipment of exhaust system, including a front cover shell and a rear cover shell, the rear cov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pipe, the closed end of the air inlet pip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cover shell, the front cov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pipe, the closed end of the air outlet pip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cover shell, so as to avoid the impact of the exhaust gas flow on the air inlet pipe and the air outlet pipe The exhaust gas is compressed in the expansion chamber through the first silencing hole on the intake pipe to expand. The exhaust gas is discharged into the muffler through the second silencing hole on the outlet pipe. A baffle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cover shell and the rear cover shell, and a third silencing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baffle plate for grading pressure relief.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tak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deceleration silencing plat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hole, and a disturban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cover shell and the baffle plate The flow plate, the spoiler, and the inside of the spoiler are provided with the spoiler, and the spoiler is provided with the spoiler hole, so as to increase the movement time of the gas in the intake pipe and the spoiler, consume the waste gas energy,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no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气管消声器
本技术涉及排气系统消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排气管消声器。
技术介绍
发动机和发电机都具有排气系统,其噪声主要来自排气系统的排气管排气时空气和机械结构的振动,如果不设置消声器,排气管排气时发出的噪声可达100分贝以上,在排气系统中设置消声器,可使发动机排气噪声降低至70分贝左右,消声器主要包括其外部的外壳和外壳内部的内管,内管上开设有若干共振孔,内管与外壳之间的空腔形成膨胀室,当发动机产生的高温废气高速经排气管进入消声器时,气流首先进入内管,而后通过共振孔进入由内管和外壳形成的膨胀室,使得气流在通过共振孔时突然被压缩而形成若干细流,而后又在膨胀室中得以膨胀,声能显著衰减,从而起到了降低噪声的作用。现有公告号为CN20109027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应用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领域的汽车排气消声器,包括进气消声管、消声器外盖板、中间管和排气消声管,在进气消声管、中间管和排气消声管上增加消声孔,工作时气体从进气消声管进入中间管,再进入排气消声管,增加了气体在桶体内的运动时间,加强了消声效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汽车尾气从进气消声管轴向的出气口以及径向的消声孔排出,而在从进气消声管轴向的出口排出时,排出的气流会撞击到盖板上,由于气流速度过大,撞击到盖板上的气流反弹并对进气消声管的出气口产生冲击,使得进气消声管发生振动并产生噪声,导致消声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管消声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气管消声器,包括前盖壳和后盖壳,前盖壳和后盖壳共同形成膨胀室,所述后盖壳上穿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封闭端延伸至膨胀室内部与前盖壳固定连接,所述前盖壳上穿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封闭端延伸至膨胀室内部与后盖壳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位于膨胀室内部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消声孔,所述出气管位于膨胀室内部的部分设置有第二消声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管消声器的进气管的进气口与发动机或发电机的排气系统的出气口相连接,排气系统的高速废气经过进气管进入消声器内部,前盖壳与进气管的封闭端固定连接,避免高速废气撞击前盖壳后,反弹的气流对进气管产生冲击,进气管发生抖动产生噪音,前盖壳将进气管远离后盖壳的一端出口封闭,高速废气只能通过第一消声孔进入由前盖壳和后盖壳形成的膨胀室,气流突然被压缩,分割成为若干细流,进而在膨胀室中膨胀,声能显著衰减,出气管的封闭端与后盖壳固定连接,膨胀室内废气对出气管产生冲击时,避免出气管发生振动,降低噪音的产生,废气通过第二消声孔进入出气管并排出消声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盖壳与后盖壳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膨胀室分隔为靠近前盖壳的前膨胀区和靠近后盖壳的后膨胀区,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进气管插接配合,所述第二安装孔与出气管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消声孔位于前膨胀区,所述第二消声孔位于后膨胀区,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三消声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将膨胀室分隔为前膨胀区和后膨胀区,高速废气经过第一消声孔进入前膨胀室进行第一次消声过程,再通过第三消声孔进入后膨胀区进行第二次消声过程,最后通过第二消声孔进入出气管排出,进行了两次膨胀消声进程,能够取得更好的消声效果,同时增加了膨胀室空间利用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一侧与第一安装孔同轴固设有第一减振环,所述第一减振环与进气管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减振环对进气管中部进行固定,减弱废气在通过进气管时进气管的振动,便于减少进气管发出的噪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一侧与第二安装孔同轴固设有第二减振环,所述第二减振环与出气管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减振环对出气管中部进行固定,减弱废气在通过出气管时出气管的振动,便于减少出气管发出的噪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盖壳与隔板之间设置有扰流板,所述第一消声孔与第三消声孔分别位于扰流板两侧,所述扰流板上穿设有至少一个扰流管,所述扰流管内部倾斜设置有若干扰流片,所述扰流片上设置有扰流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废气通过第一消声孔后,通过第三消声孔前需经过扰流管扰流,进一步消耗废气的能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扰流片在扰流管内倾斜方向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通过扰流孔的压缩,在通过与之相邻的下一个扰流片之前膨胀,并在相邻的两个扰流片之间形成乱流,进一步对废气的能量进行消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扰流孔之间互相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加便于相邻的两个扰流片之间形成乱流,增加了气体在扰流管内的运动时间,并通过乱流消耗废气的能量,消声效果增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扰流管外周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扰流管与固定板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废气通过扰流管时,对扰流管两端冲击,使扰流管发生振动产生噪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扰流管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所述扰流管远离进气管的一端侧壁设置有第四消声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从扰流管靠近进气管的一端进入,从远离进气管的一端进入扰流板、隔板、前盖壳形成的空腔,废气通过扰流管形成乱流并远离进气管的一端的端部出口和第四消声孔逸散出时,相邻扰流管之间的废气乱流互相碰撞消耗,废气能量显著衰减,消声效果显著提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管内侧壁设置有若干减速消声片,所述减速消声片上开设有通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刚进入进气管的高速废气进行减速,高速废气撞击减速消声片,通过通气孔的压缩,在通过与之相邻的下一个减速消声片之前膨胀,一部分通过相邻的下一个通气孔,一部分撞击下一个减速消声片经过相反方向气流之间的抵消,剩余的气流通过进气管的内侧壁改变方向向上一个减速消声片的底部运动,并在两个减速消声片之间形成涡流,消耗高速废气的能量最终通过靠近前盖壳的通气孔排出,废气的能量显著衰减,速度显著降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进气管一端延伸至膨胀室内部与前盖壳固定连接,避免高速废气撞击前盖壳后,反弹的气流对进气管冲击,进气管发生抖动产生噪音,出气管一端延伸至膨胀室内部与后盖壳固定连接,避免膨胀室内废气对出气管冲击,使出气管发生抖动产生噪音,高速废气通过第一消声孔压缩,进入由前盖壳和后盖壳形成的膨胀室,分割成为若干细流,进而在膨胀室中膨胀,再通过第二消声孔进入出气管并排出消声器,声能显著衰减,噪音显著减少。(2)优化的,前盖壳与后盖壳之间设置有隔板,便于将高速废气多次压缩膨胀,消耗废气能量,便于取得更好的消声效果,增加膨胀室空间利用效率,隔板上固设第一减振环和第二减振环,减弱废气在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时产生的振动。(3)优化的,进气管内侧壁设置减速消声片,减速消声片上开设有通气孔,使高速废气在两个减速消声片之间形成涡流,废气的能量显著衰减,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管消声器,包括前盖壳(1)和后盖壳(2),前盖壳(1)和后盖壳(2)共同形成膨胀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壳(2)上穿设有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的封闭端延伸至膨胀室内部与前盖壳(1)固定连接,所述前盖壳(1)上穿设有出气管(4),所述出气管(4)的封闭端延伸至膨胀室内部与后盖壳(2)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3)位于膨胀室内部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消声孔(5),所述出气管(4)位于膨胀室内部的部分设置有第二消声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管消声器,包括前盖壳(1)和后盖壳(2),前盖壳(1)和后盖壳(2)共同形成膨胀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壳(2)上穿设有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的封闭端延伸至膨胀室内部与前盖壳(1)固定连接,所述前盖壳(1)上穿设有出气管(4),所述出气管(4)的封闭端延伸至膨胀室内部与后盖壳(2)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3)位于膨胀室内部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消声孔(5),所述出气管(4)位于膨胀室内部的部分设置有第二消声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气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壳(1)与后盖壳(2)之间设置有隔板(7),所述隔板(7)将膨胀室分隔为靠近前盖壳(1)的前膨胀区(10)和靠近后盖壳(2)的后膨胀区(11),所述隔板(7)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8)和第二安装孔(9),所述第一安装孔(8)与进气管(3)插接配合,所述第二安装孔(9)与出气管(4)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消声孔(5)位于前膨胀区(10),所述第二消声孔(6)位于后膨胀区(11),所述隔板(7)上开设有第三消声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气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一侧与第一安装孔(8)同轴固设有第一减振环(13),所述第一减振环(13)与进气管(3)插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气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斯瑞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