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0724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卷芯转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包括入料机传送带与卷绕机传送带,所述入料机传送带与卷绕机传送带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入料机传送带与卷绕机传送带的外侧表面均粘接设有放置架,所述入料机传送带与卷绕机传送带之间架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底端设有调节组件;设备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气缸与支架的旋转使得电芯本体调换位置,第一气缸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二气缸、竖向齿轮与圆盘齿轮的运行进行驱动,机械爪与辅助气缸用于对电芯本体的夹取与放置,该设备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的对电芯本体进行搬运,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An automatic transfer device for coiling core from coiler to shell feede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iler transfer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atic transfer device for coiler from coiler to shell feeder, which comprises a feeding machine conveyor belt and a winding machine conveyor belt, wherein the feeding machine conveyor belt and the winding machine conveyor belt are fixed on the ground through a support frame, and the feeding machine conveyor belt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winding machine conveyor belt are all bonded with a placing frame, and the feeding machine conveyor belt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winding machine conveyor belt are all bonded with a placing frame A first cylinder is set up between the conveyor belt of material machine and the conveyor belt of winding machine,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first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n adjusting component;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equipment, the electric core body is changed by the rotation of the first cylinder and the bracket, the first cylinder is driven by the operation of the second cylinder, the vertical gear and the disc gear during the rotation, and the mechanical claw and the auxiliary cylinder are used for the electric core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e equipment, it is unnecessary for the staff to handle the core body manually, which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equipment and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sta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
本技术属于卷芯转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锂离子电芯在卷绕完成之后需要转料至入料机内,目前的转料操作均为由人工操作,人工操作过程中效率低下,且人工操作时会使得锂离子电芯外侧表面划伤,影响产品的质量,针对目前的锂离子电芯转移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锂离子电芯的生产线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与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具有提升锂离子电芯的转移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包括入料机传送带与卷绕机传送带,所述入料机传送带与卷绕机传送带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入料机传送带与卷绕机传送带的外侧表面均粘接设有放置架,所述入料机传送带与卷绕机传送带之间架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底端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竖向齿轮以及圆盘齿轮,所述圆盘齿轮套接在第一气缸的底端外缘处,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竖向齿轮,所述竖向齿轮与圆盘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两端底面对称设有辅助气缸,所述辅助气缸的底端设有机械爪,所述辅助气缸的内侧夹持有电芯本体,所述入料机传送带与卷绕机传送带的一侧位于支撑架上架设有检测组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械爪为两个对称的弧形构件构成,两个弧形构件通过其顶端的啮合齿咬合连接,一个辅助气缸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机械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机械爪包括橡胶套与凸起,机械爪的内侧表面均匀粘接设有橡胶套,橡胶套的内侧表面铺设有凸起,橡胶套的内部均匀铺设有弹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检测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与第三传感器,第一传感器架设在入料机传送带的支撑架上,第二传感器设在第一传感器的一侧,且第二传感器的底端与入料机传送带的支撑架通过螺栓相连接,第三传感器通过螺栓与卷绕机传送带的支撑架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架为长方体构件,放置架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电芯本体的槽,放置架的两侧表面开设有供机械爪穿过的凹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向齿轮与圆盘齿轮的外侧表面倾斜的开设有啮合齿,圆盘齿轮水平的放置在第一气缸的底端,竖向齿轮与圆盘齿轮相互垂直安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辅助气缸、第一气缸、第三传感器、第二气缸与外界通过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备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气缸与支架的旋转使得电芯本体调换位置,第一气缸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二气缸、竖向齿轮与圆盘齿轮的运行进行驱动,机械爪与辅助气缸用于对电芯本体的夹取与放置,该设备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的对电芯本体进行搬运,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放置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机械夹夹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夹爪橡胶套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入料机传送带;2、放置架;21、凹槽;3、第一传感器;4、第二传感器;5、机械爪;51、橡胶套;52、凸起;53、弹簧;6、辅助气缸;7、支架;8、第一气缸;9、第三传感器;10、卷绕机传送带;11、第二气缸;12、竖向齿轮;13、圆盘齿轮;14、电芯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包括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的外侧表面均粘接设有放置架2,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之间架设有第一气缸8,第一气缸8的底端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气缸11、竖向齿轮12以及圆盘齿轮13,圆盘齿轮13套接在第一气缸8的底端外缘处,第二气缸11固定在地面上,第二气缸11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竖向齿轮12,竖向齿轮12与圆盘齿轮13啮合连接,第一气缸8的伸缩端固定有支架7,支架7的两端底面对称设有辅助气缸6,辅助气缸6的底端设有机械爪5,辅助气缸6的内侧夹持有电芯本体14,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的一侧位于支撑架上架设有检测组件,本实施方案中,检测组件用于对放置架2的位置以及放置架2上是否有电芯本体14进行检测。具体的,机械爪5为两个对称的弧形构件构成,两个弧形构件通过其顶端的啮合齿咬合连接,一个辅助气缸6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机械爪5,本实施例中机械爪5的侧面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外界通过电性连接,驱动电机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其输出轴使得啮合齿转动,进而使得机械爪5对电芯本体14进行夹持。具体的,机械爪5包括橡胶套51与凸起52,机械爪5的内侧表面均匀粘接设有橡胶套51,橡胶套51的内侧表面铺设有凸起52,橡胶套51的内部均匀铺设有弹簧53,本实施例中弹簧53使得橡胶套51具有一定的弹性,提升橡胶套51与电芯本体14的接触面积,凸起52使得机械爪5在与电芯本体14接触时有较大的摩擦力,避免电芯本体14滑落。具体的,检测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3、第二传感器4与第三传感器9,第一传感器3架设在入料机传送带1的支撑架上,第二传感器4设在第一传感器3的一侧,且第二传感器4的底端与入料机传送带1的支撑架通过螺栓相连接,第三传感器9通过螺栓与卷绕机传送带10的支撑架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中的第二传感器4与第三传感器9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调控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上表面放置架2的位置,便于电芯本体14在抓取与放置的过程中与放置架2位置相对应。具体的,放置架2为长方体构件,放置架2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电芯本体14的槽,放置架2的两侧表面开设有供机械爪5穿过的凹槽21,本实施例中凹槽21便于机械爪5穿过放置架2并对电芯本体14进行夹持。具体的,竖向齿轮12与圆盘齿轮13的外侧表面倾斜的开设有啮合齿,圆盘齿轮13水平的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包括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的外侧表面均粘接设有放置架(2),所述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之间架设有第一气缸(8),所述第一气缸(8)的底端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气缸(11)、竖向齿轮(12)以及圆盘齿轮(13),所述圆盘齿轮(13)套接在第一气缸(8)的底端外缘处,所述第二气缸(1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二气缸(11)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竖向齿轮(12),所述竖向齿轮(12)与圆盘齿轮(13)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气缸(8)的伸缩端固定有支架(7),所述支架(7)的两端底面对称设有辅助气缸(6),所述辅助气缸(6)的底端设有机械爪(5),所述辅助气缸(6)的内侧夹持有电芯本体(14),所述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的一侧位于支撑架上架设有检测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包括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的外侧表面均粘接设有放置架(2),所述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之间架设有第一气缸(8),所述第一气缸(8)的底端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气缸(11)、竖向齿轮(12)以及圆盘齿轮(13),所述圆盘齿轮(13)套接在第一气缸(8)的底端外缘处,所述第二气缸(1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第二气缸(11)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竖向齿轮(12),所述竖向齿轮(12)与圆盘齿轮(13)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气缸(8)的伸缩端固定有支架(7),所述支架(7)的两端底面对称设有辅助气缸(6),所述辅助气缸(6)的底端设有机械爪(5),所述辅助气缸(6)的内侧夹持有电芯本体(14),所述入料机传送带(1)与卷绕机传送带(10)的一侧位于支撑架上架设有检测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爪(5)为两个对称的弧形构件构成,两个弧形构件通过其顶端的啮合齿咬合连接,一个辅助气缸(6)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机械爪(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卷芯由卷绕机至入壳机的自动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械爪(5)包括橡胶套(51)与凸起(52),机械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敏郭明铭陈洲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灿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