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545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模具,涉及模具技术领域,为解决不便于安装和损坏时不便于拆卸,导致经济损失的问题。所述模具本体的上端设置有模具安装轴,所述模具本体上设置有模具槽,所述模具本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承压板,所述第一承压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一承压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推动机构,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气缸输出端、气缸、气缸拉杆和底部支撑座,所述第一推动机构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承压板,所述第一推动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推动机构,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螺栓、强力弹簧、弹簧固定垫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三承压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固定板。

A mould easy to insta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ld which is easy to install, relates to the mold technical field, and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it is not easy to install and dismantle when it is damaged, thus causing economic loss. The upper end of the mol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mold mounting shaft, the mol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mold groove, the lower part of the mol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ressure bearing plate, the two sides of the first pressure bearing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a fourth fixed plate,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pressure bear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ushing mechanism, the first push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irst fixed plate, a cylinder output end, a cylinder and a gas Cylinder pull rod and bottom support se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push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pressure plate, the two sides of the first pushing mechanism are provided with a second pushing mechanism, the second push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ixed bolt, a strong spring, a spring fixed pad and a second fixed plate, the upper part of the third pressur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fixed plate, and one side of the third fixe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fixed plate The fourth fix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由于传统的模具结构较复杂,不便于模具的安装,在安装时浪费时间并且浪费力气,而且模具出现损坏后不易于拆卸,给工作人员造成很多不便,延长了维修的时间,影响的正常使用,大大降低了模具的生产效率,导致经济损失,因此,需要一种便于安装的模具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安装和损坏时不便于拆卸,导致经济损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上端设置有模具安装轴,所述模具安装轴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模具安装轴关于模具本体的垂直中心线相对称,所述模具本体上设置有模具槽,所述模具本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承压板,所述第一承压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承压板,且第二承压板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承压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推动机构,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气缸输出端、气缸、气缸拉杆和底部支撑座,所述第一推动机构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承压板,且第三承压板与第一推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推动机构,且第二推动机构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螺栓、强力弹簧、弹簧固定垫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三承压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固定板,且第三承压板与第三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固定板。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第一推动机构的上端,所述气缸位于第一固定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气缸通过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拉杆位于气缸的外部,所述底部支撑座位于气缸的下方。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二推动机构的一端,所述强力弹簧位于第二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强力弹簧的两端均设置有弹簧固定垫,所述固定螺栓位于强力弹簧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四固定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四固定板关于第三承压板的垂直中心线相对称,所述第四固定板与第二承压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与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孔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承压板上设置有凹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凹模固定,损坏时不易拆卸的问题,将本实用增加了两个不同的推动机构,第一推动机构和第二推动机构,第二推动机构负责将固定模具的两个侧板推开,之后第一推动机构将固定在第二推动机构上方的模具靠着气缸SC40X75内部气体的作用通过输出端向上作用最后将上方的模具顶出去达到容易拿取的状态,在拆卸时更加省力,两个机构相互配合,在拆卸时更加省力,有效解决了模具损坏时不易拆卸的问题。2、通过在安装时只需将第二推动机构内部的固定螺栓重新进行拧紧,,此时由于三固定板的上端卡住第四固定板的下端,第二固定板的上端卡住模具本体的下端,即可重新固定住模具,结构简单,安装省力有效解决了不便于安装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模具本体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承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具本体;2、模具安装轴;3、模具槽;4、第一承压板;5、第一推动机构;6、第一固定板;7、气缸输出端;8、气缸;9、气缸拉杆;10、底部支撑座;11、第二推动机构;12、固定螺栓;13、强力弹簧;14、弹簧固定垫;15、第二固定板;16、凹孔;17、第三固定板;18、第四固定板;19、第二承压板;20、第三承压板;21、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安装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模具安装轴2,模具安装轴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模具安装轴2关于模具本体1的垂直中心线相对称,模具本体1上设置有模具槽3,用于压制成型模具,模具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承压板4,第一承压板4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承压板19,且第二承压板19设置有两个,第一承压板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推动机构5,用于退订上方的模具本体1,使得在拿取时更加的方便,省力,第一推动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板6、气缸输出端7、气缸8、气缸拉杆9和底部支撑座10,第一推动机构5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承压板20,且第三承压板20与第一推动机构5固定连接,第一推动机构5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推动机构11,且第二推动机构11设置有两个,用于推动两侧的固定板,在拆卸时更加方便,第二推动机构11包括固定螺栓12、强力弹簧13、弹簧固定垫14和第二固定板15,第三承压板20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固定板17,且第三固定板17与第三承压板20固定连接,第三固定板17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固定板18,用于固定模具,防止模具移动。进一步,第一固定板6位于第一推动机构5的上端,气缸8位于第一固定板6的下方,第一固定板6与气缸8通过气缸输出端7固定连接,气缸拉杆9位于气缸8的外部,底部支撑座10位于气缸8的下方,通过气缸输出端7更加容易的将上方的模具本体1抬起。进一步,第二固定板15位于第二推动机构11的一端,强力弹簧13位于第二固定板15的一侧,强力弹簧13的两端均设置有弹簧固定垫14,固定螺栓12位于强力弹簧13的内部,根据强力弹簧13本身的伸缩特性将强力弹簧13两侧的固定板更加轻易的推出去,避免人为拆卸时的麻烦。进一步,第四固定板18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四固定板18关于第三承压板20的垂直中心线相对称,第四固定板18与第二承压板19固定连接,用于更加稳固的固定住模具本体1,使得其在运行时保持稳定。进一步,固定螺栓12与第二固定板15通过螺栓孔21转动连接,用于间接固定两边的固定板,从而保证整个机构的平稳运行。进一步,第一承压板4上设置有凹孔16,用于在气缸输出端7向上作用时没有阻碍物阻止其的向上推动直接作用到模具本体1上。工作原理:使用时,由于第二固定板15与固定螺栓12通过螺栓孔21转动连接,将固定螺栓12拧松直至从第二固定板15上拧出来,由于固定螺栓12的外部设置有强力弹簧13,通过强力弹簧13自身的特性将位于强力弹簧13一侧的第二承压板19向外推出去,此时,打开开关,由于底部支撑座10的上方设置有气缸8,气缸8的外部设置有气缸拉杆9,气缸8的上端设置有气缸输出端7,通过将气缸8内部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活塞高速运动的动能后,推动气缸输出端7向上作用,由于气缸输出端7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固定板6,第一固定板6上方设置有第一承压板4,第一承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模具安装轴(2),所述模具安装轴(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模具安装轴(2)关于模具本体(1)的垂直中心线相对称,所述模具本体(1)上设置有模具槽(3),所述模具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承压板(4),所述第一承压板(4)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承压板(19),且第二承压板(19)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承压板(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推动机构(5),所述第一推动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板(6)、气缸输出端(7)、气缸(8)、气缸拉杆(9)和底部支撑座(10),所述第一推动机构(5)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承压板(20),且第三承压板(20)与第一推动机构(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机构(5)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推动机构(11),且第二推动机构(11)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1)包括固定螺栓(12)、强力弹簧(13)、弹簧固定垫(14)和第二固定板(15),所述第三承压板(20)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固定板(17),且第三固定板(17)与第三承压板(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17)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固定板(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模具安装轴(2),所述模具安装轴(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模具安装轴(2)关于模具本体(1)的垂直中心线相对称,所述模具本体(1)上设置有模具槽(3),所述模具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承压板(4),所述第一承压板(4)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承压板(19),且第二承压板(19)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承压板(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推动机构(5),所述第一推动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板(6)、气缸输出端(7)、气缸(8)、气缸拉杆(9)和底部支撑座(10),所述第一推动机构(5)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承压板(20),且第三承压板(20)与第一推动机构(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机构(5)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推动机构(11),且第二推动机构(11)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推动机构(11)包括固定螺栓(12)、强力弹簧(13)、弹簧固定垫(14)和第二固定板(15),所述第三承压板(20)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固定板(17),且第三固定板(17)与第三承压板(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17)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固定板(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多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飞亚机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