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986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均热板(1),具有:壳体(4),其由外缘部相互接合的对置的第1片材(2)和第2片材(3)构成;柱(5),其设置为在上述第1片材(2)和第2片材(3)之间从内侧对上述第1片材(2)和第2片材(3)进行支承;芯体(8),其配置于上述壳体内;以及工作液,其封入上述壳体内,上述第2片材(3)在其内表面具备多个凸部(7),上述凸部(7)在邻接的凸部(7)之间与上述芯体(8)一起形成第1流路(13),上述第2片材(3)、上述凸部(7)以及上述芯体(8)在末端区域处形成第2流路(14),上述第2流路的截面积大于上述第1流路的截面积。

Soaking plat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oaking plate (1), which has a shell (4),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first sheet (2) and the second sheet (3) which are mutually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edge; a column (5), which is arranged to support the first sheet (2) and the second sheet (3) from the inside between the first sheet (2) and the second sheet (3); a core (8),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and a working fluid, which is sealed in the shell,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The second sheet (3) has a plurality of convex parts (7) on its inner surface, the convex parts (7) form a first flow path (13) with the core (8) between adjacent convex parts (7), the second sheet (3), the convex parts (7) and the core (8) form a second flow path (14) at the end area, and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second flow path is larger tha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first flow pa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均热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均热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元件的高集成化、高性能化引起的发热量增加。另外,由于产品的小型化发展,发热密度增加,因此散热对策变得重要。该状况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领域中特别显著。近年来,作为热对策构件,多使用石墨片材等,但其热输送量不充分,因此研究各种热对策构件的使用。其中,为了能够非常有效地输送热,面状的热管亦即均热板的使用的研究正在发展。均热板具有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通过毛细管力输送工作液的芯体,并封入有工作液的构造。上述工作液在吸收来自发热元件的热的蒸发部处吸收来自发热元件的热,在均热板内蒸发,并向冷凝部移动,冷却而返回液相。返回到液相的工作液通过芯体的毛细管力再次向发热元件侧(蒸发部)移动,冷却发热元件。通过重复上述动作,均热板不具有外部动力而自行工作,能够利用工作液的蒸发潜热和冷凝潜热二维地以高速使热扩散。作为上述那样的均热板,专利文献1公开板型均热板(热管),具备由对置的上板材和下板材形成的密闭的空洞部,且在该空洞部内具有芯体(毛细管构造体)。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4979号公报在具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芯体的均热板中,芯体与下板材相接(专利文献1的图4)、或者位于上板材与下板材之间的中央(专利文献1的图5)。在前者的结构中,由于除芯体以外没有保持工作液的部分,所以工作液的保持量少,作为整体的热输送能力较差。另外,在后者的结构中,能够将芯体上方的空间或者下方的空间中任一个空间利用为工作液的蒸汽流路,将上方的空间或者下方的空间中另一个空间利用为工作液的保持部。在这样的结构中水保持量变多,但蒸汽流路变窄,另外,在工作液的保持部中毛细管力难以起作用,因此作为整体的热输送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保持充分的量的工作液、并具有优异的热输送能力的均热板。在具有由对置的两个片材构成的壳体和在该壳体内部具有芯体而形成的均热板中,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其结果是,发现了通过在片材的内表面设置多个凸部、将比形成于上述凸部之间的第1流路大的第2流路形成于壳体内部的末端区域,从而工作液的保持量变大,能够得到热输送能力高的均热板,得到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主旨,提供均热板,具有:壳体,其由外缘部相互接合的对置的第1片材和第2片材构成;柱,其设置为在上述第1片材和第2片材之间从内侧对上述第1片材和第2片材进行支承;芯体,其配置于上述壳体内;以及工作液,其封入上述壳体内,在上述均热板中,上述第2片材在其内表面具备多个凸部,上述凸部在邻接的凸部之间与上述芯体一起形成第1流路,上述第2片材、上述凸部以及上述芯体在末端区域处形成第2流路,上述第2流路的截面积大于上述第1流路的截面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主旨,提供具有上述的均热板而成的散热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主旨,提供电子设备,其为具有上述的均热板或者上述散热设备而成的电子设备,在俯视时,上述电子设备的热源配置于与上述均热板的第2流路不重叠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均热板,其在具有由对置的两个片材构成的壳体和在该壳体内部配置为与接合部相同的高度的芯体而成的均热板中,通过在片材的内表面设置多个凸部,并将比形成于上述凸部间的第1流路大的第2流路形成于壳体内部的末端区域,从而具有较高的热输送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均热板1的截面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从第1片材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均热板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均热板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均热板1构成为具有:由对置的第1片材2和第2片材3构成的壳体4、和封入其内部的工作液(未图示)。为了在上述壳体4中确保内部空间,在第1片材2和第2片材3之间设置有从内侧支承它们的多个柱5。第1片材2和第2片材3在将存在于边缘侧的柱5连起来而成的线的内侧的区域11(以下,也称为“中央区域”)处,由柱5支承,以规定距离间隔开。第1片材2和第2片材3在中央区域11外侧的区域12(以下,也称为“末端区域”)处,弯曲并相互接近,在外缘部处接触,接合并密封。以下,也将第1片材和第2片材接合的部分6称为“接合部”,也将接合部中第1片材和第2片材接触的面称为接合面。换言之,典型而言,上述第1片材2和第2片材3从距片材的边缘最近的柱5的端部开始相互接近,在位于片材的外缘部的接合部6处相互接合并密封。第2片材3在其内侧表面(即,壳体的靠内部空间侧的主面)具有多个凸部7。在壳体4的内部空间设置有芯体8。上述凸部7与邻接的其他的凸部和芯体8一起在它们之间形成第1流路13。另外,上述第2片材3、凸部以及芯体8在末端区域处形成第2流路14。上述壳体4由对置的第1片材2和第2片材3构成。上述壳体4的大小未特别限定。壳体4的厚度(图1中T所示)优选为100μm以上且6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壳体4的长度(图1和图2中L所示)和宽度(图2中W所示)能够根据使用的用途适当地设定,例如,为5mm以上且500mm以下,20mm以上且300mm以下或者50mm以上且200mm以下。上述壳体4的形状未特别限定。例如,上述壳体4的平面形状(图2所示的形状、即图1中从附图上侧观察到的形状)为三角形或者矩形等多边形、圆形、椭圆形、将它们组合得到的形状等。形成上述第1片材2和第2片材3的材料只要具有适于用作均热板的特性例如热传导性、强度、柔软性等,则未特别限定。构成上述第1片材2和第2片材3的材料优选为金属,例如铜、镍、铝、镁、钛、铁或者以它们为主成分的合金等,特别优选为铜。构成第1片材2和第2片材3的材料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优选相同。上述第1片材2和第2片材3的厚度(图1中t所示)未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例如优选40μm以上且60μ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片材3在内部空间侧的主面具有多个凸部7。片材具有这样的多个凸部,由此能够在凸部间保持工作液,容易增多本专利技术的均热板的工作液的量。通过增多工作液的量,均热板的热输送能力提高。此处,凸部是指高度比四周相对高的部分,除了包含从主面突出的部分之外,还包含形成于主面的凹部、例如由于槽等而高度相对变高的部分。上述凸部7的高度未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上且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且30μm以下。若更加提高凸部的高度,则能够使工作液的保持量更多。另外,通过更加降低凸部的高度,能够将用于工作液的蒸汽移动的空间确保得更大。因此,通过调整凸部的高度,能够调整均热板的热输送能力。上述凸部的宽度未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μm以上且50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上且3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且150μm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热板,具有:/n壳体,其由外缘部相互接合的对置的第1片材和第2片材构成;/n柱,其设置为在所述第1片材和第2片材之间从内侧对所述第1片材和第2片材进行支承;/n芯体,其配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n工作液,其封入所述壳体内,/n所述均热板的特征在于,/n所述第2片材在其内表面具备多个凸部,/n所述凸部在邻接的凸部之间与所述芯体一起形成第1流路,/n所述第2片材、所述凸部以及所述芯体在末端区域处形成第2流路,/n所述第2流路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1流路的截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28 JP PCT/JP2017/0170431.一种均热板,具有:
壳体,其由外缘部相互接合的对置的第1片材和第2片材构成;
柱,其设置为在所述第1片材和第2片材之间从内侧对所述第1片材和第2片材进行支承;
芯体,其配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工作液,其封入所述壳体内,
所述均热板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2片材在其内表面具备多个凸部,
所述凸部在邻接的凸部之间与所述芯体一起形成第1流路,
所述第2片材、所述凸部以及所述芯体在末端区域处形成第2流路,
所述第2流路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1流路的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片材和第2片材接合的接合部的内侧,还通过所述第1片材、第2片材以及芯体形成有第3流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式1和式2,
式1:0.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沼本龙宏若冈拓生岸本敦司近川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