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滗水的压力感应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937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滗水装置上的压力感应阀门,该阀门包括一个圆柱型阀盘、一个阀件支撑结构、一个弹簧和一个由推杆和阀塞组成的阀件,可减小污泥在污水处理中的混合阶段通过阀门的机会,避免污泥在污水处理周期中的沉淀阶段沉积在阀门上并在随后的滗水阶段中随处理出水排出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且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适合于污水处理厂的滗水装置上使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滗水的压力感应阀门,特别是一种在污水处理装置中用于滗水的压力感应阀门,即滗渣阀。在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工艺需要在滗水阶段将沉淀后的上层清液从反应池或消化池中周期性地排出,在反应器的一个运行周期中,特别是在混合阶段,反应器中的污水、活性污泥处于剧烈搅动的状态,使活性污泥中的降解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充分接触,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以降解去除。为使滗水阶段从反应池内排出的经过沉淀阶段后的处理出水不带走悬浮污泥,则在这类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混台阶段不允许悬浮污泥进入滗水系统或在其中沉淀。以前,配合序批式反应池处理污水的各种滗水系统的专利技术,都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滗水系统上的潜水堰口会在混合阶段让一部分反应池中的混合液进入。在混合阶段,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与进水混合,反应池内处于一种完全混合状态,池内各处悬浮污泥浓度相同。如果污水此时进入滗水堰,悬浮污泥将随污水进人滗水系统并在沉淀阶段沉积在其中。在其后的滗水阶段,沉积在滗水系统内的污泥将随反应池的处理出水排出,降低出水水质。近年来,人们设计了许多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其中一种是利用反应池处理出水在每个滗水周期前反冲洗滗水系统,以排除滗水系统内的污泥,但该方法需用回流泵和控制机械,使得整个滗水系统非常复杂,且容易发生故障而降低出水水质;另一种解决污泥在滗水器中沉积的尝试是在混合阶段直接将滗水堰口提出反应池,此法不仅需配有笨重而昂贵的提升设备,提供足够的力量,使滗水系统在混合阶段停留在反应池水面以上,而且不适合在严冬或严寒地区使用,因为在严寒地区,将滗水系统提出反应池水面会使滗水系统内封闭的上一运行周期处理水冻结,或者是反应池水面结冰,这都使得滗水系统的提升和降落非常困难,甚至无法实施。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安装、使用寿命长的用于序批式反应池和序批式反应系统内连接反应池与滗水装置的压力感应阀门,能在滗水期间有效阻挡出水中的浮渣,在沉淀期间减少悬浮污泥在其上的沉积,由序批式反应系统内的压差变化控制其开启与关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用于滗水的压力感应阀门,是出水搜集装置,内腔与出水设施相连;a.该阀门主要由阀盘(10)、支撑架(11)、螺旋弹簧(12)、阀件(13)、阀塞(14)、推杆(15)和阀座(24)构成,阀盘(10)呈圆柱形或环形,其内表面(20)和外表面(21)平行,由外表面(21)起扩张至内表面(20)的内截头圆锥体或球形侧表面为阀座(24),该侧表面形成了穿过阀盘(10)的滗水通道(25);b.支撑架(11)包括一对支撑构件(30)和一个推杆套管(31),推杆套管(31)为具有推杆孔道(33)、开口端(34)和封闭端(35)的圆柱形管,支撑构件(30)的一端固定在阀盘(10)上,另一端将阀杆套管(31)固定在滗水通道(25)后垂直于交接面(26)的中心轴线上,推杆套管(31)垂直于滗水通道(25)的中点,推杆套管(31)的开口端(34)较封闭端(35)接近于滗水通道(25),且开口端(34)与滗水通道(25)具有一段距离,推杆通道(33)内有直径小于或等于推杆通道(33)内径的螺旋弹簧(12),螺旋弹簧(12)的固定端(41)抵在推杆套管(31)的封闭端(35)上,其压缩端(42)沿推杆通道(33)朝向推杆套管(31)的开口端(34),阀件(13)的圆柱形推杆(15)的直径略小于推杆通道(33)的直径,阀件(13)的阀塞(14)为具有前表面(45)和后表面(46)的内截头圆锥体,阀塞(14)的圆周侧表面(47)由其上部的圆柱体(48)与其下部的前表面(45)扩张至后表面(46)的内截头圆锥体(49),推杆(15)的末端(55)与固定在阀塞(14)内表面(46)中心处的螺母套(56)的螺纹连接,推杆(15)位于内表面(46)的中心轴线上,推杆(15)的另一端与推杆套管(31)滑动连接并与螺旋弹簧(12)的压缩端(42)相抵。所述压力感应阀门(1)的外圆面和内圆面的直径均大于阀塞(14)的前表面(45)的直径,阀塞(14)的内截头圆锥体(49)的侧表面(47)由前表面(45)和后表面(46)的扩张角小于阀座(24)内截头圆锥体(49)的侧表面(47)由外表面(21)至内表面(20)的扩张角,由此,阀塞的内截头圆锥体与阀座的圆形交接面形成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1、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价格便宜;2、易于安装和使用,且使用寿命长;3、使用范围广,可以在多种情况下使用。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压力感应阀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滗水装置的2-2截面放大图;图3是滗水装置的侧视放大图,局部剖面示其内的滗渣阀;图4是图3的4-4截面放大图,表示一个滗渣阀;图5是图4的5-5截面放大图,表示滗渣阀的内部结构。图6是图5的6-6截面放大图,表示滗渣阀的横截面;图7是图6的7-7截面放大图。图中,1是压力感应阀门(滗渣阀),2是滗水装置,10是阀盘,11是阀件支撑架,12是螺旋弹簧,13是阀件,14是阀塞,15是推杆,20是内表面,21是外表面,23是内截头圆锥体侧表面,24是阀座,25是滗水通道,26是圆形交接面,30是支撑构件,31是推杆套管,33是推杆通道,34是开口端,35是封闭端,41是固定端,42是压缩端,45是前表面,46是后表面,47是侧表面,48是圆柱体,49是内截头圆锥体。实施例以下通过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参照图1,压力感应阀门(1)(滗渣阀)在滗水装置(2)上排设成列。参照图4和图5,压力感应阀门(1)包括阀盘(10),阀件支撑架(11),螺旋弹簧(12),和由阀塞(14)和推杆(15)组成的阀件(13),为放置各种阀门部件,阀盘(10)通常为圆柱形或者为环形结构,阀盘的内表面(20)与外表面(21)平行,由外表面(21)起扩张至内表面(20)的内截头圆锥体侧表面(23)即为阀座(24),该截头圆锥体在阀盘(10)上形成滗水通道(25),(“内”和“外”仅用于表示图中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阀座(24)包括内截头圆锥体侧表面(23)和截头圆锥体与外表面(21)的圆形交接面(26)。阀件支撑结构(11)由一对坚立支撑构件(30)和一个推杆套管(31)组成,推杆套管(31)一般为圆柱形,有一条推杆孔道(33)和开口端(34)与封闭端(35)竖立支撑构件(30)一端固定在阀盘(10)的内表面(20)上,一端将阀杆套管(31)固定在滗水通道(25)后垂直于交接面(26)的中心轴线上,阀杆套管(31)垂直于滗水通道(25)的中点,使阀杆套管(31)的开口端(34)较封闭端(35)更接近滗水通道(25),并且开口端(34)与滗水通道(25)间有一段距离。如图5所示,弹簧(12)是压缩弹簧,其直径略小于推杆套管(31)中推杆孔道(33)的直径,螺旋弹簧(12)装在推杆孔道(33)内,螺旋弹黄(12)的固定端(41)抵在推杆套管(31)的封闭端(35),弹簧(12)的压缩端(42)沿推杆孔道(33)朝向阀杆套管(31)的开口端(34)。阀件(13)的圆柱形推杆(15)的直径略小于推杆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滗水的压力感应阀门,是出水搜集装置,内腔与出水设施相连,其特征在于:a.阀门包括阀盘(10)、支撑架(11)、螺旋弹簧(12)、阀件(13)、阀塞(14)、推杆(15)和阀座(24),阀盘(10)呈圆柱形或环形,其内表面(20) 和外表面(21)平行,由外表面(21)起扩张至内表面(20)的内截头圆锥体或球形侧表面为阀座(24),该侧表面形成了穿过阀盘(10)的滗水通道(25);b.支撑架(11)包括一对支撑构件(30)和一个推杆套管(31),推杆套管(31)为 具有推杆孔道(33)、开口端(34)和封闭端(35)的圆柱形管,支撑构件(30)的一端固定在阀盘(10)上,另一端将阀杆套管(31)固定在滗水通道(25)后垂直于交接面(26)的中心轴线上,推杆套管(31)垂直于滗水通道(25)的中点,推杆套管(31)的开口端(34)较封闭端(35)接近于滗水通道(25),且开口端(34)与滗水通道(25)具有一段距离,推杆通道(33)内有直径小于或等于推杆通道(33)内径的螺旋弹簧(12),螺旋弹簧(12)的固定端(41)抵在推杆套管(31)的封闭端(35)上,其压缩端(42)沿推杆通道(33)朝向推杆套管(31)的开口端(34),阀件(13)的圆柱形推杆(15)的直径略小于推杆通道(33)的直径,阀件(13)的阀塞(14)为具有前表面(45)和后表面(46)的内截头圆锥体,阀塞(14)的圆周侧表面(47)由其上部的圆柱体(48)与其下部的前表面(45)扩张至后表面(46)的内截头圆锥体(49),推杆(15)的末端(55)与固定在阀塞(14)内表面(46)中心处的螺母套(56)的螺纹连接,推杆(15)位于内表面(46)的中心轴线上,推杆(15)的另一端与推杆套管(31)滑动连接并与螺旋弹簧(12)的压缩端(42)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肯尼思诺克罗斯
申请(专利权)人:肯尼思诺克罗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