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短型的电插塞连接器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846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8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短型的电插塞连接器母座,包括插塞连接器壳体,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内设置有直压式插芯,插塞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卡接有端子座,端子座的前端设置有PCB线路板,端子座的后端设置有打线盖,PCB线路板的正面与直压式插芯上的第一组连接元件相连,PCB线路板的背面设置有与端子座相连接的第二组连接元件;插塞连接器壳体的后端上方枢轴连接有上扣合件,插塞连接器壳体的后端下方枢轴连接有下扣合件,上扣合件、下扣合件使用嵌入式的扣合方式扣合并包覆端子座和打线盖;上扣合件、下扣合件扣合后形成供线缆接入端子座内与第二组连接元件连接的通道。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插塞连接器壳体的长度,使其可通用于各种网络接口需求场景。

An ultra short plug connector ba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ultra short electric plug connector base, which comprises a plug connector shell, wherein the plug connecto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direct pressure type plug core, the rear end of the plug connector shell is clamped with a terminal base, the front end of the terminal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PCB circuit board, the rear end of the terminal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wiring cover, and the front side of the PCB circuit boar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group of direct pressure plug cores The components are connected, and the back of PCB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group of connecting elements connected with the terminal block; the upper pivot of plug connector housing is connected with an upper buckle fitting, the lower pivot of plug connector housing is connected with a lower buckle fitting, the upper buckle fitting and the lower buckle fitting use the embedded buckle fitting method to buckle and cover the terminal block and the cable cover; the upper buckle fitting and the lower buckle fitting A channel for connecting the cable into the terminal block and the second group of connecting elements is formed after the connection. The length of the plug connector shell is minimized, so that it can be used in various network interface requirements scenario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短型的电插塞连接器母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短型的电插塞连接器母座。
技术介绍
一种电插塞连接器母座包括一插塞连接器壳体、一带有两组连接元件的PCB线路板,其中第一组连接元件设置在PCB线路板的正面上,并伸入插塞连接器壳体上的一个孔内,第二组连接元件设置在PCB线路板的背面上,并且该连接元件构成为刀刃-接线柱触点;其中插塞连接器包括一电缆管理器,它具有一贯通的孔,并在正面上构成为带有用于与刀刃-接线柱触点导电接通的芯线的导槽,这里导槽在刀刃-接线柱触点区域内构成为带有用于刀刃-接线柱触点的加深的凹坑,并且电缆管理器可与插塞连接器壳体卡锁。目前现有的电插塞连接器母座的整体体积大,不方便在密集网络配电机柜中使用,存在使用不便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短型的电插塞连接器母座,使其能在狭窄空间内使用。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短型的电插塞连接器母座,包括插塞连接器壳体,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内设置有直压式插芯,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卡接有端子座,所述端子座的前端设置有PCB线路板,所述端子座的后端设置有打线盖,所述PCB线路板的正面与直压式插芯上的第一组连接元件相连,所述PCB线路板的背面设置有与端子座相连接的第二组连接元件;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的后端上方枢轴连接有上扣合件,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的后端下方枢轴连接有下扣合件,所述上扣合件、下扣合件使用嵌入式的扣合方式扣合并包覆端子座和打线盖;所述上扣合件、下扣合件扣合后形成供线缆接入端子座内与第二组连接元件连接的通道。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从整体的外形来看,裸露在外部能看到插塞连接器壳体的后端枢轴连接有上扣合件、下扣合件,其内部的部件被影藏了。插塞连接器壳体的内腔容纳放置直压式插芯即可,端子座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插塞连接器壳体上,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插塞连接器壳体的长度。进一步来说,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的后端上方设置有第一枢轴孔,所述上扣合件上设置有卡入第一枢轴孔的第一枢轴,使上扣合件能沿着第一枢轴上下翻转;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的后端下方设置有第二枢轴孔,所述下扣合件上设置有卡入第二枢轴孔的第二枢轴,使下扣合件能沿着第二枢轴上下翻转。进一步来说,远离插塞连接器壳体一侧所在的上扣合件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嵌入式卡柱槽,所述嵌入式卡柱槽内均设置有卡钩,两个嵌入式卡柱槽位于通道两侧;远离插塞连接器壳体一侧所在的下扣合件上设置有插入嵌入式卡柱槽内的固定卡柱,所述固定卡柱上设有供卡钩嵌入的扣合卡槽。进一步来说,所述上扣合件内、下扣合件内均设置有压接在打线盖上的压接斜边。上扣合件、下扣合件上述结构设计,使其在扣合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压紧打线盖,并使两者扣合后的状态稳定,从而使线缆有效、稳定的与割破型卡刀接触,减少因线缆松动引起的信号衰退。进一步来说,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的后端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端子卡槽;靠近插塞连接器壳体一侧所在的端子座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板,两个所述卡板分别卡接在插塞连接器壳体的两个端子卡槽内,将端子座固定在插塞连接器壳体上。进一步来说,靠近插塞连接器壳体一侧所在的端子座上设置有限定PCB线路板位置的四个堵头;所述端子座另一侧面上设置有上下两排限位组件;每排限位组件均由间隙分布的限位柱组成,相邻两个限位柱之间的间隙与卡线槽导通,并在该间隙两侧的限位柱侧壁上设置有防呆限位槽;两排限位组件边缘所在的端子座上还设置有四个打线盖导向定位孔;所述端子座的上下两端还设置有绝缘限位边,所述绝缘限位边与相邻的限位组件之间具有间隙。四个打线盖导向定位孔以及一个打线盖防呆限位槽与打线盖相互作用可防止压线错误、线缆连接不紧固等失效现象,有效保证数据可靠传输。进一步来说,所述打线盖具有供线缆穿过的孔,位于孔周围所在的打线盖正面设置有供上扣合件、下扣合件压接的压接斜面;所述打线盖的背面设有两组与孔相连通的卡线组件,所述卡线组件与限位组件位置对应,且两者之间可卡接在一起。进一步来说,所述卡线组件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二卡线板、第一卡线板,所述第二卡线板与第一卡线板间隔分布且两者平行;所述第二卡线板与第一卡线板之间垂直设置有四块卡线板,每块卡线板均与相应的割破型卡刀对应,所述卡线板上具有供割破型卡刀放置的卡槽;所述第二卡线板与第一卡线板上均设置有供线缆支线走线的通孔;位于卡线组件同侧的所述打线盖上设置有插入至定位孔内的定位柱。通过上述结构,打线盖卡接在端子座上,使得两者位置固定,并在两者上具有限定割破型卡刀位置的槽,使割破型卡刀组装后的位置固定,使线缆有效、稳定的与割破型卡刀接触,减少因线缆松动引起的信号衰退。进一步来说,远离插塞连接器壳体一侧的所述上扣合件、下扣合件上设置有用于管理线缆的走线的理线机构。上述理线机构包含三种情况:1、固定式扎带固线装置;2、固定式扎扣固线装置;3、可旋转的包含预理线功能固线装置。进一步来说,还具有波浪式挂钩,所述波浪式挂钩卡接在插塞连接器壳体上或者与端子座固定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两个可相互嵌入是扣合的上扣合件、下扣合件进行压紧,其相比于现有的扣合方式,其克服了原有产品长度变小时宽度增加或宽度不变时无法缩小的问题,从整体上缩小了产品体积,使其尺寸可达到26.3mm的极端尺寸,使其可以在密集的网络布线中使用,通用于各种网络接口需求场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直压式插芯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直压式插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割破型卡刀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端子座的第一方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端子座的第二方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打线盖的主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打线盖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上扣合件的第一方位立体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上扣合件的第二方位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下扣合件的第一方位立体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下扣合件的第二方位立体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第一立体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上扣合件和下扣合件扣合状态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卡线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第二立体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第三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1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超短型的电插塞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短型的电插塞连接器母座,包括插塞连接器壳体(1),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1)内设置有直压式插芯(2),其特征在于:/n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卡接有端子座(3),所述端子座(3)的前端设置有PCB线路板(4),所述端子座(3)的后端设置有打线盖(5),所述PCB线路板(4)的正面与直压式插芯(2)上的第一组连接元件相连,所述PCB线路板(4)的背面设置有与端子座(3)相连接的第二组连接元件(8);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上方枢轴连接有上扣合件(6),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下方枢轴连接有下扣合件(7),所述上扣合件(6)、下扣合件(7)使用嵌入式的扣合方式扣合并包覆端子座(3)和打线盖(5);所述上扣合件(6)、下扣合件(7)扣合后形成供线缆接入端子座(3)内与第二组连接元件连接的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短型的电插塞连接器母座,包括插塞连接器壳体(1),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1)内设置有直压式插芯(2),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卡接有端子座(3),所述端子座(3)的前端设置有PCB线路板(4),所述端子座(3)的后端设置有打线盖(5),所述PCB线路板(4)的正面与直压式插芯(2)上的第一组连接元件相连,所述PCB线路板(4)的背面设置有与端子座(3)相连接的第二组连接元件(8);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上方枢轴连接有上扣合件(6),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下方枢轴连接有下扣合件(7),所述上扣合件(6)、下扣合件(7)使用嵌入式的扣合方式扣合并包覆端子座(3)和打线盖(5);所述上扣合件(6)、下扣合件(7)扣合后形成供线缆接入端子座(3)内与第二组连接元件连接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插塞连接器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上方设置有第一枢轴孔(104),所述上扣合件(6)上设置有卡入第一枢轴孔(104)的第一枢轴(601),使上扣合件(6)能沿着第一枢轴(601)上下翻转;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下方设置有第二枢轴孔(105),所述下扣合件(7)上设置有卡入第二枢轴孔(105)的第二枢轴(701),使下扣合件(7)能沿着第二枢轴(701)上下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插塞连接器母座,其特征在于:远离插塞连接器壳体(1)一侧所在的上扣合件(6)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嵌入式卡柱槽(62),所述嵌入式卡柱槽(62)内均设置有卡钩(63),两个嵌入式卡柱槽(62)位于通道两侧;远离插塞连接器壳体(1)一侧所在的下扣合件(7)上设置有插入嵌入式卡柱槽(62)内的固定卡柱(74),所述固定卡柱(74)上设有供卡钩(63)嵌入的扣合卡槽(7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插塞连接器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扣合件(6)内、下扣合件(7)内均设置有压接在打线盖(5)上的压接斜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插塞连接器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塞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端子卡槽(106);靠近插塞连接器壳体(1)一侧所在的端子座(3)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板(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英曼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