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帘红外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837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幕帘红外探测器,其包括底座和机体,底座和机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靠近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球,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插块,机体靠近连接杆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与插块插接适配且一端开口的插槽,底座靠近机体的一侧固定有内部开设有半球状空腔的球座,球座开口端活动连接有球套,连接杆贯穿球套且万向球与球套球铰接连接,球座和/或球套的内壁粘附有耐磨层,底座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耐磨层增加了万向球和球套、球座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探测器机体的定位更加牢固。

A curtain infrared detec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urtain infrared detector,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 body, a connecting ro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body,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close to the bas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universal ball, the other end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an inserting block, one side of the body close to th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lot which adapts to the inserting block and has an opening at one end along its length, and one side of the base close to the body is fixed A ball socket with a hemispherical cavity is arranged inside the ball socket, the open end of the ball socket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a ball sleeve, the connecting rod runs through the ball sleeve and the universal ball is hinged with the ball sleeve ball, the inner wall of the ball socket and / or the ball sleeve is adhered with a wear-resistant layer, and a plurality of positioning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base. The utility model increases the friction force between the universal ball, the ball sleeve and the ball seat through the wear-resistant layer, so as to make the positioning of the detector body more fi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幕帘红外探测器
本技术涉及红外探测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幕帘红外探测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安全防范意识的加强以及智能化的推进,在一些高档住宅小区或者一些较为重要的设备间,通常会采用一些列联动的安防自动报警系统,通过电子摄像头的24小时监控辅以安保人员的定时定点巡逻,再加上部分的自动报警设备,构成整个安保系统管网,其中在室内报警中运用最多的是幕帘式红外探测器,它包括机体和底座两部分,通常安装在室内墙壁或天花板上,其机体内主要设置有热释电感应元件和探测器正面设置的菲涅尔(Fresnel)光学透镜组和电路板。其原理是利用不同温度的物体,其表面会不断地辐射能量波长不一样的红外线,而按照人体各部分热辐射度的差别(包括体内),峰值在8-12μm之间。幕帘式红外探测器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机体上的菲涅尔光学透镜组增强后聚集到热释电感应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幕帘式红外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通常以菲涅尔光学透镜组为圆心呈扇形分布,通常为保证幕帘式红外探测器能够适应室内安装的多种不确定布局,其机体和底座之间通常采用球铰接连接以实现机体的多角度调整,在实际使用中,万向球固定在机体上,安装时将万向球顶入底座的球型腔内或者万向球预置在底座上,通过螺钉将机体与万向球固定连接,这两种方式在对红外探测器安装时都不是很方便,并且红外探测器具有一定的自重,底座和万向球都由塑料制成,长时间使用后塑料会发生老化,当底座的球型腔无法对万向球提供稳定的摩擦力时,红外探测器会在自身重力的驱使下翻转,从而改变设定的探测区域,可能会导致红外探测器的应具备的探测报警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牢固定位的的幕帘红外探测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幕帘红外探测器,包括底座和机体,所述底座和所述机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球,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插块,所述机体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与所述插块插接适配且一端开口的插槽,所述底座靠近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有内部开设有半球状空腔的球座,所述球座开口端活动连接有球套,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球套且所述万向球与所述球套球铰接连接,所述球座和/或所述球套的内壁粘附有耐磨层,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螺丝钉穿过定位孔将底座固定在墙壁上,将连接杆贯穿球套并将万向球放置在球座内,并使球套与球座连接,机体通过插块与插槽的插接适配固定在连接杆上,通过万向球在球座内转动可带动连接杆和机体多向旋转,以调整探测器至合适的角度;球座和/或球套内壁粘附有耐磨层,耐磨层加大了万向球与球座和/或球套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即使万向球在球座内频繁转动或机体自重带动万向球翻转时,球座和球套的配合仍能尽可能保证万向球保持在原有位置,实现了探测器的牢固定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球套与所述球座螺纹连接,且所述球套与所述球座完全螺纹连接后,所述球座靠近所述底座一端的内壁距所述球套远离所述底座一端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万向球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探测器的使用时间增长,球座、球套和万向球表面可能会发生老化,可逐步旋转球套,使得球套和球座的螺纹连接更加紧密,此时球套和球座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体积小于万向球体积,球套将万向球逐步抵紧在球座上,便于球座和球套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防止万向球在球座内翻转而改变探测器设定的探测范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块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插块与所述插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插块固定在所述插槽上的锁止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与连接杆螺纹连接便于实际生产时球套与连接杆的组装,同时插块在插槽内滑移时,锁止机构可将插块固定在某一位置,便于对探测器的探测范围进行微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插槽长度方向两侧壁的多个通孔,所述插块靠近所述通孔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穿孔,所述插块于所述穿孔两开口端均弹性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直径大于所述通孔孔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在插槽内滑移时,弹性设置的滚珠朝深入穿孔的方向滑移,当插块滑移至滚珠与通孔对齐,滚珠又弹入通孔内且不能脱出通孔,此时插块被固定在插槽上,即实现了机体安装时可在底座多个位置上进行微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孔内于两个所述滚珠之间设置有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在插槽内滑移时,滚珠朝深入穿孔的方向运动,弹性件被压缩,当插块行进至滚珠与通孔对齐,形变的弹性件驱使滚珠弹入通孔内,此时插块的位置被固定;需要调整插块位置时,只需按压插块两侧的滚珠,使两个滚珠深入至穿孔内即可继续推动插块在插槽内滑移,调节插块位置时更加便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块于相邻所述通孔之间均穿设有滑轨,多个所述滑轨与多个所述通孔连通形成滑移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在插槽内滑移时,滑轨与通孔组成的划一通道为滚珠提供了顺畅的滑移,进一步优化了调整插块位置时的便利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于所述插槽开口处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弹性连接有横截面为“T”字形的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容纳槽底壁之间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机体时,插块按压挡块,复位弹簧被压缩,再将插块滑移至插槽内,同时形变后的复位弹簧驱使挡块弹出对插块进行限位,防止机体调整倒置后,机体从连接杆上脱落造成损伤。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球座和/或球套内壁粘附耐磨层,加强了万向球转动时的摩擦力,尽可能保证了机体的稳固定位;2.球套和球座完全螺纹连接后,球套和球座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体积小于万向球体积,球套将万向球抵紧在球座上,进一步增大了万向球与球套和球座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机体定位后更加牢固;3.插块通过弹性设置的滚珠在插槽内滑移并定位,实现了机体位置的微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下视图;图3是图2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B-B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座;2、机体;3、连接杆;4、万向球;5、插块;6、插槽;7、球座;8、球套;9、耐磨层;10、定位孔;11、通孔;12、穿孔;13、滚珠;14、弹性件;15、滑轨;16、容纳槽;17、挡块;18、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5,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幕帘红外探测器,包括底座1和机体2,底座1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10(如图2所示),定位孔10优选为两个且分列底座1长度方向的两端,底座1和机体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3,连接杆3靠近底座1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幕帘红外探测器,包括底座(1)和机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所述机体(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球(4),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插块(5),所述机体(2)靠近所述连接杆(3)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与所述插块(5)插接适配且一端开口的插槽(6),所述底座(1)靠近所述机体(2)的一侧固定有内部开设有半球状空腔的球座(7),所述球座(7)开口端活动连接有球套(8),所述连接杆(3)贯穿所述球套(8)且所述万向球(4)与所述球套(8)球铰接连接,所述球座(7)和/或所述球套(8)的内壁粘附有耐磨层(9),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幕帘红外探测器,包括底座(1)和机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所述机体(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球(4),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插块(5),所述机体(2)靠近所述连接杆(3)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与所述插块(5)插接适配且一端开口的插槽(6),所述底座(1)靠近所述机体(2)的一侧固定有内部开设有半球状空腔的球座(7),所述球座(7)开口端活动连接有球套(8),所述连接杆(3)贯穿所述球套(8)且所述万向球(4)与所述球套(8)球铰接连接,所述球座(7)和/或所述球套(8)的内壁粘附有耐磨层(9),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帘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套(8)与所述球座(7)螺纹连接,且所述球套(8)与所述球座(7)完全螺纹连接后,所述球座(7)靠近所述底座(1)一端的内壁距所述球套(8)远离所述底座(1)一端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万向球(4)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幕帘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块(5)与所述连接杆(3)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鸿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尚雍电子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