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信发专利>正文

流量定时器的流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8220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量定时器的流道,该流量定时器的主壳体具有一入水口及至少二出水口,其间分别设有控水槽,该槽中组设有膜片,主壳体顶部组设有定时装置,其与膜片连结;其中该入水口、出水口及控水槽皆由主壳体一体成型;且该入水口是由主壳体的第一侧横向内凹成“匚”形流道空间,进而形成第一、第二入水道及汇流道;该控水槽中形成开口朝下的中央凹槽及外环槽,使二入水道内端与外环槽相通,二出水口内端与中央凹槽相通,该中央凹槽顶壁具穿孔可供定时装置的制动杆往下穿入,以使膜片封组于中央凹槽及外环槽的底端开口;藉此创新结构,由于其流道由主壳体一体成型,可达到大幅降低制造、组立成本的实用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量定时器,特别是指其内部流道空间的创新结构。
技术介绍
流量定时器一般组装于水管预设区段,藉由定时装置控制阀体的开启时间,进以达到自动控制供水时间的一种产品;传统流量定时器仅为单一入水口、出水口的构造,由于不足以因应具有双叉方向的供水环境,后续遂有业者开发出一入水口搭配双出水口的改良式流量定时器,然而,由于流道变得复杂,同时须考量定时装置组配的便益性,如此,流量定时器的外壳与内部的流道部份如何简单加以整合,以期让制造、组装成本降至最低的课题,令业界面临较大的考验,以至于现有流量定时器构造往往须将外壳以及流道两部份分开制成之后再加以组合,造成制造成本以及组立效率迟迟无法进一步改善的问题。是以,针对上述公知流量定时器所存在的问题,如何研发出一种更加实用好用的创新结构,实为业界需再思索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本着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流量定时器的流道,其流道由主壳体一体成型,可达到大幅降低制造、组立成本的实用经济效益。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流量定时器的流道,该流量定时器具有一主壳体,其具有一入水口及至少二出水口,入水口与各出水口之间分别形成有控水槽,控水槽中组设有膜片以控制水流启闭,且主壳体顶部组设有定时装置,该定时装置藉一制动杆与膜片连结,藉以可控制该膜片;其中该入水口、二出水口及控水槽皆由主壳体一体成型;且该入水口是由主壳体的第一侧横向内凹成“ㄈ”形的分叉状流道空间,进而形成第一、第二入水道及连通该二入水道的汇流道,该汇流道外侧端为敞开口型态,复以一组接座加以封闭,该组接座外端可供入水接头组接,藉此而构成该入水口型式;二出水口一体形成于主壳体与入水口位置相对的第二侧;控水槽设置于二出水口与第一、第二入水道之间,该控水槽中系形成开口朝下的中央凹槽及外环槽,使第一、第二入水道内端与外环槽相通,二出水口内端则与中央凹槽相通,该中央凹槽顶壁具一穿孔可供定时装置的制动杆往下穿入,以使膜片封组于中央凹槽及外环槽的底端开口,控水槽的底端并封组有一底盖,且该底盖与膜片之间组设有弹性件,藉以常态往上顶撑膜片。其中,该汇流道的外侧端敞开口更形成有嵌接缘部,藉以供组接座嵌合。其中,该控水槽底端的底盖可为螺合方式定位。其中,该底盖的盖面可设成中央为一锥柱,环侧则为内凹槽且间隔设有放射状肋骨的型态。其中,该定时装置可包括旋钮部、座板部及作动部,该旋钮部组设于座板部上方,作动部组设于座板部下方,该座板部侧边设有数卡勾,以使主壳体顶端形成一槽口,该槽口侧边设有数卡槽可供座板部的卡勾卡合而促使定时装置与主壳体组合定位。进一步地,该主壳体的槽口于定时装置的作动部下方位置更可组设有水密隔板,其周边套组有密止环与主壳体的槽口内壁达成密合,水密隔板上并设有一穿设孔以供定时装置的制动杆枢穿,且该穿设孔亦组设有密止环与制动杆之间达成密合状态。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的流量定时器的流道主要藉由该入水口由主壳体一侧横向内凹成“ㄈ”形空间而形成第一、第二入水道及汇流道的空间结构,配合控水槽中形成开口朝下的中央凹槽及外环槽的结构,使二入水道及二出水口内端分别与外环槽、中央凹槽相通,藉此流道空间特色,使得该入水口、出水口及控水槽皆可于主壳体制造过程中,利用模具的公、母模配合滑块的规划而一体成型,进而能达到大幅降低制造、组立成本的实用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该流量定时器的组合立体图。图2为该流量定时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图2中主壳体的另一侧面视图。图4为图2中该底盖的另一侧面视图。图5为该主壳体出水口部位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该主壳体内部流道的横向剖视图一,该组接座为分解状态。图7为该主壳体内部流道的立向分解剖视图。图8为该主壳体内部流道的横向剖视图二,该组接座为组合状态。图9为该主壳体内部流道的立向组合剖视图。图10为该主壳体内部流道的水流开启状态动线示意图,为横向剖视图。图11为该主壳体内部流道的水流开启状态动线示意图,为纵向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0、主壳体11、入水口 111、入水道112、第二入水道113、汇流道 114、嵌接缘部 12、出水口 13、组接座14、槽口 15、卡槽 20、控水槽 21、中央凹槽22、外环槽23、穿孔 30、膜片 40、定时装置41、制动杆42、端座 43、旋钮部 44、座板部45、作动部46、卡勾 50、入水接头 60、底盖61、锥柱 62、内凹槽 63、肋骨 70水密隔板71、密止环72、穿设孔 73、密止环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兹请配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详述如后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流量定时器的流道的具体实施例,该流量定时器大体具有一主壳体10,该主壳体设有一入水口11及至少二出水口12,该入水口11与各出水口12之间分别形成有控水槽20,该控水槽中组设有膜片30以控制水流的启闭状态,主壳体10顶部组设有定时装置40(本实施例采用既有的定时装置套件,大体包括旋转钮及齿轮传动组,此部份详细结构非本案所欲保护界定者,即不赘述),而其中,该定时装置40底端藉由一制动杆41与前述膜片30相连结,藉以可控制该膜片的开启时间;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在于该入水口11、二出水口12及控水槽20皆由主壳体10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为塑料射出成型),且其中该入水口11由主壳体10的第一侧一体横向内凹成“ㄈ”形的分叉状流道空间,进而形成第一入水道111、第二入水道112以及连通该第一、第二入水道的汇流道113,该汇流道的外侧端为敞开口型态,复以一组接座13加以封闭,该组接座外端可供入水接头50组接,藉此而构成该入水口型式;该二出水口12一体形成于主壳体10与入水口11位置相对的第二侧;控水槽20则是设置于二出水口12与前述第一、第二入水道111、112内端之间,该控水槽20中形成开口朝下的中央凹槽21及外环槽22,使第一、第二入水道111、112内端与外环槽22相通,二出水口12内端则与中央凹槽21相通,该中央凹槽21顶壁具一穿孔23可供定时装置40的制动杆41往下穿入,以使膜片30封组于中央凹槽21及外环槽22的底端开口处,控水槽20的底端并封组有一底盖60,且该底盖与膜片30中央的制动杆41底端一扩大端座42之间组设有弹性件31(本实施例为弹簧),藉以常态往上顶撑该端座42,促使膜片30呈抵紧于中央凹槽21及外环槽22底端开口的止水状态。藉由上述的创新流道结构,有关本技术流量定时器的流路启闭作动情形,请先参看图8、图9所示,当该定时装置40未被激活时,膜片30被弹性件31往上顶撑,进而紧贴于中央凹槽21及外环槽22的底端开口,是以,构成第一、第二入水道111、112所导入的水流无法进一步流往出水口12的止水状态;再如图10、图11所示,当该定时装置40被激活时,制动杆41将被往下推移,致使其底部端座42下降,此时膜片30中央顶面与中央凹槽21之间将呈松动状,构成第一、第二入水道111、112所导入的水流可由外环槽22流入中央凹槽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量定时器的流道,该流量定时器具有一主壳体,该主壳体设有一入水口及至少二出水口,入水口与各出水口之间分别形成有控水槽,控水槽中组设有膜片以控制水流启闭,主壳体顶部并组设有定时装置,该定时装置藉一制动杆与前述膜片连结;其特征在于: 该入水口、二出水口及控水槽皆由主壳体一体成型;且该入水口由主壳体的第一侧一体横向内凹成“匚”形的分叉状流道空间,构成第一入水道、第二入水道以及连通第一、第二入水道的汇流道,该汇流道外侧端为敞开口型态,一组接座封设于汇流道外侧端,该组接座外端可组接入水接头,构成该入水口型式;二出水口一体形成于主壳体与入水口位置相对的第二侧;控水槽设置于二出水口与前述第一、第二入水道内端之间,该控水槽中形成开口朝下的中央凹槽及外环槽,第一、第二入水道内端与外环槽相通,二出水口内端则与中央凹槽相通,该中央凹槽顶壁具一可供定时装置的制动杆往下穿入的穿孔,膜片封组于中央凹槽及外环槽的底端开口,控水槽的底端并封组有一底盖,且该底盖与膜片之间组设有弹性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信发
申请(专利权)人:王信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