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6732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3:01
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安装板,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安装板包括凸台部,凸台部从安装板的正面向外凸出,凸台部具有贯穿安装板的阀芯容纳腔,安装板包括通孔,安装板的反面具有连接槽,连接槽连通通孔与阀芯容纳腔;连接槽能与第一流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且性能可靠,便于安装且使用成本较低。

Heat exchanger

A heat exchange device comprises a heat exchanger and a mounting plate, the heat exchanger comprises a first flow channel and a second flow channel, the mounting plate comprises a boss part, the boss part protrudes outwards from the front of the mounting plate, the boss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valve core accommodation cavity penetrating the mounting plate, the mounting plate comprises a through hole, the back side of the moun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groove, the connecting groov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valve core accommodation cavity; the connecting groove can 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flow channel. The heat exchange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compact structure, reliable performanc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low us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装置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7月17日,专利申请号为201510423629.1,专利技术名称为“热交换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等的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的,在电动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电动汽车的电池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为保证电池的正常工作,需要对电池进行冷却,利用冷却液冷却是一种较常用的方式。通常的电池冷却装置包括换热器和膨胀阀,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的节流作用后进入换热器,制冷剂与冷却液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冷却液被冷却,冷却了的冷却液流到电池组冷却电池,冷却液流经电池组后温度升高,需要回到换热器进行冷却,如此循环。通常,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现有热管理系统中,换热器和膨胀阀都是单独的部件,通过管道等方式进行连接。管路等连接部件会导致整个组件重量较重,容易出现连接管断裂等现象,成本也较高。因此,如何将换热器和膨胀阀直接集成在一起,使得结构紧凑、便于安装且使用成本较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性能可靠的热交换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安装板,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安装板包括凸台部,所述凸台部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向外凸出,所述凸台部具有贯穿所述安装板的阀芯容纳腔,所述安装板包括通孔,所述安装板的反面具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通孔与所述阀芯容纳腔;所述连接槽能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上述技术方案将换热器和安装板直接集成在一起,安装板的一部分具有阀体的功能,结构简单、紧凑且性能可靠,便于安装且使用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热交换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热交换装置的安装板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安装板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热交换装置的端板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热交换装置的端板和安装板安装对应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热交换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热交换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端板和安装板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直接将安装板的一部分加工成具有电子膨胀阀阀体功能,可以直接将电子膨胀阀的阀芯组件和线圈组件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结构简单、紧凑且可靠性强,便于安装、抗振性能好且使用成本较低,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抑制气液分层现象。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至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如图所示,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10、阀芯组件22、线圈组件21、以及用以固定热交换装置的安装板3,同时,安装板3还用以固定连接换热器10、线圈组件21和阀芯组件22。换热器10可以作为蒸发器使用,所述换热器10包括用于冷却液流通的第二流道及用于制冷剂流通的第一流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制冷剂进口及制冷剂出口,第二流道包括冷却液进口及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进口可以与第二接管4连接,所述冷却液出口可以与第一接管1连接,所述制冷剂出口可以与第三接管5连接,所述制冷剂进口可以直接与阀芯组件22的出口连通。所述换热器10还包括换热芯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换热芯体两端的端板6和底板7。其中,换热芯体包括相互间隔层叠设置的若干个第一流通板和若干个第二流通板,各第一流通板和两边相邻的第二流通板之间形成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第一流通板和一边相邻的第二流通板之间形成第一流通通道,则该第一流通板和另一边相邻的第二流通板之间形成第二流通通道。其中,第一流通通道为第一流道的一部分,第二流通通道为第二流道的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通板和第二流通板采用同一形状结构的流通板8,叠装时,第一流通板相对于第二流通板旋转180°进行叠装。采用同一形状结构的流通板8,可以节省成本。所述制冷剂进口与制冷剂出口、以及所述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出口可以设置于所述换热器10的同侧或者异侧,并且可以是四个口子中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接管1、第二接管4及第三接管5均为铝合金管,且通过钎焊的方式与换热器10连接在一起;另外三个接管中也可以有部分或全部是通过钎焊与安装板3固定连接并通过安装板3与换热器10连接。在实施方式中,换热器10为板式换热器,也可以是板翅式换热器,另外其它类型的换热器也同样能够适用。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板3是由金属板材经冲压、机加工等工序加工形成或者压铸成型而成,板材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所述安装板3包括配合部及位于配合部外侧的若干安装孔36。在穿过安装孔36的安装方向上,安装孔36完全暴露在所述换热器10的外面,及安装孔36与换热芯体不发生干涉。如此设置,在用螺钉(未图示)穿过所述安装孔36而将热交换装置安装固定时,不会碰到换热器10。这种设计一方面降低了热交换装置的成本和安装难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在安装时对换热器10的损坏机率。这里应当指出,可以根据热交换装置的具体安装位置的需要来设置安装板3的形状结构以及安装孔36的具体位置和数量。配合部包括用于固定安装第一接管1的第一通孔353、用于固定安装第二接管4的第二通孔352、用于固定安装第三接管5的第三通孔351、用于固定安装第四接管96的第四通孔34以及用于固定安装线圈组件21和阀芯组件22的凸台部32。其中第一通孔353和第二通孔352与换热器10的第二流道连通,第三通孔351与换热器10的第一流道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353和第二通孔352分别与换热器10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连通,第三通孔351与换热器10的制冷剂出口连通。第一通孔353和冷却液进口均为圆形且同轴设置,第一通孔353的内径大于冷却液进口的内径,以形成台阶,从而便于与第一接管1的一端进行对接和定位,便于第一接管1的安装。同样的,第二通孔352和冷却液出口均为圆形且同轴设置,第二通孔352的内径大于冷却液出口的内径,以形成台阶,从而便于与第二接管4的一端进行对接和定位,便于第二接管4的安装。同样的,第三通孔351和制冷剂出口均为圆形且同轴设置,第三通孔351的内径大于制冷剂出口的内径,以形成台阶,从而便于与第三接管5的一端进行对接和定位,便于第三接管5的安装。凸台部32凸起于安装板3板平面一定的高度,凸台部32形成有贯穿安装板的阀芯容纳腔33,阀芯容纳腔33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内径逐渐增大的第一腔331、第二腔332和第三腔333,其中第一腔33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固定阀芯组件22的螺纹接口部321,第二腔332与第一腔331之间形成的台阶部用于安置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圈增加阀芯组件22固定在阀芯容纳腔33内的密封性。凸台部32的侧壁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线圈组件21的螺纹固定部322,通过螺纹固定部322使线圈组件21与安装板3固定安装。当然,螺纹固定部322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安装板3的板面,另外也可以设置在阀芯组件。在本实施例中,螺纹固定部322设置在凸台部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安装板包括凸台部,所述凸台部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向外凸出,所述凸台部具有贯穿所述安装板的阀芯容纳腔,所述安装板包括通孔,所述安装板的反面具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通孔与所述阀芯容纳腔;所述连接槽能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安装板包括凸台部,所述凸台部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向外凸出,所述凸台部具有贯穿所述安装板的阀芯容纳腔,所述安装板包括通孔,所述安装板的反面具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通孔与所述阀芯容纳腔;所述连接槽能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阀座,所述阀座包括上下两部分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凸台部密封固定,所述第二部包括阀芯进口通道和阀芯出口通道,在所述阀芯进口通道和阀芯出口通道之间设置有节流孔,节流孔的流通通道的大小可调,所述节流孔能连通所述阀芯进口通道和阀芯出口通道;
所述阀芯进口通道与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阀芯出口通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阀芯进口通道与所述第一流道不直接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容纳腔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内径逐渐增大的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其中所述第一腔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接口部,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腔之间形成的台阶部用于安置第一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容纳腔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内径逐渐增大的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其中所述第一腔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接口部,所述第一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接口部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阀座与所述凸台部螺纹固定安装,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一部与所述凸台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相配合,第二安装板相对靠近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一安装板形成有所述凸台部、通孔和连接槽,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安装板开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连通孔与所述阀芯容纳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凸起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一定的高度,所述第二安装板形成有与所述阀芯容纳腔相配合的第二凸台部,所述第二凸台部的凸出于第二安装板的方向与第一凸台部凸出于第一安装板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连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凸台部;所述第二凸台部伸入所述换热器的第一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部的外径,所述第二部的外径小于所述阀芯容纳腔的内径,所述第二部不与所述阀芯容纳腔的内壁接触,所述通孔通过所述连接槽、及与连接槽连通的第二部与所述阀芯容纳腔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