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应变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6271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0:53
技术问题: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来检测以往难以检测的轮胎内表面上的应变。解决方案: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包括:在内衬层(5)的表面形成被检测部(44)的第一步骤;在从含有所述内衬层(5)的轮胎零件起到形成成品轮胎(1)、变更针对所述成品轮胎(1)的负载条件为止的两个状态下检测所述被检测部(44)的第二步骤;以及对在所述第二步骤中获得的两个状态下的所述各被检测部(44)的位置进行比较的第三步骤。

Tire strain detection method

Technical problem: it can detect the strain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ire which is difficult to detect in the past by simple method. Solution: the tire strain detection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first step of forming the tested part (44) on the surface of the inner liner (5); the second step of detecting the tested part (44) in two states from the tire part containing the inner liner (5) to forming the finished tire (1) and changing the load conditions for the finished tire (1); and the second step of detecting the tested part (44) obtained in the second step The third step of comparing the positions of each detected part (44) in two sta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应变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一种向轮胎照射X射线来观察轮胎内部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方法中,却没有考虑到在轮胎内表面产生了怎样的应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6-3083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来检测在以往难以检测的轮胎内表面的应变。(二)技术方案作为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包括:在内衬层的表面形成被检测部的第一步骤;在从包含所述内衬层的轮胎零件起到形成成品轮胎、变更针对所述成品轮胎的负载条件为止的两个状态下检测所述被检测部的第二步骤;以及对在所述第二步骤中获得的两个状态下的所述各被检测部的位置进行比较的第三步骤。由此,通过对轮胎的各种状态下的被检测部的位置进行比较,从而能够把握在内衬层的内表面的应变的产生状态。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在所述成品轮胎的无负载状态和发生了变形的负载状态下检测被检测部。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步骤中,作为所述负载状态,包括轮胎的滚动、驱动、转向或者制动。所述被检测部的检测只要利用拍摄单元进行即可。所述被检测部的检测也可以通过光学性位移计进行。也可以是,所述被检测部是金属制的标记,所述被检测部的检测利用X射线CT装置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被检测部是在规定间隔并列设置的多个点状、线状或者随机图案。(三)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来检测以往难以检测的在轮胎内表面的应变。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半剖视图。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应变检测装置的概要图。图3是图2所示的支撑台的俯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载荷施加部件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图1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轮胎;2-胎圈芯;3-胎体;4-胎边芯;5-内衬层;6-胎体帘布层;7-带束层;8-带束增强层;9-带束;10-冠带层(日文:キャッププライ);11-胎面部;12-胎面橡胶;13-胎侧部;14-胎圈部;15-轮胎支撑装置;16-轮胎检测装置;17-支撑台;18-支撑部件;19A、19B-纵向载荷施加部件;20-横向载荷施加部件;21-基座;22-负载传感器;23-支撑板;24-延伸部;25-高度调整部件;26-杆;27-螺母;28a、28b-固定块;29a、29b-辅助块;30-支撑面;31-轮;32-连结棒;33-第一连结部;34-第二连结部;35-纵轴部;36-支撑环;37-螺母;38-第一安装部;39-第二安装部;40-倾斜轴部;40a-支撑轴;41-轴承部;41a-支撑轴;42-螺母;43-立体照相机;44-被检测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按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为例示,其目的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其适用物、或者其用途进行限制。另外,附图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简称为轮胎1)的子午线半剖视图。在该轮胎1中,在一对胎圈芯2(一方未图示)之间架设有胎体3。在胎圈芯2连接有胎边芯4,并且在此处胎体帘布层6的两端侧卷起。在胎体帘布层6的轮胎径向内侧设置有内衬层5。胎体3由至少一层(在此是一层)的胎体帘布层6构成。胎体帘布层6由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多根胎体帘线、和将这些胎体帘线进行包覆的涂敷橡胶构成。对于胎体帘线,使用例如人造丝、芳纶、涤纶等有机纤维帘线。胎体帘线沿着相对于生轮胎的轮胎周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带束层7及带束增强层8按该顺序配置于胎体帘布层6的轮胎径向外侧。带束层7具备多层(在此是两层)带束9。各带束9由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多根带束帘线、和将这些带束帘线进行包覆的涂敷橡胶构成。对于带束帘线,使用钢制的帘线。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延伸。在各带束9之间,带束帘线的倾斜方向不同。带束增强层8具备至少一层(在此是一层)冠带层10。冠带层10由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多根冠带层帘线、和将这些冠带层帘线进行包覆的涂敷橡胶构成。对于冠带层帘线,使用涤纶等有机纤维帘线。冠带层帘线沿轮胎周向延伸。在带束增强层8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在硫化成型后成为胎面部11的胎面橡胶12。通过从胎面橡胶12朝向胎圈芯2设置橡胶层,从而形成有胎侧部13,接着形成有胎圈部14。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应变检测装置。该轮胎应变检测装置具备轮胎支撑装置15和轮胎检测装置16。轮胎支撑装置15具备:供轮胎1的外周面一部分抵接的支撑台17、支撑轮胎1的支撑部件18、纵向载荷施加机构、以及横向载荷施加部件20,其中,纵向载荷施加机构由用于经由支撑部件18而将轮胎1保持在其与支撑台17之间的纵向载荷施加部件19A、19B构成;所述横向载荷施加部件20经由支撑部件18而将轮胎1沿水平方向拉伸。支撑台17具备基座21、负载传感器22、以及支撑板23。如图3所示,基座21由俯视呈矩形的板状体构成。从基座21的四角朝向两侧的水平方向(在图3中为上下方向)分别延伸有延伸部24。在延伸部24的前端部分,分别安装有高度调整部件25。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度调整部件25包括:沿着上下方向贯穿各延伸部24的前端部分的杆26、以及与在杆26的外周面形成的外螺纹螺合的上下一对螺母27。通过变更夹入延伸部24的螺母27的螺合位置,从而能够调整杆26从延伸部24起向下方侧的突出尺寸。在此,高度调整部件25用于调整支撑板23的倾斜角度。即,只要在分别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一方或者双方的两处的杆26上变更螺母27的位置,就能够调整支撑板23的倾斜角度。此外,杆26的下端部呈圆形状扩展以使得对地面的载置状态稳定。在基座21的上表面两端侧分别固定有固定块28a、28b。在一方的固定块28a固定有后述的纵向载荷施加部件19A的下端部,在另一方的固定块28b固定有纵向载荷施加部件19B的下端部。另外,在基座21的上表面一端侧,在一方的固定块28b的两侧分别固定有辅助块29a、29b。在辅助块29a、29b,分别连结有横向载荷施加部件20的各连结棒32的下端部。负载传感器22固定于基座21与支撑板23之间。负载传感器22将作用于支撑板23的载荷所引起的变形量放大,并通过应变仪(未图示)转换成电信号向控制装置(未图示)输出。在控制装置中,基于所输入的来自应变仪的电信号计算作用于支撑板23的载荷。支撑板23由木材、亚克力等透射性优异的材料即所透射的X射线难以衰减的材料形成。支撑板23的上表面为供轮胎1的胎面部11一部分抵接的支撑面30。支撑板23能够通过设置于基座21的高度调整部件25来调整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在此,使所载置的轮胎1的胎面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而相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包括:/n在内衬层的表面形成被检测部的第一步骤;/n在从包含所述内衬层的轮胎零件起到形成成品轮胎、变更针对所述成品轮胎的负载条件为止的两个状态下检测所述被检测部的第二步骤;以及/n对在所述第二步骤中获得的两个状态下的所述各被检测部的位置进行比较的第三步骤。/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07 JP 2018-0891011.一种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包括:
在内衬层的表面形成被检测部的第一步骤;
在从包含所述内衬层的轮胎零件起到形成成品轮胎、变更针对所述成品轮胎的负载条件为止的两个状态下检测所述被检测部的第二步骤;以及
对在所述第二步骤中获得的两个状态下的所述各被检测部的位置进行比较的第三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在所述成品轮胎的无负载状态和发生了变形的负载状态下检测被检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应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荒川幸司
申请(专利权)人: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