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嘉兴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熔喷纺丝喷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6080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熔喷纺丝喷头结构,涉及熔喷纺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熔喷纺丝喷头结构包括输送模组和喷头模组,输送模组包括第一基体、熔体输送通道、以及对称设于熔体输送通道两侧的气流输送通道;喷头模组连接于输送模组的下端,喷头模组包括第二基体、喷丝孔、以及对称设于喷丝孔两侧的缓冲气腔和喷气孔,缓冲气腔一侧下端与喷气孔的进气口连通,喷气孔相对喷丝孔呈预设角度倾斜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创新地将熔喷纺丝喷头结构设计为输送模组和喷头模组二部份,通过输送模组和喷头模组结合处设计缓冲气腔,使得气流从气流输送通道输送入喷气孔过程中充分缓冲,提高喷气孔喷出气流稳定性,避免气流不稳定导致的熔喷非织造材料质量不稳定现象。

A structure of melt blown spinning nozz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lt blown spinning nozzle structur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lt blown spinning. The melt blown spinning nozzle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ncludes a conveying module and a nozzle module, wherein the conveying module comprises a first substrate, a melt conveying channel and an air flow conveying channel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melt conveying channel; the nozzle module is connected to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veying module, and the nozzle module comprises a second substrate, a spinneret hole, and a buffer air cavity and an air jet hol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pinneret hole The lower end of one side of the buffer cham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inlet of the air jet hole, and the air jet hole is inclined to the wire jet hole at a preset angle. The invention innovatively designs the structure of the melt blown spinning nozzle as two parts of the conveying module and the nozzle module, and designs a buffer air chamber through the joint of the conveying module and the nozzle module, so that the air flow can be fully buffered when it is transported from the air flow conveying channel to the air jet hole, so as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air flow out of the air jet hole and avoid the instability of the quality of the melt blown nonwovens caused by the instability of the air 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熔喷纺丝喷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熔喷纺织
,特别涉及一种熔喷纺丝喷头结构。
技术介绍
熔喷纺织技术是通过熔喷纺丝装置将聚合物颗粒或切片制备成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技术。熔喷纺织技术的流程通常如下:采用熔喷法将聚合物的颗粒状切片从熔喷纺丝装置的料斗中加入,然后经过高温螺杆的挤压与加热作用,颗粒切片融化为聚合物熔体,聚合物熔体经过计量泵的定量输出作用从熔喷纺丝喷头的喷丝孔挤出,挤出的聚合物熔体经过高温高速的气流吹喷而拉细成超细纤维,并由接收面接收冷却定型,形成熔喷非织造材料。其中,熔喷纺丝喷头作为熔喷纺丝装置的重要组件,其设计和制备参数对生产得到的熔喷非织造材料性能结构具有很大影响。相关技术提供的熔喷纺丝装置中,所采用的熔喷纺丝喷头通常是双槽型结构的熔喷纺丝喷头,其特征是纺丝组件包括一个有单排喷丝孔的鼻尖型组件,里面组成30°~150°角,还有两个喷气孔分布在鼻尖型组件两边,喷气孔中的两股高温高速气流通过狭缝按照一定角度汇合对单排喷丝孔挤出的聚合物熔体进行牵伸细化,并由接收装置接收后形成熔喷非织造材料。在熔喷纺丝喷头的安装过程中,熔喷纺丝喷头的各个组件通常为一体化固定安装,即,熔喷纺丝喷头在安装完成后,各个组件的连接方式和分布方式固定无法变动,纺丝组件中喷气孔和喷丝孔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固定无法更改。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熔喷纺丝装置中,熔喷纺丝喷头的各个组件在安装后即形成一体化整体无法进行结构上的更改,导致熔喷纺丝装置在实际的生产作业中所能够生产的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性能和结构较为单一,极大制约了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生产效率和生产多样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熔喷纺丝喷头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熔喷纺丝喷头结构,包括输送模组和喷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模组包括第一基体(1)、熔体输送通道(2)、以及对称设于所述熔体输送通道(2)两侧的气流输送通道(3);所述喷头模组连接于所述输送模组的下端,所述喷头模组包括第二基体(4)、喷丝孔(5)、以及对称设于所述喷丝孔(5)两侧的缓冲气腔(6)和喷气孔(7),所述缓冲气腔(6)一侧下端与所述喷气孔(7)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喷气孔(7)相对所述喷丝孔(5)呈预设角度倾斜设置;所述熔体输送通道(2)与所述喷丝孔(5)对应连通,所述气流输送通道(3)与所述缓冲气腔(6)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基体(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基体(4)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气腔(6)的宽度X和长度Y均大于所述气流输送通道(3)的直径D。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1)下表面所述熔体输送通道(2)出口处的周侧设有环状突起,所述第二基体(4)上表面所述喷丝孔(5)入口处的周侧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突起与所述环状凹槽对应设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熔喷纺丝喷头结构还包括加固壳体,所述加固壳体同时包覆于所述喷头模组的外表面及所述输送模组下部的外表面周侧,所述加固壳体的底端中心处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使得所述喷头模组的喷丝孔(5)和喷气孔(7)与外界连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模组和所述喷头模组之间可拆卸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喷丝孔(5)的直径d、所述喷头模组的高度h、所述喷丝孔(5)的出气口直径f、所述喷气孔(7)的角度α、两个喷气孔(7)的出气口之间间距e的各个参数满足:0.15mm≤d≤1mm,3mm≤h≤20mm,0.1mm≤f≤3mm,0<α≤75°,0<e≤2.6mm。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输送通道(3)的直径D、两个气流输送通道(3)之间的间距L、所述缓冲气腔(6)的宽度X、所述缓冲气腔(6)的长度Y、所述缓冲气腔(6)的深度H的各个参数满足:0mm≤D≤8mm,20mm≤L≤35mm,D≤X≤17mm,D≤Y≤4D,0<H<h。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气腔(6)的另一侧下端具有光滑倒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熔喷纺丝喷头结构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熔喷纺丝喷头结构包括输送模组和喷头模组,输送模组包括第一基体、熔体输送通道、以及对称设于熔体输送通道两侧的气流输送通道;喷头模组连接于输送模组的下端,喷头模组包括第二基体、喷丝孔、以及对称设于喷丝孔两侧的缓冲气腔和喷气孔,缓冲气腔一侧下端与喷气孔的进气口连通,喷气孔相对喷丝孔呈预设角度倾斜设置;熔体输送通道与喷丝孔对应连通,气流输送通道与缓冲气腔对应连通,第一基体的下表面与第二基体的上表面紧密贴合。本专利技术创新性地将熔喷纺丝喷头结构设计为输送模组和喷头模组二部份,并通过在输送模组和喷头模组结合处设计缓冲气腔,使得高温高压气流从气流输送通道输送入喷气孔的过程中充分缓冲,进而提高喷气孔喷出气流的稳定性,避免因气流不稳定导致的熔喷非织造材料生产质量参差不齐现象。进一步的,熔喷纺丝喷头结构的可拆卸设计使得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喷头模组的更换,提高了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生产灵活性,且整个更换过程方便快捷,可适应流水线生产的高效精准需求。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一种现有熔喷纺丝装置中熔喷纺丝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熔喷纺丝喷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现有熔喷纺丝喷头结构中喷丝孔与喷气孔之间的角度和高度关系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熔喷纺丝喷头结构中喷丝孔与喷气孔之间的角度和高度关系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环状突起与环状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但不限于所举实施例)与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的具体方法仅供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受实施例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应用中可以作各种形态与结构的修改与变动,这些基于本专利技术基础上的等价形式同样处于本专利技术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熔喷纺丝喷头结构,首先示出现有熔喷纺丝装置中熔喷纺丝喷头的结构示意图进行对比说明,如图1所示,在图1示出的熔喷纺丝喷头中,熔喷纺丝喷头为整体结构,熔体输送通道A与喷丝孔a之间一体化连通,气流输送通道B与喷气孔b之间一体化连通,该种设计结构使得熔喷纺丝喷头在安装完成后,熔喷纺丝喷头的喷气孔相对喷丝孔之间的角度等相关参数即被固定,若发生喷气孔或者喷丝孔堵塞现象,工作人员很难进行及时的高效处理,进而影响熔喷纺丝装置的实际工作效率和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生产质量。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专利技术人通过对熔喷纺丝装置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观察和思考,经过大量创造性的实验研究,克服一系列技术问题,最终提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熔喷纺丝喷头结构,如下所述。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熔喷纺丝喷头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熔喷纺丝喷头结构,包括输送模组和喷头模组,其特征在于:/n所述输送模组包括第一基体(1)、熔体输送通道(2)、以及对称设于所述熔体输送通道(2)两侧的气流输送通道(3);/n所述喷头模组连接于所述输送模组的下端,所述喷头模组包括第二基体(4)、喷丝孔(5)、以及对称设于所述喷丝孔(5)两侧的缓冲气腔(6)和喷气孔(7),所述缓冲气腔(6)一侧下端与所述喷气孔(7)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喷气孔(7)相对所述喷丝孔(5)呈预设角度倾斜设置;/n所述熔体输送通道(2)与所述喷丝孔(5)对应连通,所述气流输送通道(3)与所述缓冲气腔(6)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基体(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基体(4)的上表面紧密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喷纺丝喷头结构,包括输送模组和喷头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模组包括第一基体(1)、熔体输送通道(2)、以及对称设于所述熔体输送通道(2)两侧的气流输送通道(3);
所述喷头模组连接于所述输送模组的下端,所述喷头模组包括第二基体(4)、喷丝孔(5)、以及对称设于所述喷丝孔(5)两侧的缓冲气腔(6)和喷气孔(7),所述缓冲气腔(6)一侧下端与所述喷气孔(7)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喷气孔(7)相对所述喷丝孔(5)呈预设角度倾斜设置;
所述熔体输送通道(2)与所述喷丝孔(5)对应连通,所述气流输送通道(3)与所述缓冲气腔(6)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基体(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基体(4)的上表面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纺丝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气腔(6)的宽度X和长度Y均大于所述气流输送通道(3)的直径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纺丝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1)下表面所述熔体输送通道(2)出口处的周侧设有环状突起,所述第二基体(4)上表面所述喷丝孔(5)入口处的周侧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突起与所述环状凹槽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纺丝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喷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博文谢胜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