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引入膜片平衡介质的热力膨胀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474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易于引入膜片平衡介质的热力膨胀阀,是所述的传动片上设置有连通膜片与气箱座构成的下腔和先导腔的快速通道。在保证对传动片良好导向的前提下,方便了传动片与导向部之间配合设计,即使因传动片与导向部之间的配合有一定的偏心使得平衡介质通过导向部与传动片的结合部进入气箱头下腔时产生压力不均匀,也可以使这种不均匀大大减小;而且,该快速通道可以加快平衡介质从先导腔进入下腔的速度,加快膜片响应外部因素变化时的反应速度。此外,快速通道的设置,还可以减小传动片自身的质量。(*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流体介质节流膨胀的热力膨胀阀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易于引入膜片平衡介质的热力膨胀阀
技术介绍
通过响应热引起的流体压力信号对通过阀的流体进行控制的热力膨胀阀,特别适用于在制冷或空气调节系统中控制流入到蒸发器中制冷剂的流量。在压缩机Y内被压缩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器L中,被冷却为高压液态制冷剂,进入膨胀阀P进行节流降压,然后通过膨胀阀出口进入蒸发器Z吸收热量蒸发后被吸入压缩机中,完成一个循环(参见图1)。公知的热力膨胀阀(参见图2)包括阀体G1、气箱头部件G2、阀芯部件和调节弹簧G3气箱头部件G2包括连接座G28、气箱座G23、气箱盖G21、膜片G22、传动片G24以及感温包G25,通过连接座G28将整个气箱头部件连接在阀体G1上端,气箱盖G21与膜片G22之间形成上腔G26,膜片G22、连接座G28、气箱座G23构成下腔G29,感温包G25通过毛细管G27连通上腔G26,传动片G24位于膜片G22下侧并由导向部导向(图中作为导向部的是连接座G28);阀体G1具有一个进口G11、一个出口G12和连通进口和出口的阀口G13,阀体G1上端与传动片G24之间形成先导腔G14,自先导腔G14向外开设平衡通道(该平衡通道可以是由蒸发器出口处引入低压工作介质的外平衡通道G15,也可以是连通出口的内平衡通道G16,如图中虚线所示);阀芯部件包括传动杆G42和位于阀口下侧的阀芯G41,传动杆G42上端与传动片G24接触以响应膜片G22的动作,下端伸至阀口G13下侧并抵触在阀芯G41上;调节弹簧G3下端由调节螺母G17支撑,上端支撑阀芯G41,调节螺母G17下侧还有密封座G18;从而阀芯G41被调节弹簧G3和气箱头部件G2保持在阀口下侧膜片G22受其上侧的上腔G26内压力和其下侧的下腔、先导腔G14的压力而通过传动片G24、传动杆G42作用在阀芯上,调节弹簧G3所产生的弹簧力支撑在阀芯G41上,当膜片上下侧承受压力变化时,膜片动作将力传递给传动片并与调节弹簧一起控制阀芯升降而改变与阀口G13之间的位置,控制工作介质流量。上述公知的膨胀阀,传动片与导向部之间的配合有一定的偏心,为了对传动片良好导向,传动片与导向部之间的间隙t通常很小(参见图3),因此无论采取外平衡方式还是内平衡方式,上述偏心总使得平衡介质通过导向部与传动片的结合部进入气箱头下腔时产生较大的压力不均匀,而且也不利于引入的平衡介质顺利流入下腔,导致膜片响应外部因素变化时比较迟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上述热力膨胀阀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易于引入膜片平衡介质的热力膨胀阀,以减小因偏心造成的平衡介质进入气箱头下腔时产生较大的压力不均匀,加快膜片响应外部因素变化时的反应速度。为此,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易于引入膜片平衡介质的热力膨胀阀,包括阀体、气箱头部件以及阀芯部件,所述阀体上具有进口、出口、连通进口和出口的阀口以及平衡通道;所述的气箱头部件连接在阀体上端,它由响应热度变化而动作的膜片分隔成上腔和下腔,在膜片下侧设置有由导向部导向的传动片,且传动片与阀体之间形成与所述平衡通道连通的先导腔;所述阀芯部件包括位于阀口附近的阀芯以及位于传动片和阀芯之间的传动杆;其特征是所述的传动片上设置有连通下腔和先导腔的快速通道。本方案通过设置快速通道,在保证对传动片良好导向的前提下,方便了传动片与导向部之间配合设计,即使因传动片与导向部之间的配合有一定的偏心使得平衡介质通过导向部与传动片的结合部进入气箱头下腔时产生压力不均匀,也可以使这种不均匀大大减小;而且,该快速通道可以加快平衡介质从先导腔进入下腔的速度,加快膜片响应外部因素变化时的反应速度。此外,快速通道的设置,还可以减小传动片自身的质量。在具体实施时,为使结构简单,或者增强本技术的技术效果,还可以采取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的传动片具有导向段,所述的快速通道是在导向段的周缘设置内收边形成的所述的内收边可以为直边,也可以为曲边。所述的快速通道是开设在传动片上的通孔。所述的导向部可以设置在阀体上;也可以设置在气箱头部件上,此时的下腔可以由气箱座和膜片围成,将导向部设置在气箱座上,或者下腔由连接座、气箱座和膜片围成,将导向部设置在连接座上。本技术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便于加工和装配,实用性强。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膨胀阀用于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公知热力膨胀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热力膨胀阀传动片与导向部的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传动片的一个具体结构示意图。图5b是图5a的仰视图。图6a是本技术传动片的又一个具体结构示意图。图6b是图6a的仰视图。图7a是本技术传动片的第三个具体结构示意图。图7b是图7a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的热力膨胀阀,包括阀体1、气箱头部件2、阀芯部件和调节弹簧3气箱头部件2包括连接座28、气箱座23、气箱盖21、膜片22、传动片24以及感温包25,通过连接座28将整个气箱头部件连接在阀体1上端,气箱盖21与膜片22之间形成上腔26,膜片22、连接座28、气箱座23构成下腔29,感温包25通过毛细管27连通上腔26,传动片24位于膜片22下侧并由导向部导向(图中作为导向部的是连接座28);阀体1具有一个进口11、一个出口12和连通进口和出口的阀口13,阀体1上端与传动片24之间形成先导腔14,自先导腔14向外开设平衡通道(该平衡通道可以是由蒸发器出口处向先导腔14引入平衡介质的外平衡通道15;也可以是由出口向先导腔14引入平衡介质的内平衡通道16,如图中虚线所示);阀芯部件包括传动杆42和位于阀口下侧的阀芯41,传动杆42上端与传动片24接触以响应膜片22的动作,下端伸至阀口13下侧并抵触在阀芯41上;调节弹簧3下端由调节螺母17支撑,上端支撑阀芯41,调节螺母17下侧还有密封座18;从而阀芯41被调节弹簧3和气箱头部件2保持在阀口下侧膜片22受其上侧的上腔26内压力和其下侧的下腔29、先导腔14的压力而通过传动片24、传动杆42作用在阀芯上,调节弹簧3所产生的弹簧力支撑在阀芯41上,当膜片上下侧承受压力变化时,膜片动作将力传递给传动片并与调节弹簧一起控制阀芯升降而改变与阀口13之间的位置,控制工作介质流量。与公知的热力膨胀阀区别之处在于传动片上设置有快速通道,该快速通道至少可以是以下具体形式(一)、在传动片的导向段周缘设置成正多边形,其直边24a2为内收边,从而形成快速通道5a;而正多边形的角部24a1(呈外凸的弧状)与导向部配合导向。(二)、在传动片的导向段周缘均匀设置内凹弧边24b2(即内收边),从而形成快速通道5b,而其外凸的弧状边24b1与导向部配合导向。(三)、在传动片导向段上开设通孔24c作为快速通道。上面述及的导向部也可以是以下具体情况根据气箱头部件与阀体的具体连接关系,它可以设置在阀体上(未给出图示);也可以设置在气箱头部件上,此时的下腔可以由气箱座和膜片围成,将导向部设置在气箱座上(未给出图示),或者下腔由连接座、气箱座和膜片围成,将导向部设置在连接座上(参见图4)。需要说明的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于引入膜片平衡介质的热力膨胀阀,包括阀体(1)、气箱头部件(2)以及阀芯部件,所述阀体(1)上具有进口(11)、出口(12)、连通进口和出口的阀口(13)以及平衡通道;所述的气箱头部件(2)连接在阀体上端,它由响应过热度变化而动作的膜片(22)分隔成上腔和下腔,在膜片(22)下侧设置有由导向部导向的传动片(24),且传动片(24)与阀体(1)之间形成与所述平衡通道连通的先导腔(14);所述阀芯部件包括位于阀口附近的阀芯(41)以及位于传动片(24)和阀芯(41)之间的传动杆(42);其特征是所述的传动片(24)上设置有连通膜片与气箱座构成的下腔和先导腔(14)的快速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浪祝颖安吕灵秋吕刚明郑正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