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屏背光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312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0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板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圆形屏背光源结构,包括承载框板,所述承载框板内自下而上嵌设有反光膜、导光板、扩散膜、下增光膜与上增光膜,所述承载框板内设置有光源,所述承载框板上设有呈多边形的嵌槽,所述反光膜、导光板、扩散膜、下增光膜与上增光膜均呈与所述嵌槽适配的多边形,所述上增光膜背离所述承载框板的一侧设置有遮光胶框,所述遮光胶框中心具有呈圆形的透光区。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通过圆形的透光区,从中射出的光源将会呈圆形,由于多边形设置,导光板和各种膜均能够被固定在嵌槽中,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使得背光板能够发出稳定的圆形光线,提高背光板的光线均匀度,优化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A structure of circular screen backligh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acklight, and relates to a circular screen backlight structure, including a load-bearing frame plate. The load-bearing frame plate is inlaid with reflective film, light guide plate, diffusion film, lower light adding film and upper light adding film from bottom to top. The load-bearing fram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light source, the load-bearing fram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olygonal groove, the reflective film, light guide plate, diffusion film and lower light adding film Both the light film and the upper light increasing film are polygonal to fit the inlay, the side of the upper light increasing film which is away from the bearing fram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light blocking rubber frame, and the center of the light blocking rubber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light transmitting area. The invention has the following effects: through the circular light transmission area, the light source emitted from the light source will be circular. Because of the polygon setting,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various films can be fixed in the slot without rotation, so that the backlight plate can emit stable circular light, improve the light uniformity of the backlight plate, and optimize the display effect of the display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形屏背光源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板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圆形屏背光源结构。
技术介绍
背光板是用来使得液晶显示屏背后发出光亮的光源装置。因为液晶显示装置本身是透明的且不会发光,所以需要背光板来辅助,背光板的亮度、均匀度等一些指标对液晶显示屏的相关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背光板由依次叠放在承载框板内的反光膜、导光板、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组成,led灯从导光板的一侧照入,导光板发出的亮光由反光膜进行反射后,照射在扩散膜上使得光能够扩散至整个面上,光通过两层增光膜后射出。当导光板为矩形时,所发出的光源也为矩形,而当需要将呈圆形的光源散出时,就需要将会更换成圆形。而由于在制作圆形屏背光源时,将会使用一套呈圆形的膜组件,led灯源照射后通过圆形的导光板后射出,但是圆形导光板放置在承载框板内时,其周向无法被较好得固定,使用时非常容易发生转动,导致光线在膜组件之间穿射路线可能发生变化,背光板的光线均匀度较差,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形屏背光源结构,能够使得背光源能够较稳定地射出圆形光线,提高背光板的光线均匀度,优化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圆形屏背光源结构,包括承载框板,所述承载框板内自下而上嵌设有反光膜、导光板、扩散膜、下增光膜与上增光膜,所述承载框板内设置有光源,所述承载框板上设有呈多边形的嵌槽,所述反光膜、导光板、扩散膜、下增光膜与上增光膜均呈与所述嵌槽适配的多边形,所述上增光膜背离所述承载框板的一侧设置有遮光胶框,所述遮光胶框中心具有呈圆形的透光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源发光时,光线照射在导光板上,发出的光线将会在反光膜的作用下朝扩散膜一侧射出,光线在扩散膜的作用下发生扩散,并通过增光膜增光后射出,此时由于遮光胶框中的透光区,从中射出的光源将会呈圆形,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导光板和各种膜将会嵌设在嵌槽中,由于多边形设置,导光板和各种膜均能够被固定在嵌槽中,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使得背光板能够发出稳定的圆形光线,提高背光板的光线均匀度,优化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嵌槽呈正八边形,所述透光区呈嵌槽的内接圆,所述承载框板上且位于所述嵌槽四周具有用于与所述遮光胶框贴合的连接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光区设置为内接于嵌槽的圆形后,能够保证在相同面积的导光板上发出的光线能够较完全地通过透光区射出,增加出光量,提高显示亮度,并且遮光胶框能够与连接部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框板包括金属板和支撑框,所述嵌槽开设在支撑框上,所述金属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框的一侧且用于承载反光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反光膜、导光板、扩散膜、下增光膜与上增光膜嵌设至嵌槽中时,光源在发光时,其产生的热量将会被金属板传导,避免热量聚集在嵌槽中导致膜组件形变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嵌槽的其中一边的内壁为底壁,所述底壁上开设有供光源嵌入的安装槽,所述反光膜下侧设置有伸入至所述安装槽中的延伸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源嵌入至安装槽中后,将会从导光板一侧对其进行照射,能够减小背光板整体的厚度,通过位于安装槽内的延伸片将光线较好地反射至扩散膜上,减小漏光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嵌槽上位于所述底壁两侧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凸块,两个所述限位槽连线与所述底壁所在侧边交叉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限位凸块将会嵌设在限位槽中,并且由于两个限位槽连线与底壁所在侧边交叉设置,使得在安装各个膜组件时,必须将对应的限位凸块嵌入至相应的限位槽中,避免正反面安装错误,便于安装。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遮光胶框与所述连接部粘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开设有凹槽后,在连接部上的热量能通过凹槽进行散出,并且在粘接时,凹槽能够增加遮光胶框与连接部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安装与固定。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框的边沿上设置有边框,所述边框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支撑框的一侧开设有供遮光胶框嵌设的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遮光胶框将反光膜等组件嵌设在嵌槽中时,遮光胶框不光会粘接在连接部上,并且遮光胶框的边沿将会嵌入至夹槽中,从而对遮光胶框起到进一步的固定。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板上且位于所述连接部下方开设有不少于两个的第一散热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背光源在发光时,一部分热量通过金属板散出,而两个连接部上的热量将会通过第一散热孔散出,提高散热效果,从而减小承载框板形变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板的边沿上翻后形成用于包裹所述边框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部能够提高边框的牢固程度,对边框形成支撑效果,同时当支撑部包裹了边框时,第二散热孔能够起到将边框处热量散出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散热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将导光板与各种膜安装至嵌槽中后,由于多边形设置,导光板和各种膜均能够被固定在嵌槽中,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使得背光板能够发出稳定的圆形光线,提高背光板的光线均匀度,优化显示屏的显示效果;2.安装时由于两侧的限位槽不同,必须将限位凸块正确地嵌设在限位槽中,从而保证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能够正确安装,不会弄错安装方向;3.嵌槽底部的金属板部分能够将灯源在发光时产生的热量散出,并且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能够将聚集在支撑框、边框上的热量散出,优化背光源的散热效果,减小在使用过程中组件受热形变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承载框板、反光膜、导光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用于展示限位块;图5是承载框板的俯视图,用于展示限位槽;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角度的爆炸示意图,用于展示第一散热孔。附图标记:100、承载框板;110、金属板;111、支撑部;120、支撑框;121、边框;130、嵌槽;131、反光膜;132、导光板;133、扩散膜;134、下增光膜;135、上增光膜;136、底壁;137、安装槽;138、延伸片;139、灯源;140、遮光胶框;141、透光区;142、连接部;143、凹槽;144、限位块;145、夹槽;150、限位槽;151、限位凸块;152、第一散热孔;153、第二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圆形屏背光源结构,参照图1、图2,包括承载框板100,承载框板100包括金属板110和支撑框120,金属板110包裹在支撑框120的一侧,支撑框120远离金属板110的一侧一体设置有边框121,金属板110的边沿上翻后形成用于包裹边框121的支撑部111。参照图2、图3,支撑框120上开设有呈正八边形的嵌槽130,嵌槽130贯穿支撑框120,嵌槽130内自下而上嵌设有反光膜131、导光板132、扩散膜133、下增光膜134与上增光膜135,反光膜131、导光板132、扩散膜133、下增光膜134与上增光膜135均与嵌槽130适配。反光膜131嵌设在嵌槽130中,并且贴合在金属板110上。嵌槽130的其中一边的内壁为底壁136,底壁1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形屏背光源结构,包括承载框板(100),所述承载框板(100)内自下而上嵌设有反光膜(131)、导光板(132)、扩散膜(133)、下增光膜(134)与上增光膜(135),所述承载框板(100)内设置有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板(100)上设有呈多边形的嵌槽(130),所述反光膜(131)、导光板(132)、扩散膜(133)、下增光膜(134)与上增光膜(135)均呈与所述嵌槽(130)适配的多边形,所述上增光膜(135)背离所述承载框板(100)的一侧设置有遮光胶框(140),所述遮光胶框(140)中心具有呈圆形的透光区(1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形屏背光源结构,包括承载框板(100),所述承载框板(100)内自下而上嵌设有反光膜(131)、导光板(132)、扩散膜(133)、下增光膜(134)与上增光膜(135),所述承载框板(100)内设置有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板(100)上设有呈多边形的嵌槽(130),所述反光膜(131)、导光板(132)、扩散膜(133)、下增光膜(134)与上增光膜(135)均呈与所述嵌槽(130)适配的多边形,所述上增光膜(135)背离所述承载框板(100)的一侧设置有遮光胶框(140),所述遮光胶框(140)中心具有呈圆形的透光区(1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屏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槽(130)呈正八边形,所述透光区(141)呈嵌槽(130)的内接圆,所述承载框板(100)上且位于所述嵌槽(130)四周具有用于与所述遮光胶框(140)贴合的连接部(1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形屏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板(100)包括金属板(110)和支撑框(120),所述嵌槽(130)开设在支撑框(120)上,所述金属板(110)设置在所述支撑框(120)的一侧且用于承载反光膜(1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形屏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槽(130)的其中一边的内壁为底壁(136),所述底壁(1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生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利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