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干熄炉斜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27202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0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干熄炉斜道结构,包括斜道区内墙、牛腿、牛腿环梁及分隔墙,所述分隔墙沿高向至少设置2层,将斜道区分隔为3条以上平行的气流通道;且自上至下,各条气流通道的气体流通截面积逐渐缩小;所述牛腿与分隔墙一一对应地分层设置,且自上至下各层牛腿的厚度逐渐递增,相邻2层牛腿的边缘处形成凸台结构,分隔墙的两端搭设在对应的凸台结构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干熄炉处理能力,增加斜道区强度,并实现了分隔墙定位砌筑,使分隔墙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A new ramp structure of CDQ furna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ew type of ramp structure for dry quenching furnace, which includes the inner wall, bracket, bracket ring beam and partition wall of the ramp area. The partition wall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layers along the high direction to separate the ramp area into more than three parallel air flow channels. From top to bottom, the air flow cross-sectional area of each air flow channel is gradually reduced. The bracket and the partition wall are arranged in layers one by one, and the air flow cross-sectional area of each air flow channel is gradually reduced From top to bottom, the thickness of each layer of corbel increases gradually. The edge of the two adjacent layers of corbel forms a boss structure,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partition wall are set on the corresponding boss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apacity of the dry quenching furnace, increase the strength of the chute area, and realize the positioning masonry of the partition wall, so that the partition wall is fixed firmly and is not easy to fall o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干熄炉斜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熄炉炉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干熄炉斜道结构。
技术介绍
干熄焦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采用惰性气体使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焦炉炭化室推出后装入旋转焦罐,焦罐车走行至提升机井架下方,由提升机提起焦罐将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底部排出。干熄焦炉通常采用横截面为圆形的竖炉结构,从上到下分为预存区、环形风道区、斜道区及冷却区。斜道区位于环形风道区的下部、冷却区的上部,从干熄焦炉底部供气装置进入的低温循环气体吸收红焦的显热后经斜道区汇入环形风道区排出。当循环气体流经干熄炉冷却段,从斜道区进入环形风道时,会吹起斜道口的一部分焦炭,使焦炭表面升高,即出现所谓的干熄炉斜道口焦炭浮起现象。焦炭浮起是限制干熄焦炉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早期的干熄焦炉均为单斜道结构,其处理能力较小,且斜道区的强度较差,导致牛腿在生产过程中较易损坏。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斜道结构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公开号为CN107502375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分隔装置”,及公开号为CN101827915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焦炭干式灭火设备”,均通过在斜道区设置悬挂的分隔装置,将斜道区焦炭堆积的厚度显著减薄,降低焦炭层阻力;公开号为CN20879155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干熄焦用分隔式斜道装置”,通过拱形隔墙将斜道区均匀分开,以便改善斜道区气体流速,有效抑制焦炭浮起,提高斜道区牛腿的使用寿命。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模拟及半工业试验表明效果均不理想,悬挂的分隔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分隔装置的上部极易出现损坏;用拱形隔墙将斜道均匀分开的方法导致其分割后的上下气道气体分配并不均匀、处理能力并未增大,且斜拱砌筑时不易定位、容易脱落,结构强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干熄炉斜道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干熄炉处理能力,增加斜道区强度,并实现了分隔墙定位砌筑,使分隔墙固定牢固,不易脱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的干熄炉斜道结构,包括斜道区内墙、牛腿、牛腿环梁及分隔墙,所述分隔墙沿高向至少设置2层,将斜道区分隔为3条以上平行的气流通道;且自上至下,各条气流通道的气体流通截面积逐渐缩小;所述牛腿分段设置,每段对应不同高度的气流通道,且自上至下各段牛腿的厚度逐渐递增,相邻2段牛腿的边缘处形成凸台结构,分隔墙的两端搭设在对应的凸台结构上。所述分隔墙沿高向设置2层,将斜道区分隔为3条平行的气流通道;且自上至下,牛腿环梁至上层分隔墙的距离A<上层分隔墙至下层分隔墙的距离B<下层分隔墙至斜道区内墙的距离C。A:B:C=(1.5~1.2):(0.9~1.1):(0.8~0.5)。所述牛腿环梁为双层拱梁结构,即由沿高向砌筑而成的2层拱形梁组成,每层拱形梁均由设于两端的梁拱脚砖和设于中部的多块梁拱顶砖组成。所述分隔墙由多层拱形墙体砌筑而成,每层拱形墙体的两端分别设墙体拱脚砖,墙体拱脚砖与牛腿上的凸台结构相配合形成面支撑;每层拱形墙体的中部设多块墙体拱顶砖。所述分隔墙与牛腿之间设有滑动结构,滑动结构由不锈钢板和油纸组成。各段牛腿的两侧分别设凹槽或阶梯台结构,分隔墙的两侧与凹槽或阶梯台结构配合实现定位及支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干熄焦斜道结构采用不等分分隔结构,能够有效调节干熄焦斜道口循环气流的分布,避免由于斜道口循环气体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斜道口阻力局部过大及循环气体含尘量高等问题;2)提高干熄炉处理能力,能够有效避免锅炉入口气体温度以及排焦温度的升高;3)避免循环气体中带入中小块焦炭对高温膨胀节以及一次除尘器、锅炉系统的冲刷;4)实现了分隔墙定位砌筑,使分隔墙固定牢固,不易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型的干熄炉斜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D-D视图。图中:1.斜道区内墙2.牛腿21.上段牛腿22.中段牛腿23.下段牛腿3.牛腿环梁31.梁拱脚砖32.梁拱顶砖4.分隔墙41.上层分隔墙42.下层分隔墙43.墙体拱脚砖44.墙体拱顶砖5.凸台结构6.凹槽或阶梯台结构7.滑动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型的干熄炉斜道结构,包括斜道区内墙1、牛腿2、牛腿环梁3及分隔墙4,所述分隔墙4沿高向至少设置2层,将斜道区分隔为3条以上平行的气流通道;且自上至下,各条气流通道的气体流通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牛腿2分段设置,每段对应不同高度的气流通道,且自上至下各段牛腿21、22、23的厚度逐渐递增,相邻2段牛腿的边缘处形成凸台结构5,分隔墙4的两端搭设在对应的凸台结构5上。所述分隔墙4沿高向设置2层,将斜道区分隔为3条平行的气流通道;且自上至下,牛腿环梁3至上层分隔墙41的距离A<上层分隔墙41至下层分隔墙42的距离B<下层分隔墙42至斜道区内墙1的距离C。A:B:C=(1.5~1.2):(0.9~1.1):(0.8~0.5)。所述牛腿环梁3为双层拱梁结构,即由沿高向砌筑而成的2层拱形梁组成,每层拱形梁均由设于两端的梁拱脚砖31和设于中部的多块梁拱顶砖32组成。所述分隔墙4由多层拱形墙体砌筑而成,每层拱形墙体的两端分别设墙体拱脚砖43,墙体拱脚砖43与牛腿2上的凸台结构5相配合形成面支撑;每层拱形墙体的中部设多块墙体拱顶砖44。所述分隔墙4与牛腿2之间设有滑动结构7,滑动结构7由不锈钢板和油纸组成。各段牛腿21、22、23的两侧分别设凹槽或阶梯台结构6,分隔墙4的两侧与凹槽或阶梯台结构6配合实现定位及支撑。以三分格的斜道结构为例,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型的干熄炉斜道结构,位于干熄炉环形风道与冷却区之间,包括斜道区内墙1、牛腿2、上层分隔墙41、下层分隔墙42和牛腿环梁3。多个牛腿2沿干熄炉周向均匀分布,牛腿2沿高向为逐层悬挑结构;上层分隔墙41和下层分隔墙42位于相邻2个牛腿2之间,将由这2个牛腿2分隔的气流通道分隔为上、中、下3个平行空间;牛腿环梁3位于相邻2个牛腿2的顶部并与2个牛腿2相连;斜道区内墙1、牛腿2、上层分隔墙41、下层分隔墙42和牛腿环梁3均由耐火砖砌筑而成。如图1所示,所述牛腿2也是悬挑结构,且对应3个平行空间分为3段,上段牛腿21的宽度小于中段牛腿22的宽度、中段牛腿22的宽度小于下段牛腿23的宽度,即图1中所示尺寸H1<H2<H3。由于各段牛腿21、22、23的宽度不同,在相邻2段牛腿之间形成了凸台结构5,该凸台结构5用于定位上层分隔墙41和下层分隔墙42,即上层分隔墙41和下层分隔墙42的底部分别支撑在对应的凸台结构5上。如图2所示,由上层分隔墙41和下层分隔墙42划分的3个平行空间的截面积并不相等,即斜道区不是均分结构,牛腿环梁3距上层分隔墙41的距离小于上层分隔墙41距下层分隔墙42的距离、上层分隔墙41距下层分隔墙42的距离小于下层分隔墙42距斜道区内墙1的距离,即图2中所示尺寸A<B<C。进一步地,A:B:C=(1.5~1.2):(0.9~1.1):(0.8~0.5),其中优选的,A:B:C=1.2:1:0.8,上述比例关系是基于三维建模模拟现实工况进行分析后得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干熄炉斜道结构,包括斜道区内墙、牛腿、牛腿环梁及分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墙沿高向至少设置2层,将斜道区分隔为3条以上平行的气流通道;且自上至下,各条气流通道的气体流通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牛腿分段设置,每段对应不同高度的气流通道,且自上至下各段牛腿的厚度逐渐递增,相邻2段牛腿的边缘处形成凸台结构,分隔墙的两端搭设在对应的凸台结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干熄炉斜道结构,包括斜道区内墙、牛腿、牛腿环梁及分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墙沿高向至少设置2层,将斜道区分隔为3条以上平行的气流通道;且自上至下,各条气流通道的气体流通截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牛腿分段设置,每段对应不同高度的气流通道,且自上至下各段牛腿的厚度逐渐递增,相邻2段牛腿的边缘处形成凸台结构,分隔墙的两端搭设在对应的凸台结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干熄炉斜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墙沿高向设置2层,将斜道区分隔为3条平行的气流通道;且自上至下,牛腿环梁至上层分隔墙的距离A<上层分隔墙至下层分隔墙的距离B<下层分隔墙至斜道区内墙的距离C。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干熄炉斜道结构,其特征在于,A:B:C=(1.5~1.2):(0.9~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聪钱启杨俊峰韩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